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病例精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
- 蔡晓红 林锦 杨青
- 3327字
- 2020-08-29 02:14:25
第二节 皮 疹
一、病 史
患儿,女,18 个月,因“发热3 天,皮疹1 天”来院急诊。 患儿3 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伴有轻微咳嗽和流涕,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昨起体温下降,1 天前躯干部出现皮疹,痱子样,逐渐波及四肢。 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二、体 格 检 查
稍有烦躁不安,全身可见红斑及细小斑丘疹,压之褪色,其余检查正常。
三、辅 助 检 查
CRP<8m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10 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94×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814×10 9/L,淋巴细胞计数2.624×10 9/L。
四、问 题
(一)该患儿可诊断为哪种疾病?
(二)引起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三)如何处理?
五、病 情 分 析
根据患儿年龄小,发热3 天后体温骤降至正常,随之出现皮疹,表现为典型的“热退疹出”,出疹前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皮疹无瘙痒,呈小斑丘疹,压之褪色,CRP 正常,白细胞轻度下降,首先考虑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7 型感染引起,无需特殊治疗,皮疹12 天消退。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皮疹是儿童许多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尤其伴有发热的皮疹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线索。 通过学习出疹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引起皮疹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
出疹性疾病大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少数危重病例需立即治疗。 采集病史时应重点询问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和皮疹的先后关系、皮疹诱发因素、其他系统并发症、药物使用、动物接触史、昆虫(如蜱虫)叮咬史、近期免疫接种情况等。 体检仔细观察局部皮疹形态特点,注意其他系统伴随的体征,如咽部、肺部体征等。
皮疹伴有发热,由感染性疾病引起较常见,包括病毒、细菌等感染(表1-2),分析如下。
(一)病毒感染
1.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 型和7 型感染引起,常见于3 岁以内的幼儿,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过程。 潜伏期一般为1~2 周,前驱期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高热,持续时间不超过5 天。 典型特点为“热退疹出”,皮疹1 天快速出齐,为玫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 首次出现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和下肢。 皮疹1~2 天消退,不留色素,不脱皮。 该病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病程短、可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表1-2 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
2.水痘
水痘传染性强,大多见于1~10 岁的儿童,潜伏期为2~3 周。 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 发病24 个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形紧张水疱(类似玫瑰花瓣上的露珠),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 约经2~3 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出自前颜部,后见于躯干、四肢。 相同皮损可同时出现在黏膜部位,如口腔黏膜、鼻黏膜、胃肠道黏膜等。 少数严重病例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及肺炎,水疱并发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及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常见的感染病原微生物有A 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水痘多可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也可通过疱疹刮片、PCR 法检测鼻咽部分泌物病毒DNA 而确诊。 本病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2 岁以上儿童在出疹24 小时内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缩短病程。 水痘疫苗接种可使儿童水痘感染率明显下降,症状减轻。
3.麻疹
麻疹由单股负链RNA 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临床可分为四期,潜伏期约6 ~18 天,前驱期3~4 天,患儿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及Koplik 斑(颊黏膜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出疹期约3~4 天,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自耳后、颈部向下发展,直至累及下肢,大部分皮疹压之可褪色,恢复期皮疹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营养不良、维生素A 缺乏症、麻疹脑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预后极差。 根据患者2 周前有麻疹接触史,以及发热、全身红色斑丘疹、口腔黏膜Koplik 斑、血清麻疹抗体IgM 阳性可作出诊断。 本病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预防效果可达90%。
4.风疹
