四、小国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需求

小国研究首先需要回答的一大问题是,为何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稀缺的资源浪费在小国研究上呢?

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没有人会否认小国的存在,但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小国问题及其相关研究。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小国研究相对边缘化的学术地位与小国不断演进的实践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小国研究这一现状的形成是研究对象特点与研究主体的倾向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小国研究仍然具有无可否认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审视,作为一个长久存在、战后以来不断演进的重要国际现象和庞大的国家群体,小国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小国研究也是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不同主体基于不同目的而提出的要求:

第一,小国研究是国际政治现实的需要。人类的需求是复杂的,他们既需要“大”赋予的实力感和治理能力,也需要“小”带来的个人存在感和效能感。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似乎在朝两个方面演进:一方面是融合和聚合的趋势。全球化和地区化方兴未艾,国际行为体正聚集在一个个更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单位下,寻求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裂变和碎片化的趋势。这个世界也在不断裂变,国家数量不断扩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人们正在热衷于构建规模更小的单位,表达个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的效能感,以及种族自主自决的民族意识。一体化和碎片化、大型化和小型化的矛盾需求、认知和行为,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时代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体现。小国数量的不断增加似乎正是全球趋势的一大表征。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小国的国际影响也在显著增加,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与影响就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首先,小国研究有助于探索国家规模对于国家行为的意义。主权国家是国际问题研究的基本对象,而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是理解和解释国家行为异同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无论采纳何种小国界定标准,大多数主权国家都可归属小国范畴。大国建立在众多小国的基础之上,二者相互建构,没有小国,也就无所谓大国,因而现有国际体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标准国家是小国,而大国(large states)”却是例外的。[1]这些“标准国家”的确应该成为国际问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畴。小国是规模上有别于大国和中等国家的国家类型,因而,“小”是说明小国行为的关键分析变量之一。小国在不同国际体系下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虽然不能与大国同日而语,却是国际关系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罗伯特·基欧汉指出:“如果小人国的小人可以捆绑格列佛,或者能让格列佛为其而战,那么就必须像对待巨人一样对他们进行认真研究。”[2]这种“捆绑”现象在国际关系中并不鲜见,因而小国理应成为国际问题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其次,小国研究有助于理解影响国际问题的诸多复杂现象。大国固然是国际体系变迁的主角,是国际安全和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但小国也是该体系的有机构成,是国际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有时甚或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国际安全的根源。

此外,小国研究为国家行为分析提供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国家特性与国家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相关性。国家特性影响和塑造着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小国特性为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安全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极端案例。

事实上,在全球语境有利于小国生存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小国的确展现出了不同凡响且颇具特色的国际影响力,它们绝非大国眼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学术研究理当反映这样的国际现实,小国可为基于各种分析目的之研究范畴。

第二,相关国际组织推动多层治理,尤其国际开发与援助过程中的政策需要。在小国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包括联合国框架之下的诸多机构、地区性合作机制,甚至一些重要的援助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小国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挑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小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境是这些国际架构工作的重要内容。总体来看,小国脆弱性是国际机构扶持小国的主要依据和工作目标。它们对小国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小国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发,协助小国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诸多挑战;二是从小国能力有限、易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外部冲击出发帮助小国进行,“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这些工作推动了国际组织对其政策对象(即小国)的界定与研究。

国际组织是小国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英联邦秘书处(the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是对小国最为关注的国际组织之一,也是小国研究的一大重镇。它与世界银行展开合作,对小国的实质性学术探讨做出了许多贡献它们建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该组于2000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小国:全球经济下面临的挑战》(Small States: Meeting Challenges in the Global Economy),提出了以不同形式帮助这些国家的议程,其中包括外援。紧随该报告的是2005年由利诺·布里古里奥(LinoBriguglio)等人撰写的《小国:走向外部取向的发展战略》(Towards anOutward-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mall States),该报告评估了2000年议程的实施情况,此后被视为世界银行和英联邦的共同政策基调。该报告同样建议要增加小国的外部援助。2006年,世界银行的“独立评估组织”(IEG)提出了世行援助小国的评估报告。同年,世行委托进行了小国的四项地区研究,为此后出版的著作打下了基础,即后来的《小国的智慧之道》(Small States, Smart Solutions)。2008年,世行发布的“斯宾斯委员会报告”,其中有一个专门论述小国的部分。[3]

