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躯体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指作用于躯体感受器的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反映。躯体感觉包括:①浅感觉:为皮肤或黏膜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等;②深感觉:为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关节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等;③皮层复合觉:包括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皮肤定位觉等。根据病变性质,感觉障碍可以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一、抑制性症状
由感觉通路破坏性病变引起,分为以下两种:
1.感觉缺失
是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不能感知对受损部位的刺激。根据感受器的不同分为痛觉缺失、触觉缺失、温度觉缺失、深感觉缺失。一个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某种感觉受损而其他感觉保存者称分离性感觉障碍。深浅感觉正常,但在无视觉参与的情况下,对刺激部位、物体形状、重量等不能辨别者,称皮质感觉缺失。
2.感觉减退
患者不能清晰感知平时可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需提高刺激强度才能感知,这与神经兴奋阈值增高有关。
二、刺激性症状
由感觉通路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可分为以下几种:
1.感觉过敏
感觉过敏指一般情况下对正常人不会引起不适感觉或只能引起轻微感觉的刺激,患者却感觉非常强烈,甚至难以忍受。与感觉敏感度增高、神经兴奋阈值下降有关,常见于浅感觉障碍。
2.感觉倒错
指患者感受到的刺激性质与真实相反,如冷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非疼痛性刺激引起疼痛感等。常见于顶叶病变或癔症等。
3.感觉过度
患者感觉刺激阈值增高,刺激时不能立刻感知疼痛,需过一段时间才出现,且需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知,患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定位不明确,具有扩散的趋势,单点的刺激往往感受为多点刺激。刺激停止后,不适感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持续一段时间。常见于烧灼性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丘脑的血管性病变等。
4.感觉异常
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麻木感、烧灼感、蚁走感、针刺感、痒感、冷热感等。常见于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病变。
5.疼痛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时的躯体感受,是机体的防御机制。根据病变部位和疼痛特点分为:
(1)局部疼痛:
是局部病变的局限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根或神经干发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散至受累神经的支配区,如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根;
(3)扩散性疼痛:
是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支配区扩散到另一个分支支配区,如牙痛时,疼痛扩散到其他三叉神经的分支区域;
(4)牵涉性疼痛:
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均汇入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时相应体表区可出现疼痛,如心绞痛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痛,胆囊病变引起右肩痛;
(5)烧灼性神经痛:
表现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多见于肢体主要大神经,如正中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后,常伴有相应分布区的交感神经异常。可能是由于沿损伤轴突表面产生的异位性冲动,或损伤部位的无髓鞘轴突之间发生了神经纤维间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