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规模经济的利与弊

19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致使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技术上和物质上均成为可能。这时,人们开始对规模经济怦然心动。这里所说的经济,当然是指节省、好处或效益。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是不断下降的,生产产品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在这种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与其说让很多企业相互自由竞争,每个企业都生产一点,谁都吃不饱,平均成本居高不下,倒不如把全部生产都交给少数几家,甚至一家企业,让它开足马力,社会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把平均成本降到最低。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由产业组织的权威力量或政府的管理来加以控制与调节。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是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以及伴随破产、倒闭、资源浪费等无政府状态来实现的。这个由千万个小企业到几个大企业乃至寡头垄断的过程,是一个血与火的洗礼过程,是一个血腥的资本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由此可见,规模经济的好处和效益是非常诱人的,对企业个体、对社会是很利好的。但是规模经济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又是令人忧心忡忡的。尤其是它在“看不见的手”指令下家破人亡的灾难性形成过程,还有它发展寡头垄断的趋向对自由竞争的扼杀以及垄断价格和垄断利益的独占和技术的封闭等,不能不说,这是规模经济的极端异化,这显然是规模经济带来的规模不经济,这就是不应忽视的规模经济的弊。这也是辩证法教给我们的警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极端。一句话,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令人垂涎欲滴,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垄断的形成,它将使价格机制失去作用,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遭到扭曲,自由竞争的原动力被抑制,经济活动失去了活力。

以长途电话为例来实证以上观点,如果允许多企业开展自由竞争,各自去铺设相互重叠的通讯网,无疑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如果让其中的一家企业扩大规模,将所有的业务都交给它经营,反而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充分享有规模经济,对提高单个企业的效益,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依据英国学者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对汽车生产规模的研究表明,当一种车型的年产量从1000辆增至1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55%。当然,如再扩大规模,单位成本下降就不再如此之大了,直至单位成本不下降为止。因此,不幸的是,每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生产规模以及追求规模经济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时,必然导致生产越来越集中,企业数目在竞争机制中减少再减少,最终可能形成一个独霸市场的垄断寡头,从而使它获得人为操纵价格的力量,即使在少数几个占有某一行业或产业大部分生产的垄断市场上,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常常通过合谋或组成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形式,控制这一行业或产业的产品价格,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使市场丧失竞争活力。

又如,当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了过剩时,如果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一部分资源就会自动从该产业中退出或转移出来,但如果市场形成了垄断,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可能通过暗地达成协议,来限制产量,维持固定价格,使这些企业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不发生资源移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反过来,如果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不足,垄断寡头又通过设置重重壁垒,阻止资源的流入和新企业的加入,从而使自己安享垄断超额利润。这样,一旦垄断价格得以形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存在了,垄断企业的市场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竞争的压力减小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也相应减弱了。企业活力也因此大大削弱,企业生产力也因此停滞不前,这就是垄断的利与弊。如何驱弊保利?这自然是经济学家责无旁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