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好”的潜台词背后,家人之间在对抗什么

你认为的对未必就是真的对,你认为的错也不一定就是全部错。所以,在对待孩子时,不应纠缠于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应该思考怎么样去面对大家的差异,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既然不存在对与错的纷争,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做法相反的情形,就是典型的权力之争。


由于工作太忙,小志的父母把小志的爷爷奶奶从老家请来,白天帮着接送上幼儿园的孩子。原本平和的家庭氛围,在爷爷奶奶来了之后,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志的家里经常发生不愉快的争执,开始是几句斗嘴的话,后来演变成激烈的争吵。原因就在于,小志的妈妈和奶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同。奶奶经常给小志买些奶油蛋糕和各色甜食,而妈妈认为,多吃甜食会坏牙齿,所以偷偷地把奶奶买来的食品扔掉;奶奶喜欢为孙子服务,做什么事都依着小志,而妈妈认为大人不应该任由孩子摆布,这样下去就会把孩子的性格惯坏;奶奶觉得小孩子晚上要早点睡觉,最好在八点前就能上床,而小志的妈妈经常带着孩子玩游戏、读故事,一折腾就到晚上十点多……由于总是存在纷争,没到两个月,小志的爷爷奶奶就想回老家去了。


家有小孩而夫妻两个人又都需要上班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了,夫妻俩不能天天守着孩子,就会考虑到请自己的父母帮忙。不管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只要是过来帮着照顾孩子,两代人之间就难免会因为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而发生摩擦和冲突。还有很多家庭,因为对照看孩子的观念不同、做法不同而弄得全家人鸡飞狗跳,甚至家庭离散。那么,是不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注定无法逾越呢?父母和祖父母之间,又该怎样化解教育孩子的矛盾呢?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很多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得到的答案是:每家都存在着两代人之间或深或浅的差异,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有一些家庭,老人带孩子的方法比较保守,仍旧是套用自己年轻时照顾孩子的经验,小夫妻就觉得那样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对老人的旧观念、旧办法有点不屑;也有一些家庭,老人非常能干,里里外外都很熟悉,而小夫妻相对缺乏经验,所以老人对孩子的事情插手比较多,开始没什么麻烦,可日子长了,矛盾渐渐增多;还有一些家庭,不管父母还是祖父母,都对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深信不疑,要求对方采用自己的方法或者自顾自地施行教育,双方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都会燃起战争。有些家庭,顺利地度过了相处的磨合期,两代人彼此合作、满心欢喜地照看孩子,家里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轻松和安逸,难道他们有什么法宝吗?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法宝,我想那就是:相互尊重。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一定是一个相互尊重的家庭。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一个前提是确定无疑的:所有人都希望孩子好。不论管教方法是宽是严,大家都愿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这个焦点上,而到底什么是“正确”,恐怕根本无法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同时,这个定义还要能够运用在各种类型的孩子身上和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里。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对危险和灾害的预防,很少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对”和“错”,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双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只会两败俱伤、纠缠不清。俗语说“家不是讲理的地儿”,其实是一种伟大更朴实的生活智慧。

举个例子,一些人认为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若每次吃完甜食都认真刷牙漱口,也未必会损坏牙齿,而且给孩子提供甜食的那个人也明白基本的生活常识,不会一下子给很多。如果强硬杜绝孩子吃甜食,就剥夺了孩子从美味中享受到快乐生活的权利。这就像我的女儿曾经对我说的那样:“你知道我最喜欢的人是谁吗?是妈妈!你知道我最珍惜的人是谁吗?是奶奶和姥姥!因为我想要什么东西时,她们都会给我买。”可见,在孩子的心里,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奶奶和姥姥是“神一般的存在”。她们对孩子的好,也是一种关爱,而且是一种爸爸妈妈无法替代的关爱。

之所以啰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父母弄明白一件事,你认为的对未必就是真的对,你认为的错也不一定就是真的错。所以,在对待孩子时,不应纠缠于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应该思考怎么样去面对大家的差异,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差异。

既然不存在对与错的纷争,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做法相反的情形,就是典型的权力之争。一方要求获得一定权限,而另一方却不肯出让这部分权力。也许有人会说,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也是父母的责任,祖父母非要干预,就属于越界的行为,所以应该反思的是孩子的祖父母。可是大家仔细想想,孩子的祖父母在照顾孩子时付出了超乎一般的心血和汗水,而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意,爱之深因而责之切,有时说得多了、做得多了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且,孩子的祖父母上了年纪,多年的人生经历早已把他们的观念塑造成型,想要让他们重新学习育儿方法,谈何容易?

说到这,可能年轻的父母就会有些不满——依你的意思,那就是我们的错?当然不是!我无意偏袒老人而诋毁年轻的父母,我只是想说,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与祖父母发生争执并不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好办法,既然不能改变,不如试着去顺应。既然祖父母在白天是孩子的主要看护人,那就必然在很多事情上能做得了主——父母出让了一部分责任,同时也就应该出让一部分权力。

肯定会有人担心,如果父母迁就了祖父母,那么,孩子的教育会不会倒退到旧时代?孩子会不会受到祖父母的宠溺而变得无法无天?这种怀疑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很多父母不愿意出让权力的原因就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不好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葆有平和的家庭氛围,又能保证孩子能够按照科学的教育理念健康成长呢?秘诀就在于:父母做好自己。父母以身作则、端正态度、相信自己,并能够身体力行地指引孩子,孩子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首先,父母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来说,你们血脉相连,是最亲密的亲人,你们的根连在一起,心也连在一起。你的态度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很在意你的意见和建议,只要你肯花时间向他表达你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会非常愿意向你靠近。争取到孩子的信赖,是你能够施加影响的前提条件。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就会慢慢内化父母的价值观。

其次,父母要对自己贯彻的主张进行深入思考,从正反两方面考量它的价值,从而能理解别人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在提出某种要求的时候能够平和从容得多,并且让别人感到你也很理解他们的意图。构建了彼此真诚、彼此信任的氛围,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许多,大家不再纠结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更多考虑实际情况,或许这次这样做,下次可以换个做法试试,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充分尊重其他亲人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孩子的亲人,尽管与你不一样,但也有对孩子表达关心和爱的权力。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给孩子买一些好吃的零食、带他们去一些不常去的地方、播放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等,孩子的开心对他们来说是最珍贵的礼物。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剥夺其他人关爱孩子的权力,而应该理解和支持他们。同时,亲戚也是孩子所需要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一,即使有些人的做法是父母无法认可的,也不必为此太过纠结。父母要对自己平日的教育怀有信心,坚信旁人几句有口无心的话或不妥当的做法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顶多算是一粒吹进眼里的沙子,眼睛只需流点眼泪就好了。

心理小贴士

父母与祖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矛盾,是典型的权力之争。父母请祖父母帮忙带孩子,在出让一部分责任的同时,也应出让一部分权力。不必过于担心教育方法的迥异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只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孩子势必会主动追随父母的引领,同时还能收获祖父母的宽慰与家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