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涪陵榨菜的产业形成

一、涪陵榨菜的栽培研究

1932年《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一览·本校实施报告》中记载《榨菜》一文,是最早对榨菜(原料)生态、种植、加工进行详细记载的科技文献。1934年,余必达在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党校指导学生进行榨菜种植、加工试验,经过较长时间考察撰写的《四川榨菜之栽培和调制》在《四川农业》第一卷第二期刊载。1939年起,由西南农学院等单位组成的榨菜工作组对榨菜威胁最大的“毒素病”进行试验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共涪陵地委组织编写(何裕文执笔)了《涪陵榨菜》(1961年8月)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65年,西南农学院在原搜集标本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并鉴定了蔺市草腰子品种。

20世纪70年代,涪陵地区农科所在提纯复壮“蔺市草腰子”的过程中,采用单株系选法,获得了新的高产株系和杂交品系,以及由“三转子”选育的耐病品种“63001”。1974年,李新予从1954年开始进行的茎瘤芥病毒病研究获得成果,总结出“茎瘤芥病毒流行程度测报法”。1975年,陈材林等根据榨菜全形加工质量要求,经过三年探索,总结出茎瘤芥栽培“六改”技术方案,并于1978年在涪陵县大面积试行。

20世纪90年代后,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对榨菜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等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陈材林、周光凡等对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成功,对杂交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培育了包括涪杂1号到涪杂7号一系列新品种,茎瘤芥的育种和栽培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涪陵榨菜的加工起源与研究

1.加工起源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物产》有记载:又一种名包包菜(茎瘤芥),渍盐为菹,甚脆。说明涪陵在19世纪中叶已大量用茎瘤芥作泡菜和咸菜。

1928年出版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记载:“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行销及海外,乡间多种之”。

1939年张肖梅在《四川经济参考资料·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末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

1963年秋,四川省文史资料编委派员到涪陵进行两月之久的采访、座谈核实后,确定榨菜创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由于菜多难于加工,邓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制成腌菜。制好后,邓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于次年(1899年)正月,以邓炳成为技师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1912年以后,邱氏加工榨菜的技术广泛传开,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20世纪30年代,榨菜已卖到港澳,出口南洋、日本、菲律宾及旧金山一带。

由于是邓炳成总结民间咸菜制作经验,首次创造了青菜头的全形加工新技术,可以说邓炳成是涪陵榨菜的发明人。但邱寿安看见了榨菜的商业价值,并根据腌制工艺取名为榨菜,推动了榨菜加工的发展,其功不可没,所以,邱寿安也可以说是榨菜的创始人。因此,无论怎么说榨菜都是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

2.涪陵榨菜加工的研究

1945年,匡盾曾在《四川经济季刊》第三期撰文论述涪陵榨菜加工工艺改革。

1959年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曾研究试制辣椒切碎机等21种工具,但成功的不多。

1960年,在西农刘兴恕的指导下,对榨菜进行热风脱水实验,方法可行,但成本过高,当时无推广价值而停止。

1973年,在参观浙江省榨菜加工机械化的启发下,设计试制踩池、淘洗、起池加工机具获得成功。后部分厂进行推广,并于1975年建立榨菜机具修造厂,集中制造机具,后因机具材料不耐食盐腐蚀,致使加工成本增大,该厂于1980年停产。

1977年,开始研制全国第一条榨菜机械加工生产线。

1981年,历经6年试验的聚乙烯复合塑料薄膜包装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开始批量生产袋装方便榨菜。同年,对腌制过程中青菜头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成品菜的水、盐、酸的含量进行了科学测定。

三、涪陵榨菜的产业现状

1.涪陵榨菜产业现状的特点

涪陵榨菜历经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涪陵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据涪陵区榨菜办2015年报道,全区茎瘤芥种植涉及30余个乡镇、街道16万农户60万菜农,种植面积75万余亩,青菜头产量160万吨;半成品原料加工户近4000户,半成品加工能力在80万吨以上;榨菜加工企业39家,成品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榨菜商标品牌190个,100余个榨菜产品品种;2015年上半年,全区青菜头销售总收入达11.2亿元,产销成品榨菜22万吨,销售收入12.2亿元。可以说涪陵榨菜产业已经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涪陵榨菜的产业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规模化和良种化种植

当前,涪陵榨菜的种植规模已上新台阶。榨菜种植区域已由传统的500m以下的长江和乌江两岸低海拔河谷地区向500m以上的后山高海拔地区辐射,全区榨菜种植面积已稳定上70万亩。一到冬春,满山遍野到处种植的全是茎瘤芥,蔚为壮观,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成片种植。注重良种繁育和推广,培育了涪杂系列等众多优良品种,当前涪陵区主要栽培的优良品种有 “永安小叶”、“涪杂2号”等,“涪丰14号”、“蔺市草腰子”、“涪杂1号”等因性状较差而逐渐退除市场,实现了良种化种植,是全国榨菜原料最大优质产区。

