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柳芽
谚云:清明折柳,端午戴艾。我在十岁之前就知道这习俗。清明那天早上我吃柳叶摊饼。把带着露水的柳叶芽摘下,和面,倒在锅里,用锅铲摊平,做成薄饼,故乡人(注:江苏如皋)称此为摊饼,与北方平锅煎饼相仿……童年时与乡间草木为伍,各种滋味遍尝。
作家朱千华是江苏如皋人。读作家的文章自然是一种享受。然而,就连初中学生怀念那柳芽摊饼,也同样让你过目不忘。请看2005年《希望报》初中版上,朱千华有一位小老乡,名字叫陈根生的小学生写的作文。
《非常经历:杨柳青青摊饼香》
我家乡过清明节,吃杨柳摊饼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目。那摊饼是荞麦团摊的,看上去灰不溜秋,但吃起来特有味道。荞面中掺和的点点绿叶,吃在嘴里略有一点涩,但鼻子一嗅,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清明节前,上小学的我总是抢着下乡采柳叶。我们三五成群,踏着和沐的春风,田野上桃红柳绿尽收眼底。孩子的手是闲不住的,我们走一路,摘一路麦叶做麦叫,采一路柳叶做柳笛,比谁的麦叫叫起来激越,比谁的柳笛吹起来悠扬。清明节的乐趣,我们总是提前享受。
然而,更美妙的享受还在后面。清明节当天,吃母亲做的杨柳摊饼,如同读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你看,母亲把荞麦面加水和成糊糊,然后把柳叶切碎,一把一把、星星点点地撒进去,嗬,顿时厨房里绿黄缤纷,这绿茵茵的开头多么诱人。
儿时,我会不问三七二十一卷起来就狼吞虎咽,现在不同了。我总是把摊饼搁在盘子里,一小片一小片夹起来慢慢品尝。真的,母亲做的杨柳摊饼面子柔韧,底子崩脆,绿意婆娑,清香袅袅,是北方煎饼不能同日而语的。那袅袅的清香啊,悄悄地渗进脑际,悠悠地掠过心头,使我渐渐地感到如山泉净心,浑身上下神清气爽,眼睛也分外明亮起来。我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种诗的意境。
母亲见我磨蹭,一个劲地催我趁热吃,说摊饼一凉就板了,说话间,一种幸福的笑意洋溢在脸上。母亲啊,儿子已经长大啦,长大了的儿子在兴味盎然地吮吸嫩柳叶散发的那股清香,在悠然地品尝着那阵新春特有的清新气息。此时,吃杨柳摊饼的主题不是别的,就是品尝春天啊!
难忘清明节!难忘那伴随着母亲春风般笑意的杨柳摊饼!
在我的老家山东,黄海之滨的乡村,却没有这样的吃法。用带着露珠儿做成的柳叶摊饼直让我流涎。继续目食来解馋,我对它知道的更多了些。
也许有人觉得荞麦面做出来的摊饼颜色发黑,所以柳叶摊饼也可以用小米面来做。当然在做面饼的糊中加入鸡蛋也可以,还有用牛奶来和面的,但那显然是后来改良的做法,如果怕它冲淡了柳芽儿的清香,还是不加的好。除了盐是不可少的,再加点儿什么其他的调味品也无不可。柳叶儿可以在搅面糊时调进去,也可以等面饼临熟之前出锅的时候洒上。用大圆底铁锅最好,面糊倒进去用铲子不停向上摊。看着它悠悠儿成型,慢慢儿变厚,变黄,便可以用铲子划成块,出锅。热腾腾的,绵软有嚼劲,带一股子柳叶的清香。
春天吃到柳芽儿,无法不使人全身焕发出勃勃的生发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