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性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国内学者开始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性进行研究。李春玲(2003)对中国1940年以来中国教育机会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1978年之前,中国教育机会分配从一种极端不平等状态向平等状态方向演变,但1978年之后,中国教育机会分配不平等程度又逐步增强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86~98页。。姚继军(2009)用基尼系数来测度教育不平等状况,通过第1949—2006年教育基尼系数的测度及其变化过程,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状况有较大改善;同时,这一过程中不平等状况的改善呈现出“小学—中学—大学”重心不断上移的特点姚继军:《中国教育平等状况的演变——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估算(1949—2006)》,《教育科学》,2009年第25卷第2期,第14~17页。。丁小浩(2006)使用1991年和2000年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就高校扩招对城镇居民高等教育机会时间分布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子女的趋势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4卷第4期,第24~34页。。李春玲(2010)采用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的一个次级数据集,运用logit模型分析大学扩招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大学扩招没有减少阶层、民族、性别等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反而导致了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拉大李春玲:《高等教育机会扩招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83~110页。。梁晨等(2012)研究认为:1949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高等精英教育资源被社会上层子女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工、农等社会底层子女在其中逐渐占据相当比重,并且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梁晨、李中清等:《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第99~118页。。李春玲(2012)用全国调查数据,对“80后”人群教育机会不平等状况进行研究,重点对城乡之间、阶层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考查,结果发现:尽管教育机会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李春玲:《“80后”的教育经历与机会不平等——兼评<无声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第6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