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晕厥

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T-LOC),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意识丧失时间若超过10~20秒,有些患者可发生抽搐。T-LOC包括了各种机制导致的、以自限性意识丧失为特征的所有临床病症,而晕厥是T-LOC的一种形式,需要与其他意识改变鉴别。
【询问病史确定是否晕厥】
典型的晕厥发作可分为三期:
1.晕厥前期:
自主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出汗、头晕、眩晕、耳鸣、上腹部不适、打呵欠、肢端凉,常有黑矇以及轻度肌张力减弱导致患者躯体摇摆。此期持续几秒及十秒。部分病例在此期间如能扶持物体或躺下,症状可逐渐消失而不致发生意识丧失。
2.晕厥期:
意识丧失及肌张力消失,患者可倒地,大多数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减弱,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可有遗尿。此期通常为几秒,若意识丧失时间更长,则可发生抽搐。
3.晕厥后期:
意识恢复,对周围环境能正确理解,仍有面色苍白,全身软弱无力,不愿意讲话或活动,或者有恶心、打呵欠、过度换气、心动过缓、头痛,偶有轻度精神紊乱。然而,不少类型的晕厥并无明显的三期表现,却有其独特症状。
由于医生往往未能目睹患者的晕厥发作,故详细询问病史显得特别重要。病史中尤应注意发作诱因、发作是否突然、发作场合和体位、前驱症状、意识丧失时间有多长、发作的后遗症、晕厥发作的次数和频繁程度、外伤史、用药史、家族史、神经系统疾病史、心血管病史等。尽可能地了解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心音的改变,有无伴发抽搐或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根据病史,确立“晕厥”的依据是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不能维持正常姿势或倒地、可于短时恢复。
晕厥与昏迷的鉴别是昏迷意识障碍通常持续较长时间,恢复较难,而晕厥经适当处理常可自行恢复。
晕厥与眩晕的鉴别是后者主要感到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或摇摆晃动的感觉,眼或头部运动时症状加剧,通常无意识障碍。
晕厥与休克的鉴别在于后者早期意识仍清醒,或仅表现为精神迟钝,周围循环衰竭更明显且持久。
晕厥与癫痫小发作的鉴别是后者的发作无诱因,不倒地,面色、血压及脉搏无改变,发作及终止均比晕厥快,发作完毕可立即继续原来的工作或活动;而晕厥发作后全身软弱无力,不愿意讲话或活动,晕厥发作时脉搏减慢、血压下降,脑电图出现普遍性慢波,而癫痫小发作的脑电图见有3Hz的棘慢波。晕厥如伴抽搐,需与癫痫大发作鉴别,后者发作时面色发绀,血压及脉搏改变不明显,抽搐多表现为四肢开始为强直性继而为痉挛性;而晕厥持续时间较长,抽搐多表现为肢体不规则的零星抽动。
晕厥与癔症的鉴别在于癔症发作时可有屏气或过度换气、四肢乱动、双目紧闭,发病前多有精神刺激,病员虽不语但意识清楚,多见于年轻女性,用暗示疗法(如注射生理盐水)常可奏效。
【病因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神经介导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一位。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室上性或室性)、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2)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当血液循环的需求超过心脏代偿能力,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出现晕厥。
表1-28-1列出了基于主要病因和病理生理的晕厥分类,强调了表现相同但风险不同的情况。病理生理的共同特点是体循环血压下降伴脑血流量减少,是晕厥的发病基础。脑血流中断6~8秒就足以引起意识丧失。
表1-28-1 晕厥的分类
续表
【晕厥病因鉴别诊断的思路】
确定为晕厥后,应进一步鉴别是哪一类晕厥并尽可能寻找病因,可按下列线索考虑:
1.发作的诱因及场合
用力为晕厥发作的诱因者多见于心脏性晕厥,特别是由于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用力也是引起严重脑血管阻塞的诱因。以疼痛、情绪不稳、恐惧、见血等为诱因者,多见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急剧转颈、低头或衣领过紧诱发晕厥者,应想到颈动脉窦性晕厥。从卧位或久蹲位突然转变为直立时出现的晕厥,最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紧接于咳嗽后或吞咽后的晕厥,需考虑为咳嗽性或吞咽性晕厥。在排尿期间或排尿完毕出现的晕厥,大抵是排尿性晕厥。
2.发作的体位
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大多数)都在站立或坐位发生;但心脏性晕厥的发作多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可在卧位发生;过度换气综合征也常在卧位发作。
3.发作的伴随症状及体征
面色明显苍白见于神经介导性晕厥,特别是血管迷走性晕厥;面色苍白和发绀多为心脏性晕厥;至于脑源性晕厥,面色可为潮红或改变不大。明显的呼吸困难见于心脏性晕厥;呼吸缓慢而带鼾声出现于某些脑源性晕厥。血压低见于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以及血管迷走性晕厥,后者常伴有脉搏缓弱。两上臂收缩压大于20mmHg者,需考虑是否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能。心率、心音及心电改变见于大多数心脏性晕厥,如发现心尖冲动移位、震颤、心脏增大等体征,则更符合心脏性晕厥。颈动脉怒张见于心脏性晕厥,发作后有心前区疼痛者应疑及心肌梗死;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如黑矇、复视,应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晕厥的问诊要点】
1.晕厥发生的年龄、性别。
2.晕厥发作的诱因 发作与体位关系,与咳嗽及排尿关系,与用药关系。
3.晕厥发生速度、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面色、血压及脉搏情况。
4.晕厥伴随的症状,已如前诉。
5.既往有无相同发作史及家族史。
【晕厥的初步评估及危险分层】
1.初步评估 内容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不同体位血压)、心电图和酌情选择如下检查:
(1)颈动脉窦按摩(CSM);
(2)超声心动检查;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实时心电监测;
(4)直立倾斜试验;
(5)神经科检查或血液检查。
2.危险分层 当初步评估后尚无法明确晕厥原因时,应立即对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分层的流程见表1-28-2。近期(7~30天)有危及生命风险者应住院诊治或观察。
表1-28-2 晕厥的危险分层
3.绝大部分晕厥为典型的反射性晕厥,可由全科医师做出诊断,并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但建议积极寻找高危患者的相关症状及原因,包括运动时晕厥、卧位晕厥、无诱发因素的晕厥、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晕厥恢复时间较长。如不能确定诊断,或有潜在风险,应将患者转给心脏病科、神经科、精神病专科医生或者晕厥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