(2)产业化经营

涪陵榨菜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科研机构服务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方式,实现了合同种植、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形成了企业、加工大户、菜农紧密结合的榨菜加工三级网络,建立完善了“企业+基地(加工大户)+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风险利益共担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确保菜农栽培的青菜头有销路,企业的榨菜加工有原料保障。现涪陵已涌现出一大批榨菜产业化经营的骨干企业,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已成功成为上市公司,年实现营业总收入数亿元;涪陵辣妹子集团公司、宝巍公司、新盛食品公司、乐味公司、德丰公司被分别授予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现代化生产

榨菜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榨菜生产实现了淘洗、切块、压榨脱盐脱水、无菌包装、高温杀菌的自动化、现代化,生产设备设施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正逐渐向现代化食品工业转变,如涪陵榨菜集团有一条自动计量自动包装的全自动化榨菜生产线。

(4)规范化管理

榨菜加工企业重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GH/T 1011《榨菜》、GH/T 1012《方便榨菜》的行业标准的工艺工序和质量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涪陵榨菜集团公司等10余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1、9002质量体系认证。榨菜集团公司“乌江”牌榨菜、太极集团国光绿色食品公司“巴都”牌榨菜、辣妹子集团公司“辣妹子”牌榨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推行食品GMP认证和HACCP、SSOP管理。

(5)系列化产品

涪陵榨菜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坛装、软袋小包装、听瓶盒装三大包装系列上百个品种。全形、丝、块、片、颗粒、酱以及鲜味、爽口、麻辣、广味、五香、保健和其他食品配制的新品种、新风味,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要。

2.涪陵榨菜的荣誉

据统计,涪陵榨菜自问世以来,有14个品牌获国际金奖4次,获国内质量奖90余次。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1970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酱香菜评比会上,中国涪陵榨菜与德国甜酸甘蓝、欧洲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1981年,“乌江牌榨菜”被评为全国酱腌菜第一名,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小包装改革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交易会金奖。1991年,乌江牌榨菜获意大利波伦亚举行的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涪陵榨菜”证明商标被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地理商标、农产品商标60强”,被亚太地区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称赞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被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组委会评为“200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2名,价值达111.84亿元;2013年,涪陵榨菜获“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2014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评估为132.93亿元。

目前,各式品牌的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市场,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南非以及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涪陵榨菜的文化形成

涪陵榨菜历经百年沧桑,积淀了丰富的榨菜人文历史文化。所谓涪陵榨菜文化,就是以涪陵榨菜为载体所反映出来的商业文化。涪陵榨菜文化是三峡库区最具特色的商业文化之一,在三峡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涪陵榨菜文化的构成主要包含榨菜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及食俗文化等。其中在榨菜历史文化中融入了枳巴文化,如在榨菜加工的诸多环节如穿菜、晾菜、包装等都广泛用到竹材料,竹文化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文化与榨菜文化的合一,是对枳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如榨菜加工的踩池号子,就继承了涪陵的巴歌和踏歌习俗。涪陵榨菜文化中的区域特色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它引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涪陵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榨菜文化对涪陵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是涪陵经济的重要门票。

五、涪陵榨菜的地域优势

1.最适宜的种植区域

重庆长江流域地区是茎瘤芥的原产地,种植茎瘤芥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目前只有浙江引种成功并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其他地区虽引种成功,但瘤茎的经济性状和商品质量较差,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涪陵榨菜原料以涪陵为中心,沿长江两岸长200km,宽20km范围内种植的茎瘤芥品质最优,优质的榨菜原料决定了优质的榨菜品质。

2.最适宜的纯天然风脱水气候条件

茎瘤芥收割和晾晒期,需要阴晴少雨,微风习习的气候条件,而涪陵则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它是涪陵榨菜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原因是:首先,在晾晒期,如果日照强,长时间日晒,菜头会内外脱水不均匀;其二,如果雨水多,菜头就很难脱水,时间一长就会霉烂;其三,不能大风,否则脱水速度快,菜头会变硬,影响口感。

涪陵青菜头在自然微风的作用下,几天可脱去80%左右的水分,从而达到颜色不变、质地脆嫩的效果。独特的“风脱水”,是其他地区最难以实现的天然工艺。其他地区主要采取“盐脱水”来实现,这样其口感以及品质就大受影响了。

榨菜在涪陵经历了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优势的榨菜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提升榨菜软实力,提升涪陵榨菜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涪陵榨菜产业健康发展(见附1:试论涪陵榨菜软实力的提升)。

