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脉案谈起
脉诊对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通常被认为属于四诊之一,与其他三诊并列,共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然而精研脉诊,可以发现“脉如其人,人如其脉”,以脉观人,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临证可起到深层次挖掘病源,定性病因的作用,通过几则脉案来说明这一点。
案一:阳气者,烦劳则张
某日下午刚上班,一个女孩来就诊,主诉是早晨起来头痛恶心,颈部发僵,怀疑是颈椎病。
我问了一下病史,原来这孩子早晨起床后忽然眩晕,伴恶心、呕吐,不敢扭头,一动弹就恶心吐,上午做了颅脑CT,报告显示颅脑未见异常,遂怀疑是颈椎病发作。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病了。此刻颞胀,头痛,肩膀酸痛。今年6月份犯过一次,吃了点药就好了。
病人长得小小的,一问才21岁。在大学城旅游学院校区电信营业所工作。一摸脉,很让人惊讶,她安静地坐在那里,脉象可以用洪大形容,脉形弦直,不细,脉来高点是猛烈抖动的。两个寸脉各出现一个边脉,弦细,斜插在脉里。脉气来势上顶,脉象的振动波滞涩扎手。
也许一天会摸到很多人的脉,但这种脉象的特点令人难忘。脉证相应,头部晕胀,整个头部温度高。乃过劳所致,“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升越于上,失降失敛,上焦气机失调,张而不和,高而不下。
细问之下得知,原来是给老板赶工作,连续三天从早8点干到下午4点,在机器旁制作电话卡,筋脉拘急紧张而发病,她上中学时就经常头痛,这次是连续劳作而诱发。
这个脉象振动觉的滞涩感、扎手感,非心理因素刺激所致,应当代表此刻的烦乱状态,但病人表现得很安静,并非坐立不安的样子,表情也比较安宁,不像有的人那样焦虑不安,这与她年轻、耐受性好有关系。
收敛外张的阳气可以请患者取正坐位,让其瞑目静心,医者点按两绝骨穴,要产生酸痛感,然后让她缓慢左右摇头,也可同时针刺太冲穴,令其心念跟随针感,诱导气血下行,方法到位,一般2O分钟即可缓解症状。同时配合口服天麻钩藤饮,重用天麻2Og,龙骨3Og,牡蛎3Og,水煎服。
案二:所谓“病根”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找我抄方了。
一个58岁的男子,中等身材,看上去比较壮实,在某建筑公司工作。第一次来时很神气,说我姐姐是某某医生,你应该听说过的。他得的是胃痛病,是来抄方的,抄完方便走了。上次来忘记是何时了,每次六服药,是小柴胡汤加三七,还有云苓、木香、川楝子、乌药、厚朴、枳实之类消导化食药。此次还是那个方子,剂量有所加大,另外还有西药奥美拉唑等。
抄完方,忍不住拿过病人的脉来看,他也很乐意。一边诊脉一边告诉我,因为治疗效果不好,早晨刚在他姐姐的医院做了胃镜,结论是浅表性胃炎,排除了胃的其他毛病,他还开玩笑说他姐姐怎么给自己人看病不管事。
我触摸着右手脉象,一上手,一种熟悉的感觉出现了,我撇开其他,单刀直入:“你很愁得慌,生活里有摆脱不了的事情在煎熬你,时间很长了,你的胃病与此有关。”
病人马上高度认同,点头同意。
待我诊完脉,病人说:“你看得很准,我多说两句,十年前我的长子因升学遭人顶替而落榜,导致精神失常,我为他操心治病至今,现在每天仍然依靠药物,不敢间断。但是如今看到我的孙子,这一大家人,这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啊,连给孩子看病的医生都说,如果事情摊到他身上,他都顶不住,你真是不错。”
心理脉象又一次显示了生命活动中深层次疾病信息,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病根”。像这种长时间慢性刺激,中医认为属于扰动阳气,容易导致心肝火旺,因为总是有事情牵挂扰动气机,使它静不下来,心旺乘金,木旺乘土,看来这个病从脾土走了,治则当调和肝脾关系,可是只疏肝不行,要釜底抽薪,清心柔肝,降泄和阳以安上源。可于上方酌选半夏6g,黄连6g,黄芩12g,钩藤3Og,龙骨3Og,石决明3Og,桑叶15g,栀子12g,灯心草15g等随证加减。
案三:内心与外表
一位中年妇女来诊室看病,双手背皮肤脱皮屑,瘙痒难忍一个月,看过多家医院,按照湿疹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来这里就医,诊断原也不错,继续按湿疹治疗。
诊脉的时候,她的脉象振动成分引起我的注意。
其人看上去气质不俗,不像普通百姓,而似富贵人家。淡黄色脸庞,恬静舒展,没有积滞暗斑,肌肤圆润,宽额蚕眉。
一摸脉象吓一跳,极其滞涩,脉管细绷急、胀紧,给人一种挤在一起的感觉,散发出苦涩的振动波,触之令人很难受。自诉常年失眠,镇静药吃到唑仑级别。原因是亲戚之女患精神病,常夜里发作,每次都要叫她帮忙处理,心理备受刺激,反反复复,于是出现原本不该出现的脉象。