欧盟在同发展中国家进行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也因政策需要而做了大量涉及小国的研究或政策建议。欧盟框架对小国的评估建立在“脆弱性影响因子”上。但这一框架对于“小国”概念的使用显得较为模糊,先后出现了“小国”(Small Stat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等几个概念。例如,在《洛美协定》中,使用的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巴巴多斯行动计划》中,使用的概念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而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欧盟伙伴协定》中,又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概念。尽管绝大部分小国都具有这几个重叠的身份,但对小国概念的不明晰也会影响到援助的受众范围。

由此来看,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强调区域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小国问题无疑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国研究的现实政策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第三,小国争取国际关注与援助的策略需要。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小国身份有助于这些国家获取各种形式的国际支持。“小”这个称呼通常伴随着脆弱性小国已经成为个,一“有用的振臂高呼”,因为小国正在战略性地将自己界定为“小国”。量化为指数的这一构成条件往往被用作各种游说活动,旨在为小型经济体争取特别经济优惠的国际支持。[4]在冷战时期,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争取国际援助的一个手段便是“脆弱性哭诉战略”(stt f i raegyocryng“vulnerability”)[5],小国统治精英大都热衷于“玩弄这样的负面认同的社会建构”,因为这可以“确保他们更有机会获取官方发展资源”。[6]事实上,小国身份的确可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关注,它们也能以此为依据获得更大比例的国际援助。这也是相关研究者推动小国研究的主要动机之一。

第四,国际问题研究多样性的需要。对主权国家进行不同维度的归类和区分,一直都是学界理解国家行为的基本分析视角。通常的国家分类角度大体包括国际权力、国际影响、发展战略、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政治制度、外交倾向、文化特征等。这些根据不同视角而划分的国家类型对于学界分析国家行为及其归因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基于国家规模而划分的“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范畴,试图通过国家规模这个分析变量来描述、解释、预测其内外行为倾向。

作为主权国家,小国有许多与其他国家相同的行为特征,但小国不是大国的“微缩版”,它们也有因为规模狭小而产生的诸多独特性,也在寻求各种值得推动的目标和政策。与此同时,国际体系、国际制度与国家政策不仅仅被视为大国交易的结果,也是包括众多小国在内的广泛国际互动的产物。

职是之故,将国际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大国及其关系上,仅仅是对国际体系下国家的“特殊样本”的考察,并未顾及国际关系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由此推之,在更宽泛的国际问题领域,小国研究可以提供许多启示。[7]如果将小国更全面地纳入研究范畴,那么国际关系亦将获益于新的经验性数据[8],对国际问题的研究无疑也具有补充性意义。

第五,小国研究对于我国同样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主题对于扩展我们的国际视野、促进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发展是有现实价值的:

首先,这是我国和平发展总体对外战略的需要。作为一个复兴中的世界性大国中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战略机遇期”以贯彻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力图与较大国家建构良好关系的同时,小国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小国甚至可能成为我们“制衡”西方大国、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扩展对外政策空间的有效途径。此外,数量庞大的小国群体遍布全球各地,不少小国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切入点,还是我们在政治经济领域布局全球的重要节点。因此,深入了解小国的行为倾向对我国大有助益。

其次,这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需要。我国周边小国众多,且与一些小国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其思维、行为特点及其成因,当然有助于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我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简言之,小国是国际关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小国研究价值的基本依据。小国研究既是小国自身整体上不断变迁的现实需要,也是不同主体基于不同视角、不同动机提出的现实要求。

[1]Laurent Goetschel,ed.,Small Stat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uropean Un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p.79.

[2]Robert O.Keohane,“Lilliputians’Dilemma:Small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XXIII,Spring 1969,p.310.

[3]Swaminathan S.Anklesaria Aiyar,“Small States:Not Handicapped and Under-aided,but Advanced and Over-aided”,Cato Journal,Vol.28,No.3,Fall 2008.

[4]Andrew F.Cooper&Timothy M.Shaw,eds.,The Diplomacies of Small States: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Palgrave Macmillan,2009,pp.24—25.

[5] Ibid.,p.10.

[6] Ibid.,p.34.

[7] Iver B.Neumann&Sieglinde Gstöhl,“Lilliputians in Gulliver’s World?Small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8] I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