六、涪陵榨菜的传播与分布

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茎瘤芥仅局限于渝长江流域地区栽培。涪陵是主要的生产和加工榨菜产地。除涪陵外,在渝长江两岸的丰都、长寿、奉节、巫山、万州、重庆、巴县、江津等地也有相当栽培和加工规模。另外,四川的达川、绵阳、乐山、泸州、内江等地、市也有一定规模的栽培。

20世纪30年代,浙江从涪陵引进茎瘤芥种子及榨菜加工技术。由于渝、浙两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经自然和人为的选择和技术改造,在浙江形成了与渝不同的茎瘤芥生态类型和栽培技术,以及浙式榨菜加工工艺。目前,茎瘤芥在浙江的种植规模和浙式榨菜的商品数量已与涪陵相当,形成了涪陵和浙江两大榨菜商品生产产地。

除浙江已形成商品化生产基地外,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也先后直接或间接地引进涪陵的茎瘤芥进行栽培,多数地区试种成功,其分布范围约从北纬25°至46°,北达黑龙江省,南至福建省。但除重庆、浙江两地外,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栽培和商品化的加工。

附1:试论涪陵榨菜软实力的提升

涪陵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重庆市中部,乌江与长江交汇处。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273m的年均气温18.2℃,1月均温7.1℃,无霜期322天,具有春旱、夏长、秋短、冬迟的气候特点。涪陵区是中国榨菜乃至世界榨菜的发源地与集中产地,沿长江两岸500m以下的低海拔丘陵河谷地带是茎瘤芥(榨菜)栽培的最适宜区域,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始创于1898年涪陵城西邱寿安家,因加工过程有压榨工艺而得名。历经百年沧桑,涪陵榨菜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涪陵榨菜已发展成涪陵农业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认识涪陵榨菜的软实力,有利于提升涪陵榨菜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国际知名度,对推动涪陵榨菜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实力的具体含义和内容

“软实力”的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它属于国际关系学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国在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随着各国学者对软实力的深入研究,现已用到诸多领域,如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个人软实力、企业软实力、产品软实力等。综上所述,一个国家(个人/产品)的综合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硬实力是指一种有形的资源,可以直接打击的有效武器;软实力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抽象的资源,可以辅助打击力量或抵制对手攻击的有效方法。综合实力不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简单相加,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展现。

二、涪陵榨菜硬实力和固有软实力的体现

涪陵榨菜是以榨菜为载体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属于地理标志商标,其综合实力也同样具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榨菜产品硬实力包括资本、人才、技术、产品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阶段性和现时性,可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而榨菜软实力则表现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力量,具战略性和长期性,需要在长期的榨菜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因此提升榨菜软实力对强化硬实力更具重要作用。

1.涪陵榨菜硬实力的体现

涪陵榨菜之所以闻名世界,与涪陵榨菜的硬实力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规模化与良种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系列化产品等几个方面,无论榨菜栽培,还是榨菜加工都已上了新的高度。目前,涪陵全区茎瘤芥种植涉及30余个乡、镇、街道16万农户,一到冬春,满山遍野种植的全是茎瘤芥,蔚为壮观。截至2009年,涪陵区茎瘤芥的种植面积已达58.7万亩,鲜菜头产量达131.9万吨,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成片种植。涪陵区有专门的榨菜研究机构,培育了蔺市草腰子、涪丰14、永安小叶、涪杂系列等众多优良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涪陵现有榨菜加工企业63家,有企业产品品牌190个,榨菜年半成品加工能力在100万吨以上,成品榨菜生产能力50万吨以上,骨干加工企业主要有涪陵榨菜集团公司、涪陵辣妹子集团公司、太极集团国光绿色食品公司、宝巍公司、新盛食品公司、乐味公司、德丰公司等,主要知名品牌有“乌江”牌榨菜、 “巴都”牌榨菜、 “辣妹子”牌榨菜等。

2.涪陵榨菜固有软实力的体现

涪陵榨菜软实力包括固有软实力和赋予软实力两部分内容。固有软实力是在特定区域环境中形成的,赋予软实力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附加产生的,是提升软实力的途径。涪陵榨菜固有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区域特色文化、榨菜原料(茎瘤芥)的稀缺性与特优性、榨菜加工的独特性等方面,正是由于涪陵榨菜的固有软实力使涪陵榨菜成为独一无二的地理标志商标。

