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一、病 例 分 析

(一)病史

患儿,男,4 月,因“咳嗽2 天,加重伴气促、发绀3 个小时”就诊。 2 天前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较剧烈,烦躁不安,无发热,无发绀,至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肺炎”,予以“头孢呋辛、地塞米松”等治疗,咳嗽无好转,3 个小时前出现咳嗽加重,伴气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尿量减少,吃奶无力,转院就诊,拟以“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收住入院。

(二)体格检查

T 37.1℃,P 186 次/分,R 68 次/分,BP 84/50mmHg,体重5kg,烦躁不安,精神疲软,呼吸促,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发绀,有三凹征,两肺呼吸音粗,闻及中小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奔马律,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4cm,质软、边锐,脾肋下未及。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13.2×10 9/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198×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83,淋巴细胞比率0.16。
2.血气分析
给氧量33%下,pH 7.32,PaCO 250.3mmHg,PaO 274.0mmHg,HCO 3 -29.3mmol/L,BE 3.7mmol/L。
3.胸部X 线检查
显示两肺感染,心影增大。
4.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直径10mm)。

(四)临床诊断思维

该小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典型的心衰症状,且进展迅速。 体检发现有:①呼吸急促;②心脏扩大;③心动过速,奔马律;④肝大。 胸部X 线检查显示心影增大。 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直径为10mm)。 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炎、心力衰竭。

(五)治疗

给予吸氧,镇静,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西地兰强心治疗,呋塞米利尿治疗。 治疗后心率减慢,呼吸好转,尿量增多。 住院2 周后,肺炎、心功能好转出院,予以地高辛酏剂、利尿剂口服长期维持治疗,心内科随访,择期手术治疗。

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概况

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心力衰竭的依据。

(一)诊断标准

1.具备以下4 项考虑心力衰竭。
(1)呼吸急促:婴儿>60 次/分,幼儿>50 次/分,儿童>40 次/分。
(2)心动过速:婴儿>160 次/分,幼儿>140 次/分,儿童>120 次/分。
(3)心脏扩大:体检、X 线或超声心动图证实。
(4)烦躁、哺喂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发绀、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2 项以上)。
2.具备以上4 项加以下1 项或以上2 项加以下2 项,可确诊心力衰竭。
(1)肝大:婴幼儿肝肋下≥3cm,儿童肝肋下>1cm;进行性肝大或伴触痛更有意义。
(2)肺水肿。
(3)奔马律。

(二)心力衰竭的类型

临床上心力衰竭的分类多样,按起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受累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心排出量,分为高输出量和低输出量;按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损害,分为收缩功能衰竭和舒张功能衰竭。

(三)心功能分级

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状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力活动耐受情况,可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学龄儿童能够参加体育课,并且能和同龄儿童一样活动。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或呼吸困难。 学龄期儿童能参加体育课但活动量比同龄儿童小。 可能存在继发性生长障碍。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少于平时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或呼吸困难。学龄期儿童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存在继发性生长障碍。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也有心力衰竭症状,并在活动后加重,存在继发性生长障碍。 上述分级可用于10 岁以上儿童。
另外10 岁以下心功能也可分为四级。 Ⅰ级:无症状。 Ⅱ级:小于1 岁婴儿,进食时轻度呼吸急促或轻微出汗,无生长迟缓;1~10 岁儿童,活动时轻度呼吸困难。 Ⅲ级:小于1 岁婴儿,进食时明显呼吸急促、或明显多汗,进食时间延长伴生长迟缓;1 ~10 岁儿童,中度呼吸困难。 Ⅳ级:安静状态下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多汗。

(四)治疗

临床上心衰的治疗逐步趋于完善,近年来新进展也很多,对于住院医生来说,要掌握基本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同时要及时跟进最新的治疗进展。
治疗原则为:①去除病因;②减轻心脏负荷;③改善心脏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④保护衰竭心脏。
1.病因治疗
在治疗心衰的同时,应确定病因。 对可消除的病因,必须根治或使之减轻。 如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是婴儿时期心衰的常见病因,应根据病情择期手术根治。
2.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防止躁动和剧烈哭闹,必要时用镇静剂,采取半卧位减轻心脏负荷,保持气道通畅,供给湿化氧,避免便秘和排便用力。 婴儿吸吮费力,宜少量多次喂奶或鼻饲喂养。
3.药物治疗

(1)洋地黄类药物:

负荷量法:在24 个小时内投以负荷量,首次剂量给总量的1/2,余量分2 次服用,每隔6~8 个小时给药1 次,负荷量12 个小时后,再加用维持量。 地高辛负荷量,小于2 岁,总量0.04 ~0.06mg/kg,大于2 岁,总量0.03~0.04mg/kg,静脉为口服量的1/2 至2/3;或西地兰(毛花苷丙)针负荷量,小于2 岁,总量0.03~0.04mg/kg,大于2 岁,总量0.02~0.03mg/kg,首次剂量给总量的1/2,余量分2 次服用,间隔6~8 个小时给药1 次。 维持量法:每日用维持量,地高辛维持量为负荷量的1/5 ~1/4,分2 次服用,经过4~5 个半衰期(即6~8 天),可达到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 洋地黄类药物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2)利尿剂:

呋塞米针每次1~2mg/kg,每6~12 个小时用药1 次。 氢氯噻嗪口服每次1 ~2mg/kg,每12 个小时用药1 次;螺内酯口服每次1~2mg/kg,12 个小时用药1 次。

(3)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口服每次0.5 ~1mg/kg,每8 ~12 个小时用药1 次,最大量为4mg/(kg·d)。

(4)扩张血管药:

硝酸甘油针静脉滴注初始剂量0.25~0.5μg/(kg·min),以后可增加至1~5μg/(kg·min);低血压患儿不适合使用。

(5)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6)β 受体阻滞剂。 (7)抗心律失常药。 (8)改善心肌代谢药等。

三、思 考 题

(一)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A. 应卧床休息、防止躁动和剧烈哭闹 B. 避免使用镇静剂
C. 保持气道通畅,供给湿化氧   D. 避免便秘和排便用力
(二)按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属心功能几级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三)以下哪一类不属于心衰的药物治疗
A. 洋地黄类药物   B. 利尿剂
C. β 2 受体激动剂   D. 扩张血管药

四、答 案

(一)B
(二)B
(三)C

参考文献

1.王莹.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6):405-407.
2.尹慧琳,田杰.β 受体阻滞剂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5):468-471.
3.封志纯.实用儿童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Kantor PF,Lougheed J,Dancea A,et al.Presentation,Diagnosis,and Medical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Children: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Guidelines.Can J Cardiol,2013,29(12):1535-1552.

(金江兵 潘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