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脱离计划经济制度过程中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1977—1983)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变化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同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开始了“抓纲治国的新长征”时期。

“抓纲治国”,是197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提出来的。2月7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中正式提出“抓纲治国”。抓纲,就是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治国,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搞好经济工作。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政策报告中确定“抓纲治国”为战略决策。

1976年3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197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通过了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会议回顾了“文化大革命”中党同“四人帮”在经济领域进行的重大斗争,针对当时经济领域存在的思想混乱,提出了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不要搞好生产、要不要规章制度、要不要社会主义积累、要不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要不要引进新技术、要不要坚持计划经济等十个“要不要”的问题,这对于批判“四人帮”的反动谬论起了积极作用。4月20日至5月13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后在大庆和北京举行。华国锋在讲话中提出,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至少要有1/3的企业办成大庆式企业,“石油光有一个大庆不行,要有十来个大庆”。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则批准国家计委提出的今后八年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规划。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次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修改宪法与国歌歌词,确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及以下地方政府沿用“文化大革命”中使用的名称:革命委员会。

然而在历史上这也是另一个进程的开端。

1977年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等老同志郑重提议要邓小平出来工作,中央政治局同意了。其后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从而为党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奠定了基础。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认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这以后的失误,归根到底,就是背离了八大路线,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新出发。

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中国共产党宣布不再搞群众运动,并把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错误地开除出党、政、军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都找回来了。1979年7月1日通过修宪,将国务院以下各级“革命委员会”改回为各级人民政府。这样做,干部群众放心了,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工作,经济开始快速恢复。结束了对人民划分政治身份的制度后,社会重新融合,海外侨胞释然了,回国探亲、访友、祭祖的人开始逐步增加,侨汇增加了。国家落实对民族资本家等的政策,发还部分私有财产、补发部分干部群众工资和非赔偿性慰问金,职工工资开始不断上调。居民的存款增加了,大学恢复了考试入学制度和出国留学制度,宣布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年轻人开始努力读书了。不过,投资教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回报,还需要等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