(1)区域特色文化 文化软实力是产品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涪陵榨菜历经百年沧桑,积淀了丰富的榨菜人文历史文化。所谓涪陵榨菜文化,就是以涪陵榨菜为载体所反映出来的商业文化。涪陵榨菜文化是三峡库区最具特色的商业文化之一,在三峡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涪陵榨菜文化的构成主要包含榨菜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及食俗文化等。其中在榨菜历史文化中融入了枳巴文化,如在榨菜加工的诸多环节如穿菜、晾菜、包装等都广泛用到竹材料,竹文化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文化与榨菜文化的合一,是对枳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如榨菜加工的踩池号子,就继承了涪陵的巴歌和踏歌习俗。涪陵榨菜文化中的区域特色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它引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榨菜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2)涪陵榨菜原料(茎瘤芥)的稀缺性与特优性 川东长江流域地区是茎瘤芥栽培的原产地,种植茎瘤芥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别是以涪陵为中心,沿长江两岸长200km,宽20km范围内的区域是种植茎瘤芥的最适区域,种植的茎瘤芥品质最优。其他地区虽有茎瘤芥的引种栽培,但茎瘤芥的经济性状和商品品质较差,根本不能与原产地相比。优质的榨菜原料是生产优质榨菜的基础,这种原料的稀缺性增强了涪陵榨菜软实力。

(3)涪陵榨菜加工的独特性 涪陵榨菜采用独特的风脱水工艺,比盐脱水工艺生产的榨菜品质更优越。榨菜风脱水需要阴晴少雨、微风习习的气候条件,涪陵在茎瘤芥收割和晾晒期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纯天然风脱水气候条件,因而采用榨菜风脱水,而其他地区不具备天然风脱水气候条件,只有采用盐脱水了。独特的风脱水工艺是涪陵榨菜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涪陵榨菜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提升涪陵榨菜软实力的途径与措施

为了提升涪陵榨菜的国际知名度,不仅要善于挖掘涪陵榨菜的固有软实力,还要善于宣传、交流、包装,赋予涪陵榨菜新的软实力。涪陵榨菜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涪陵榨菜就会走向世界,享誉全球,使涪陵成为真正的世界榨菜之乡。

1.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农博会、农展会、农交会,通过各种媒体加强涪陵榨菜产品的宣传与推介,促进涪陵榨菜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涪陵政府非常重视榨菜文化交流,如1970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酱香菜评比会上,中国涪陵榨菜与德国甜酸甘蓝、欧洲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1981年,“乌江牌榨菜”被评为全国酱腌菜第一名,获国家银质奖。1991年,乌江牌榨菜获意大利波伦亚举行的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3月,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2005年“涪陵榨菜”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审定。2009年11月,“涪陵榨菜”证明商标在第三届中国商标节上被评为“2009年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文化交流,获取各种奖项和荣誉,提升了涪陵榨菜的软实力。

2.定期举办中国榨菜文化节,大力弘扬榨菜文化

涪陵是中国榨菜乃至世界榨菜的发源地,经过百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榨菜人文历史文化。通过举办中国榨菜文化节,充分挖掘涪陵榨菜文化和展示涪陵榨菜的硬实力,要让世人知道,涪陵榨菜不仅是中国的榨菜之乡,也是世界的榨菜之乡,维护涪陵榨菜的宗祖地位,有利于推动涪陵榨菜产业持续和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涪陵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榨菜产品的附加价值

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土地等的大力扶持,为榨菜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榨菜产品增加附加价值。一是实行茎瘤芥收购保护价,提高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使茎瘤芥栽培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保证榨菜原料的充足供应。二是加大茎瘤芥良种的培育、推广,制定与实施茎瘤芥GAP生产,保证为榨菜加工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三是研发高附加值的榨菜产品,附加值越多,软实力越强,商品价值越高。如涪陵榨菜集团推出的“沉香牌”榨菜,其附加价值表现在原料精选,百里挑一;特殊的加工工艺,工艺很耗时;精美的包装和具有保藏价值的盛装容器。所以售价较高,达到2000余元/盒。四是制定和推行榨菜加工的HACCP管理,生产安全性更高的榨菜食品。

4.修建涪陵榨菜主题文化公园,彰显涪陵榨菜软实力,推动榨菜旅游业的发展,达到共赢。

涪陵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主要有枳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石鱼文化等,体现了涪陵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提升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硬实力还远远不够,目前只有体现石鱼文化的水下白鹤梁得到及时保护,但体现涪陵三大主流文化的枳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却只有一个粗约的滨江文化长廊,根本不能彰显涪陵的文化软实力,应建三座主题文化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涪陵经济的腾飞。可喜的是,据榨菜行业管理权威人士透露,涪陵正在准备建设涪陵榨菜文化园,包括涪陵榨菜博物馆、榨菜文化墙、邱家榨菜发源地等,力图多功能、全方位地展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使传统榨菜加工工艺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涪陵榨菜文化园建成后,将进一步展现涪陵榨菜软实力,推动榨菜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榨菜旅游达到宣传涪陵榨菜,推销涪陵榨菜,带动涪陵榨菜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榨菜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双赢,推动涪陵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