外表与内心反差巨大,有些事只有自己清楚,外人不得而知,但“脉如其人,其人如脉”,脉象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病源,乃惊恼之气入心,伏于血脉,化火透发皮肤,所以通常祛风止痒的方剂不容易取效,且日久阴血受伤,阳长阴短,难以中和,遂缠绵不愈。可重用净萸肉2Og,寒水石15g,女贞子12g,麦冬2Og,丹皮12g,玄参15g,莲子心12g之类加减为用。
案四:人生硬着陆
李某,女,39岁,离异,无业。2O17年5月来诊。自诉面部皮肤变黑一年余,西医诊断为瑞尔黑变病。经常胃痛,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还患有子宫腺肌症,每月痛经。脉象弦硬而粗,脉壁厚,脉气紧,脉势大,左关脉结滞不畅。
长相俊俏的一个女子却有一张黑脸,病人对此可能也习惯了,每次来看病时嘻嘻哈哈,开玩笑说“活几天算几天”。貌似开朗,实际脉象显示此人性情暴戾,火气非常大,也因此吃了亏,肝逆,伤了肝血,曾遭受过很大的挫折,脉象中有明显的打击痕迹。
李女士作为家中的女孩,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自幼任性独断。成人后性情乖张,不受约束。结婚后,感觉不称心意,不久就离了婚。工作中与同事相处不来,换了几次工作,每个地方都干不长,最后只好在亲戚那里帮忙,还经常不到岗。
女子以肝为先天,血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焦”乃憔悴之意,中年女子面焦是自然规律。李女士则属于先富后贫,人生硬着陆,自我的世界降落到现实,内心被击碎,情不可以堪,一时意乱志摇,牵动气血逆乱,肝血大伤,肝阴受损发为痛经。水亏火热上炎,血虚不能华肉,内火外现,慢慢面显焦黑火色。肝逆横克脾土,发为胃痛。外因是所欲不遂或生活波折,人生挫败;内因是禀赋厚,土行兼火,有能力,受到挫败,不得施展,焰火倒流,自戕生命。
《素问》认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生活的道路有时并不波折,但内心的落差和挫败感会很真实。一个人倘若没有做好涵养性情,富贵而不优雅,管不住脾气,虽然不去害人,仍是有违天道,所以不可过于率性,纵容精神不服管束。过去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家里父母让着你,出门谁让着你?”没有了铺垫和辅佐,人生只有硬着陆,后果自知。
嘱以玉容丸(甘松、山柰、细辛、白芷、白及、防风、荆芥、僵蚕、栀子、藁本、天麻、羌活、独活、川椒、菊花各3g)外洗,还要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
案五:阴郁之苦
一日,有个年轻小伙子来到门诊,看上去二十几岁年纪。叙述道:左侧睾丸胀痛数月,刚看过西医,被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他们说没有好办法,于是想起看看中医,不知中医有办法吗?年轻人看上去比较慌张,怕有别的事情。
诊脉之下,脉气低平,来去紧涩,左关不畅感,令人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苦楚的感觉。我说:这在中医叫做疝,属于肝病的范畴,你这是心有不平呀!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克制自己?因为脉象显示他的阳气很紧,六脉弦张,但力道却是向下向内收缩,乃阴郁之证。打开话匣子,小伙子叙述了这几年来的生活经历。
小伙子来自外地,在市南大学城的一所高校求学,今年大三。由于家境问题且姑母在市区,就想省下一笔住宿费,于是三年来课余多数时间借宿在姑母家中,里里外外帮助干点活。他来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姑母一家条件比较优越,小伙才智也比较一般,只上了一个三本民校,在亲戚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也许人家没有当面指责他什么,但能感觉到无形的压力,遵从家长意见又不得不长期住下去,用他的话说如今的生活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这种自卑而又不甘心、不认命的心理状态,像“紧箍咒”,漫长而持久,“木曰曲直”,木气虽未直接受折,却长期得不到舒展,毕竟是一种“被亲情包裹的坎坷”,情怀不畅导致肝经郁结不得发越,留滞经络,诸疝皆归肝经,忿怒悲哀,忧抑顿挫,都结于此处。肝经气血瘀积日久,形成一股能量,自然要作怪,找寻出路,于是既可以向上来,叫做上逆;也可以横着来,叫横逆;当然也会向内、向下走,克袭下焦诸脏器,包括下肢,就像这个年轻人的病。有时还会与其他病邪一起联合作乱,夹湿、夹痰饮、夹瘀血等,这些都可以从脉象之中找到特征,有没有压力,脉象中一清二楚。
方取天台乌药散化裁,根据脉象提示这个证候热象不明显,可能与体质和所住环境有些潮湿有关,要去掉温热药,乌药12g,川楝子15g,木香12g,青皮12g,槟榔12g,酌加柴胡12g,香附12g,厚朴12g,枳壳12g,郁金12g,6剂,水煎服。复诊胀痛减轻。
