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三论”在整体医学中的应用

一、系统论在整体医学中的应用

(一)系统论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人们对复杂生命系统研究,提出“机体论”。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才可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物理生物学原理》,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论调节问题》,先后提出了系统论思想。之后,影响力最大的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他强调把有机体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于1932年发表《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现代发展理论》,提出机体系统论概念,建立了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系统、动态和层次观点。贝塔朗菲作为系统论的创始人历经艰辛,1937年他在芝加哥大学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被学术压制,论文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但不久毁于战火,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他在美国讲学,阐明系统论思想,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为促进系统论的发展,他主持出版《行为科学》和《一般系统年鉴》杂志,广泛传播系统论思想;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系统论才被主流社会认可为近代科学的里程碑。

(二)系统论的生命科学观点

所谓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部分的复合体,其特征是整体性。系统具有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整体特性。例如一个生物体的整体功能不同于细胞的累加,系统整体的功能远远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同样,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不是氨基酸的“堆积”,而是通过肽键联结成多肽,再通过氢键等形成立体空间结构的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一个系统要存在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系统的组成部分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秩序及相互关系稳定地处于整体之内。反馈机制是系统中相互作用两个组成部分的活动范围依赖于整体的特性,其间主要控制是负反馈。人体负反馈机制很多,例如血压、血糖的调节机制。在较复杂的系统中会出现中心化趋势。某一组成部分成为中心,而其他部分成为被控制对象,相互间有反馈调节,维护系统的整体性,例如,在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有中心化趋势。系统是有序的,系统的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人体系统就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人体系统的有序性表现为人体层次分明并结构严谨。从水平方向看,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垂直方向看,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等级分明。此种纵横交错的有序联系构成了整体生命运动。医学科学就是要揭示人体系统这种有序联系,如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此种有序原则作为方法论对于按照人体规律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通过相互作用建立整体,也能通过相互作用破坏整体。整体对部分的控制不是绝对的,部分有可能偏离整体出差错,这种差错有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引起其他部分的差错,这些差错积累和增强,可能使系统破坏。因此,疾病的治疗观应该是宏观整体调节加微观局部调节。系统各部分是依赖于整体相互联系的,不能简单地把部分从整体中分割出来。还原分析法抽掉相互作用关系,把整体分割为部分进行分析,不能代表部分的实际功能,出现“盲人摸象”的错误结论。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抽掉的相互关系恢复起来,综合进去,以求复制出整体的原型,这就是系统综合。

系统综合需要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大致有如下5个步骤:

1.确定系统整体的目标。

2.把各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在一个系统结构。

3.考察各部分如何才能满足整体的要求。

4.根据整体目标以及评价标准进行优化。

5.达到系统整体目标。

对系统工程模式的理解有助于整体医学方法的提升。整体医学与现代系统论相结合必将推动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科学前景。整体医学要充分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全面、深刻地揭示机体的系统基础和系统规律,利用系统论“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建立起严格的系统理论,发展为整体医学系统工程。整体医学系统工程必将为全科医学带来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控制论在整体医学中的应用

(一)控制论的提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航海掌舵的技能称为控制论(cybernetics),所以控制论一词从希腊字“舵手”演变而来,“管理者”(governor)也是由希腊字演变来的,并且是“政府”(government)一词的字根。1834年,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写了一篇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他进行科学分类时,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在这个意义下,“控制论”一词被编入19世纪许多著名词典中。受了安培等人“控制论”的启发,1943年,美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维纳(1894—1964)等人合作发表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论文,阐述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1948年维纳《控制论》一书出版,是这门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二)控制论的生命科学观点

1.生物控制论

控制论认为生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生命的单元相互交通,控制有序。现代细胞学提出了细胞具有社会性,任何细胞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及行使功能,都与其环境中的其他细胞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从环境中接受信号、发生反应,并可释放信号对其他细胞施以影响。生物控制论着重研究生物系统的控制过程和信息处理,探讨发病机理和新的治疗方法。例如精神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生物控制论的贡献。采用生物控制论的反馈疗法是整体医学推荐的治疗方法。

2.整体医学控制论

现代生命科学出现整体化的趋势,高度分化的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成为统一的整体,迫切需要横跨各个领域的控制论理论和方法来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医学是面对“人”这样一个复杂有机体的生命科学。医学必须综合认识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以及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医学也是一个整体。医学的各专科的联系和综合应该得到理想的控制。整体医学控制论就是探讨人构成要素之间及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有效控制的理论。全科医学就是实施整体医学控制论的临床学科。

(三)控制管理与整体医学

从控制论的角度,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中的控制过程是通过信息反馈,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整体医学要达到理想的诊治效果,同样需要反馈与调控,良好的整体管理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必须强调,控制论和管理有关。以整体医学为基础的全科医学也与管理密切相关。“医疗系统的守门人”“专科协调者”“综合医疗提供者”“连续性医疗提供者”“健康管理者”等戴在全科医生头上的桂冠无一不是与管理有关。以控制论为依据,建立整体医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全科医学面临的课题。

三、信息论在整体医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论的提出

20世纪20年代,奈奎斯特(H.Nyquist)和哈特莱(L.V.R.Hartley)研究了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能力,系统的信道容量。1948年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信息论从狭义范围扩展成为广义信息论,现称为信息科学的庞大体系。其与医学相关的内容有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及整体医学等。

(二)信息论的生命科学观点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能保持其整体有序化,在于不断接受内外环境的信息,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就代谢链而言,神经系统充当第一信使,内分泌系统担任第二信使,细胞膜上的cAMP和cGMP充当第三信使,最后作用于代谢酶。相类似的控制链在人体中很多,如人体血压、血糖的调节等。整体有序化依赖信息调控,是整体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以信息论为指导,基因遗传研究证明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是由DNA传递给DNA的“复制”,DNA传递给mRNA的“转录”,然后由mRNA传递给蛋白质的“翻译”。“复制”“转录”“翻译”的全过程称为“遗传中心法则”。生物遗传就是遵循这一总法则而进行的。“遗传中心法则”也是整体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信息调控与整体医学

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人体可被看成充满信息调控的有机体。整体医学的使命就是发现信息、遵循信息规律,使人体系统有序化。人体的信息调控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才能把握人体信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