风疹由单股RNA 风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4 ~21 天,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症状,出疹期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增大伴有触痛,皮疹在淋巴结增大后24 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部分皮疹可融合,开始出现在面部,24 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皮疹3 天即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可并发脑炎、心肌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根据发热1 ~2天后出现皮疹及枕后淋巴结疼痛、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M 阳性可确诊。 本病以休息、对症治疗为主,风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十分理想。
5.传染性红斑
细小病毒B19 可引起传染性红斑,多发于冬春季节,小于10 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出疹前患儿常有低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典型皮疹为面部融合性片状疹,除外鼻部及眼眶周围,即面颊潮红而口周苍白,外观上看犹如被打了一记耳光。 面部皮疹一般2~4 天后消退,接着躯干、四肢出现伴痒感的皮疹,1~2 周后消退,部分留有色素沉着,不伴脱屑。 该病可诱发再生障碍危象,引起危及生命的贫血。 细小病毒B19 抗体检测可确诊,除非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不需要治疗。
(二)细菌感染
1.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
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与许多疾病相关,特别是在儿童中。 它可引起链球菌性咽峡炎及相关并发症,包括风湿热、肾小球肾炎,还可导致皮肤脓疱病及蜂窝织炎。 猩红热皮疹多在咽痛后2 天出现,表现为均匀分布的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可融合成片状,触之有“砂粒”感。 始于上躯干部,然后迅速蔓及整个躯干和四肢末端。 另外还可出现黏膜内疹,表现为“草莓舌”。 出疹后4 ~5天皮疹开始消退,并出现细屑状或片状脱屑。 可通过咽拭子进行快速抗原检测或咽拭子培养诊断。 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可选择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急性致死性感染,常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初为鲜红色,后呈紫红色,迅速增多并融合,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甚至肢体坏疽,导致截肢。 患儿常伴有高热、低血压、意识障碍等表现,可进展为脑脊髓膜炎,同时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及体征。 脑脊液或皮肤瘀点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脑脊液、血培养致病菌阳性。 目前该菌大多数对青霉素依然敏感,故可首先选用青霉素,少数耐青霉素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可用碘胺嘧啶、利福平预防。
七、思 考 题
(一)患儿,男,4 岁,因“颜面部皮疹1 天”来院就诊,患儿入院前一日颜面部出现皮疹,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体检两侧颜面部红色斑疹,其余体检正常。 病前几天有感冒史。 未定期接种疫苗。 该患儿皮疹可能是以下哪项病原感染引起 ?
A.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B. 细小病毒B19 C. 人类疱疹病毒-6
D. 风疹病毒 E. 儿童暴力,应报警求助
(二)患儿,女,6 岁,因“皮疹1 天”来院就诊。 患儿入院前一日躯干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部分水疱。 体检:T 38.0℃,P 90 次/分,BP 100/70mmHg,R 20 次/分。 躯干部和四肢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水疱疹,其余体检正常。 班级里曾有2 例“水痘”患者,以往接种过水痘疫苗。 该患儿可能是下面哪项诊断 ?
A. 水痘 B. 麻疹 C. 幼儿急疹
D. 落基山斑疹热 E. 带状疱疹
(三)10 岁的儿童被送来急诊,呈昏迷状态,病史不详。 T 40.0℃,P 110 次/分,BP 70/50mmHg,R 24次/分,颈强直,臀部和大腿可见多个瘀点。 家长问家中其弟弟是否会被传染,需要怎样预防 ? 你认为下面哪项措施正确 ?
A. 回家休息 B. 阿昔洛韦预防 C. 青霉素预防
D. 利福平预防 E. 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八、答 案
(一)B 本题干中描述的是大疱型多形红斑,病原体为细小病毒B19,该病多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前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 有特征性皮疹体征,即“犹如被人打了一记耳光”。
(二)A 儿童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班级同学虽已接种水痘疫苗,但仍有散发患病机会。疫苗不能百分百地保护儿童免受病毒感染,但可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三)D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可致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菌血症,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密切接触人群均要给予碘胺嘧啶或利福平预预防疗。
参考文献
1.Mc Kinnon HD,Howard T.Evaluating the febrile patient with a rash.Am Fam Physician,2000,62(4):804-816.
2.Fitzpatrick JE,Aeling JL,et al.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Elsevier,2008,22:123-126.
3.Robert M,Kliegman MD,Richard E,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online).18th ed.Philadelphia,2007.
4.Scott LA,Stone MS.Viral exanthems.Dermatol Online J,2003,9(3):4.
5.Gilbert DN,et al.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44th ed.Sperryville,2014.
(蔡晓红 徐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