生活中持有这样心理状态的人有许多,中医的作用就是找到病因,提醒他们注意疏解情志,提早释放内心压力,摆脱阴郁之苦,遏制疾病的进展。
案六:火气犯肺
一般认为咳嗽就是气管或支气管疾病,或者咽部炎症,有时影像学检查也指向肺部,这是西医常识,但是从中医内科的角度而言却不这么简单,《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或许只是一个症状而已,有可能肺只是受害者,疾病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他,换言之,可见的肺部支气管纹理杂乱影像,咽部红肿等等是正邪交锋的战场,战争的原因却不在这里,要细致分析。
张某,男,51岁,相公镇某村村民。2O16年元月初诊,主诉是咳嗽1月余。自述到冬季,尤其是年底易诱发咳嗽,连续3年,开春自愈。体壮色黑,脉沉实有力。已经于其他医院服中药一段时间,未见效果。
现证为咳嗽剧烈,头痛,痰不多,咽部红,脉紧,上鱼际,浊而稠,舌大,苔厚而黄。胸片:双肺部纹理杂乱(2O16元月县中医院)。
依据脉象综合判断,此人的咳嗽只是内脏不协调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未必在两肺。素体壮,从舌象看,其人痰热蕴积在里,脉稠而浊也印证了这一点,寒冷刺激,外寒引动内热,加之年底心绪烦乱,肝阳郁勃,引动肝风冲击肺部气道,由咽喉而出,发为咳嗽和咽痛,肝阳上逆发为头痛,乃木旺侮金之证,一味化痰止咳、清热利咽的思路辨证层面表浅,未必取效或暂时有效,长期疗效不好。
处方:天麻2Og,紫菀15g,冬花18g,瓜蒌3Og,桂枝12g,炙麻黄1Og,橘红18g,桑皮15g,羌活1Og,独活1Og,荆芥12g,防风1Og,苏叶12g,杷叶15g,石膏3Og,连翘15g,共5服,水煎服,日1剂。
服药后有汗,脉势变得缓了,脉软下来,咳势减轻,咽部红肿也减轻。连续三诊,上方加减而愈。
整体观思维是中医学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中医思维,疾病背后肯定有深刻的原因值得探寻。持此观点,与放射科同仁探讨时,得到他们的响应,他们认为临床所见,即使都诊断支气管炎,但支气管炎胸片确有不同,有些反复感染,支气管影像变得粗糙如树枝,使用抗生素效果也不会好。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改变应该有规律可循,可以整理总结,最终达到“辨片论治”,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案七:真的累了
王某,男,31岁,工人。住龙山镇,2O14年12月24日诊。主诉:疲劳感,项背腰酸半年。感觉颈项、背膂、腰酸胀不适。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自认为是亚健康,寻中医调理。脉象:惫脉。怠惰之感,跳而不动,手找脉。脉乏,有种歇不过来的感觉。脉高而深,上顶冲头。
辨证:阳气衰惫,督脉不畅。
处方:黄芪3Og,党参2Og,炙甘草12g,川断18g,山萸肉15g,制附子12g,生龙骨3Og,生牡蛎3Og,五味子12g,天麻12g,7剂,水煎服。
分析脉象可知,怠惰感,指脉搏波传播速度减慢,好比物理上的加速度不够,我形容为“跳而不动”,脉搏虽然在那里跳,但没有活力,缺乏跃动的感觉,跳动而没有加速度,或说承载的加速度很小。这种脉象不受脉形大小约束,属于脱离形状,体察意境,初步开始剥离脉象信息的方法。就像声波调谐后,波以能量的方式扩散开来,但是已经携带或声乐、或器乐、或朗读的信息,辨识这些信息是此刻主要的目的。形象点儿的描述叫“手找脉”,诊脉日久就会有一种感受,好多人的脉象似乎会与医生的手指互动,叫应指,甚至脉中真的有一种韵律。而有些脉要用指力主动寻找才行,它好似不搭理医生的手指,自顾自地跳。
脉气乏了,像老化的橡皮筋,皮筋纤维反复伸缩时间长了便失去弹性,叫做“乏”了,就是明显感觉弹性不够。当临床摸到这种脉象时,证明这个人真的是累了,连续作战,疲劳累加,歇不过来。不是短期内可导致,亦非三五天能恢复过来。反之,“脉找手”就是脉气顶着手指动,难以按压,这两个极端都是失于中和的脉象。
此患者,他医认为是伏案日久,颈椎病发作,其实这是个督脉阳气不升的表现。督脉主升,任脉主降,阳气是从背后升上来滋养头脑。腰脊的病症与阳气有关,要调督脉。脉高而深,上顶冲头。有人会认为阳气乏力,升不上来怎么还脉高深?还能脉气冲头呢?这里高深有个禀赋的缘故,气禀厚,先天阴阳俱实,脉象既高且深,脉高则气高,患者同样会出现头晕胀之症。
通过以上几则简单脉案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当代中医脉学的参研者,要解放思想,发现脉象中的伴随信息,跳出二十八种脉象分类的限制。有些脉象实际是复合脉感,虽然古代先贤的医案中对脉象的记载只有寥寥几个字,但有可能要表达的内容很多,都在无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