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的童年与少年

1956年5月18日,农历四月初九,我出生在平房区的一栋大房子里。妈妈说,东安厂当时条件很差,很多年轻职工还没有房子,我爸爸进厂稍微早一点,分了一间老式厂房里格出来的格子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这种房子上面是通的,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屋顶,一家夫妻说话,整栋房子里的人都听得见。可以想象,我最初的哭声,一定扰乱了那里的平静。

我2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连日发烧,多日不食。送到医院以后,护士给我打针,我一点反应都没有,眼睛也闭得紧紧的。正当家人都以为我可能死了的时候,我突然放声大哭,哭得声嘶力竭、气息奄奄。说来奇怪,大哭以后,我的高烧退了,病情渐渐减轻,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我姑姑在我成年以后对我说:“你真是命大,如果再晚哭几个小时,说不定就把你送到太平间去了”。

那时家里很穷,我穿的衣服都是姐姐替换下来的

我最初的名字叫李进方。是谁起的?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他们的寓意。3岁左右,我爸爸给我改为现在的名字。他为什么要改?金声两字为什么让他动了心思?他赋予我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什么期待?他没有说过,我也从来没有问过。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如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的思想比喻是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

我的名字里竟然包含如此丰富的内涵?估计我初小学历的爸爸肯定始料未及。也许是他身边的哪个读书人给他的建议,也许是偶然碰上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名字属于我以后,就和我的人生联系在一起了:一阵“钟”鸣,一阵“磬”响,我的人生乐章也算是抑扬顿挫,别有韵味,有始有终。

当时女职工的产假是56天。妈妈生我以后,第57天就把我送进了东安机械厂幼儿园。那种幼儿园,家长一周才接一次,接一次在家只能待一天。遇到工厂加班或者家长有事,孩子可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这个经历给我养成了超强的独立生活习惯,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一向不依赖别人。

我在上学前一直在幼儿园里生活,零零星星的记忆也都是在幼儿园的。

大概在我4岁的时候,正逢全国大饥荒,人人饿肚皮,平房虽然没有听说饿死过人,但是骨瘦如柴的人到处都是。幼儿园是重点保护对象,孩子们大体上还能吃饱。记得一次园里给我们发人造肉。所谓人造肉,就是面粉混杂着猪肉胶制成的肉食替代品,有点像今天的肉皮冻。这种人造肉在幼儿园也不多见,发下来以后孩子们都抢着吃,一个人两块,有的孩子两口就吃掉了。我想到妈妈在家中一定比我们更可怜,于是把分给我的两块肉中的一块,偷偷用手绢包好,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那天正好是周六,晚上回家了,妈妈看到我带回的人造肉,两眼含泪,把我抱了又抱。

还有一次,大概在6岁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晚饭后玩了一会,趁其他的小朋友做游戏,竟偷偷地溜出了幼儿园。凭着简单的记忆,我一个人走了一个多小时,筋疲力尽之后回到了家中。爸爸妈妈正准备睡觉,见到我大吃一惊。他们忙问: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阿姨打了你?当确信什么都没有发生以后,爸爸骑着自行车重新把我送回幼儿园。我记得自己回家的时候走了很久,走得很累,可是爸爸骑着自行车,几个转弯就把我带回了幼儿园。爸爸不断地向阿姨道歉,一再解释是我的过错。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人发现我不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已经睡觉了,阿姨在值班室里聊天,如果不是我爸爸把我送回来,估计到了明天早上,她们也不会发现少了一个孩子。

在幼儿园的时候,凡是活动,都是男孩一个纵队女孩一个纵队,为了保持队形和防止走散,男孩女孩互相拉着手。由于身高的原因,我经常和一个叫杨静晓的女孩拉手。想不到上学以后我们俩又在一个学校一个班,座位也相邻,为此我莫名其妙地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杨静晓同学文静、干净,说话轻声轻语,头发纹丝不乱,一方手绢总是叠得整整齐齐。上学没几天,一次放学回家,我们俩又走在一起。我临时起意,要和她拉手并行。我说咱俩以前不就是这样吗?她甩开了我的手说,咱们都大了,再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拉手了。我不解,问为什么?她说会让人笑话。这可能就是女孩比男孩更早一点懂事的证明。那天,为了弥补不和我拉手的歉意,杨静晓把我送到我家楼下,目送我上楼。这一幕让我记忆了大半辈子。杨静晓的语言和举止,诠释了一个女孩的美丽,在我最初关于异性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后,凡是身材容貌和杨静晓接近的女孩,我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她与杨静晓进行一番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