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史研究》文选:外国史学卷
- 易宁主编
- 746字
- 2020-06-26 04:22:53
从“走”到“坐”:西方史家治史从古代向中古的转变
731年,8世纪最为博学的历史学家、贾罗修道院的修士比德在其《英吉利教会史》结尾处对自己的身份做了简单的交待:“七岁时由我的亲属托付给最可敬的院长本尼狄克抚养……此后,我的一生都在该修道院里度过,致力于《圣经》的研究。”据史家考证,除了一次到约克应诉之外,比德确实一直待在自己的修道院中。从收集史料的角度来看,待在修道院中,写作历史作品,其史源主要来自于书本和传闻,而非个人的亲身经历。诚如比德所言:“以上这些是我从先人的著作中学到的、从长者口中听到的、本人所知道的有关不列颠,特别是英吉利的教会史资料。”这种史料收集方式,与古典史家旅行、通过亲眼目睹收集史料的偏好相比,大为不同。2世纪希腊文论家琉善在所著《论撰史》中指出:“他(按,指琉善本人)绝不应该像那些纸上谈兵的‘战略家’完全依赖道听途说的空谈……历史家应该亲临其境,目睹其事。”
虽然每个历史学家都试图同时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调查,获得史料和见闻,兼及各种来源不同的史料。但是,相对而言,在古代西方,史家更偏向于“走”,通过旅行,实地考察,寻找目击证人,收集个人见闻,颇有些类似于今日的“田野调查”。而到中古早期,史家更多地坐下来,待在教堂或者修道院之中,通过阅读文献,写信询问有关知情人,与来访者交流,获取信息。本文拟基于这一不同点,依据时间的先后考察西方史学从古代向中古早期的转变。第一部分说明希腊史家所确立的通过“行走”收集个人见闻的史料收集原则;第二部分说明罗马史家对这一原则的恪守与变更,尤其是元首制的建立,使得一些著名史家不那么需要依赖于个人行走获取见闻;第三部分则说明中古早期以修士和教士为主体的史家,大部分都坐在自己的修道院或教堂之内,多通过书面的方式征集传闻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