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禹传
  • 李德书
  • 2142字
  • 2024-11-02 23:07:34

第二章 禹出西羌

禹出西羌,文王生北夷。

——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

公元前2146年(尧六十九年),小禹17岁。

有一天,禹母跟儿子刚从望崇山回家,正在伤感。

西蜀国派人传来消息:鲧因治水九年无成被流放羽山后被杀。

这一噩耗,犹如晴空霹雳,修己当场气绝身亡。

小禹悲痛得欲哭无泪,昏厥了三天三夜。修己的灵魂在望崇山和禹母山游离不去,后来化成了一只金鸡,栖息在禹母山。石纽寨的羌人为了纪念禹母,就把禹母山叫作鸡栖山。

父亲母亲双双离世,对17岁的小禹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在族长和乡亲们的安慰下,小禹挺过来了。想起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诲,他决心要坚强起来。虽然成了孤儿,但他更加懂事了。

小禹家房前有座纳凉的亭子,亭子里有块五尺见方的石板桌子,他经常在石桌上读羊皮书,在石板上写字画画,还经常与小伙伴们围着石桌讨论问题。时间长了,把石桌面都磨得发亮了,后来石纽寨的羌人就把这个凉亭叫作禹亭,把石桌叫作禹桌。

石纽寨的乡亲们都把小禹当作自己的家人,教他做饭、种地、捕鱼、打猎。小禹也把乡亲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今天帮这家背水,明天帮那家打柴,下力气的重活儿抢着干。渐渐地,小禹学会了独立生活。

俗话说:“三岁牯牛十八汉。”小禹已长成一个身材高大、体魄健壮、胆大心细、知书达理的英俊小伙子。禹从族长那里知道了父亲死的详情,想起母亲伤心气绝,想到乡亲们对自己的疼爱,他暗暗发誓:好男儿志存高远,一定要练好本领,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小禹用20只羊换来骏马和弓箭,经常到清泗沟草坪练习骑马射箭。石纽寨的勇士被小禹的坚韧和顽强感动了,主动把骑术和箭术的诀窍传授给他。小禹用心领会,刻苦练习,不到半年,小禹已成为石纽寨骑马射箭的高手。后来,当地羌人就把那块草坪叫作跑马坪。

每当遇到困难,小禹都会思念母亲。想起母亲的教诲,他更是常常到刳儿坪祭拜母亲。为了记住自己的出生地,小禹在清泗沟“一线天”石壁上刻下“禹穴”两个虫篆体大字。这条沟后来就叫禹穴沟。

石纽寨家家户户的房子从下到上全用片石砌成,低矮潮湿,光线昏暗。于是小禹就想:石纽寨坡地多、片石多、树木多,如果依照地势,把房子建成三层,底层做羊圈,中层住人,上层放东西,房顶当晒场,那该多好啊!

小禹把这个想法禀告了族长,还主动要求推倒自己的房子做实验。族长同意先盖一座试试看。不久,石纽寨第一座高大雄伟的雕房建成了。从此,石纽寨家家户户争相建雕房。后来为了纪念小禹的首创之功,把雕房称为禹雕。

一次,小禹跟伙伴们从山里抬着猎物往回走,却被一处断崖挡住去路,进退两难。小禹望见崖边有丛树木,顿时有了主意。他用绳索系住几棵树木顶端,拉成弓形再拴到对面树脚。一座树木拱桥就形成了。从此,当地羌人就把这种桥叫弓弓桥,后来又叫禹弓桥。

土门河与青片河汇入湔江后有数十丈宽,羌人过河只能找浅水滩涉水而过。小禹受蜘蛛网的启发,就跟伙伴们将竹篾绳索两端固定在土门河、青片河两岸的大树上,再用硬木卡做滑轮,配上拉绳,做成了人可以来回滑动的“桥”。伙伴们称之为溜壳子,后来又叫作禹索桥。

有一年,天降暴雨,石纽山一带的羌寨都遭了殃。小禹目睹家园被毁、乡亲们受灾,心痛不已。他决心学习治水之法,制服水患。他决定独自前去考察一番。

小禹来到都广之野,走遍平原上所有的城邑,发现每座城外都有壕沟。特别是有座叫三道堰的城邑,城墙外竟有三条壕沟、三条堤埂。经过询问当地人,才知道这就是父亲鲧做的防洪堤和围堰。每年下暴雨的时候,城里人就来加固堤埂和围堰,以防止洪水淹进城里。平原上的城邑之间,水系众多,雨季洪水乱冲,平原变成一片泽国。为防止岷江上游冲下来的山洪肆虐,所有城邑都在城外筑堤围堵洪水。由于这块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岷江水从上游下来有一定落差,山洪来得快也消得快,城外围堵的治水方式能应付短时间的洪水。有的年份遇到岷江特大山洪来袭,有的城邑就被摧毁了。小禹看到废弃的城邑,心里很难过。他觉得光靠围堵是不够的,还应该想法开沟排洪,不让洪水在平原上乱窜横行。小禹回到石纽寨,一直在想着如何治水。

第二年,天降大雨,山洪暴发,石纽山下各寨按照围堵的办法治水,却无成效。小禹明白父亲就是用这种办法治水九年不成才被流放进而被杀的。这种方法在山里肯定不能用。他想,要治水保寨,必须先弄清山形地势和洪水流向。

小禹爬上石纽山顶观察一番后,发现满山的泥水呈网状向山脚寨子和农田冲刷,寨子的围墙根本堵挡不住山洪的冲击。

小禹终于想出了治水的办法。他和伙伴们一起,在石纽寨周围开出一条条人字形大沟,把洪水排到湔江里去。果然,洪水驯服了,寨子保住了,农田保住了。其他寨子纷纷效仿开沟排洪之法,终于制服了山洪。当地羌人把这种人字形排水沟叫作禹沟。

小禹20岁时,已是一位文武双全、受人拥戴的青年。他在本地治水取得成功的事迹传遍了都广之野的西蜀国。一些年年遭洪水冲击的城邦,都来请他去治水。小禹帮助他们在城外开渠排洪,把洪水排到岷江里去。还顺着过去的排洪道,截弯取直,拓宽掏深,疏通河道,以加大排洪量。这样一来,大大改变了平原上洪水泛滥的状况,收到显著的成效。

公元前2142年(尧七十三年),尧帝命舜摄政,主持部落联盟的军政事务。第二年,舜代天子行事(后世称为摄政王),初次巡视东南西北四方诸侯部落。舜王发现中原洪水泛滥问题仍然严重,便向四岳打听天下还有谁人能治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