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推疗法:轻松解决颈肩腰腿痛
- 熊国星 万飞
- 1789字
- 2020-08-29 08:31:59
第二节 颈椎后部动推疗法
一、颈椎后部抗阻力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后侧。
起始姿势:
患者坐位,头部保持直立。治疗师右手扶于患者头部后方(图2-4A)。
操作手法:
患者主动用力向后伸颈,后伸的角度由小到大,治疗师右手扶住患者头顶部,对头部施加阻力,同时左手示指、中指按揉颈后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4B)。
图2-4 颈椎后部抗阻力动推疗法
A.颈椎后部抗阻力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后部抗阻力动推疗法
适应证:
本手法适用于落枕,颈肩综合征,肩外及后侧急性扭伤或长期伏案工作产生慢性劳损等患者,慢性劳损需要配合颈部后部牵伸和后伸功能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左手按压颈部后外侧颈夹肌、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的痛点,按压位置各有不同。颈部后外侧肌束活动除司颈部后伸外,还有旋转颈部的作用,治疗这些肌束可在颈部后伸同时进行颈部旋转等活动,如斜方肌。
2.鉴于颈部问题经常影响肩及前臂活动,治疗师需要对这些相关部位进行手法治疗,以防止颈部不适对肩关节及前臂活动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
3.颈后及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颈部旋转视物、后伸仰头视物等动作,在卧位、坐位或站立等位置也不相同,故需要在这些活动下进行动推疗法。
4.本手法中为患者主动抗阻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5.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6.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二、颈椎后部牵伸下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坐位。
治疗师位置:
站立于患者后侧。
起始姿势:
患者坐位,头部、胸背保持直立,治疗师右手置于患者后枕部并施以牵伸力(图2-5A)。
操作手法:
治疗师右手置于患者枕部,用力将患者的颈部向前屈曲牵伸,同时左手示指、中指按揉颈后脊柱旁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5B)。
图2-5 颈椎后部牵伸下动推疗法
A.颈椎后部牵伸位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后部牵伸下动推疗法
适应证:
本手法适用于落枕,颈肩综合征,肩外及后侧急性扭伤或长期伏案工作产生慢性劳损等患者,慢性劳损需要配合颈部后伸抗阻和后伸功能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左手按压颈部后外侧的肌肉有颈夹肌、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的痛点,按压位置各有不同。颈部后外侧活动除颈部后伸外,还有旋转颈部的作用,在手法操作时有时需针对不同功能的肌束同时进行颈部旋转等活动,如斜方肌。
2.鉴于颈部问题经常影响肩及前臂活动,治疗师需要在动推疗法涉及范围以外对颈部相关部位进行手法治疗,以防止颈部不适对肩关节及前臂活动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
3.颈后及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颈部旋转视物、后伸仰头视物等动作。
4.本手法中为患者被动活动,不需要患者配合,患者勿紧张,注意放松就好。
5.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
三、颈椎后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患者体位:
俯卧位,头部悬空。
治疗师位置:
坐于患者头侧。
起始姿势:
患者俯卧位,头部悬空微屈,以便颈部抗重力抬头后伸(图2-6A)。
操作手法:
患者颈部用力后伸。后伸的角度由小到大,尽量达到最大角度。同时治疗师左手在头后方抗阻力,右手示指、中指按揉颈后脊柱旁疼痛部位,力度由小到大,按揉3~5次,以指下条索感减轻或消失为宜(图2-6B)。
图2-6 颈椎后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A.颈椎后部功能位动推疗法起始位;B.颈椎后部功能位动推疗法
适应证:
本手法适用于落枕,颈肩综合征,颈外及后侧急性扭伤或长期伏案工作产生慢性劳损等患者,慢性劳损需要配合颈部后伸牵伸和后伸抗阻位动推疗法等。
注意事项:
1.治疗师左手按压颈部后外侧的肌肉有颈夹肌、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如果治疗师能精确判断是哪块肌肉引起的疼痛,则根据其肌肉解剖结构按相应肌的起止点或肌腹,并根据其对应肌肉深浅把握力度。如斜方肌疼痛,需在患者颈部旋转位做治疗。
2.鉴于颈部问题经常影响肩及前臂活动,治疗师需要对相关部位进行手法治疗,以防止颈部不适对肩关节及前臂活动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
3.颈后及外侧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颈部旋转视物、后伸仰头视物等动作。
4.本手法中为患者主动抗阻运动,每次操作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密切配合,治疗师操作时注意勿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小。
5.患者主动活动用力由小到大,速率根据治疗师指令而定,一般3~5次。
6.治疗师手指按压不宜暴力或次数过多,避免术后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