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安全(第1册)
- 程景民
- 2347字
- 2020-08-28 06:41:16
1-6 牛奶真的致癌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7_195_256_279_348_25583.jpg?sign=1734422708-LFU7rhM7RNtqRYvTUe99KG8qVcYmnRiI-0-977525509b2fbbef14884085bbc8e4be)
一则“喝牛奶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则消息是这么说的:“太可怕了,以后再也不喝奶了。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确实证据:①没有一种动物是过了哺乳期还终身喝奶的,而且还喝别的物种的奶;②看到奶牛能长期产奶的真实原因,你还敢喝牛奶吗?你还忍心喝牛奶吗?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加拿大的肿瘤专家建议: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营养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还有人认为,“人是只有怀了小孩才会产奶的。但牛跟人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哺乳的意思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产奶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停地怀孕生小牛,但并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时候都能怀上孕。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闻所说的“各种激素”就是这样来的。现代奶牛从两岁开始就有九个月的时间用于怀孕。小牛出生后就会被关进小木箱并喂以毫无营养的饲料,不能动弹,以保证人们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妈妈就被千方百计挤出一头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过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认为,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
消息中表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可以刺激癌细胞生长与繁殖。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10 7ng。
但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这种现象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解释呢?让我们跟随程院长的专业解读,探索“牛奶致癌”的真相。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8_162_134_229_206_25754.jpg?sign=1734422708-EZFarqtZupwQC4G3RvrCGhdJ4EgVWEWV-0-14035810d8f109a93d0a1ef7eb6458f6)
程老师,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说法,竟然说“牛奶都能致癌了”?太不可思议了,那这牛奶致癌到底是无稽之谈还是言之凿凿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8_246_309_326_374_25755.jpg?sign=1734422708-qyNLsYSP35D5CHuLSEgSMHLYZXMZLm8E-0-460beee4304d2e76d9e037bb74ce128c)
牛奶致癌这个事情我也听说了。要说牛奶是否真的致癌,我们不妨从前些年的几项牛奶致癌的研究报道说起。其实有关“牛奶致癌”传播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两种说法: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8_161_474_229_551_25756.jpg?sign=1734422708-HdYQKbp36lHzbtCCC7AK5kA58uDJDmXb-0-daefc6658adc0a743ad88d507674dbbf)
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我朋友对我说的话:“奶牛只有在怀孕的时候才会产奶,但并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时候都能怀上孕。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分泌乳汁。”当时我就懵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8_248_688_326_752_25757.jpg?sign=1734422708-7eGaPVZug93mLkkcQxLIRxhTAl6D6bIj-0-dd6c61fb2af208fde3b18b13bc3e042e)
你朋友说的内容跟我刚才说的激素致癌有些联系。激素致癌,是来源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指出,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的,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同时牛奶中的IGF-1也易致癌(图6-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6-1_25614.jpg?sign=1734422708-sZiqjbF9MnhUea0zROXUStTw3rGnHmFD-0-c792403acbdd2c2fb13a97813373ef90)
图6-1 IGF-1
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打激素产奶呢?若真的打激素产奶的话,那最多也可能会给奶牛打的是生长激素。而早在1994年,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可以用于促进奶牛产奶,最高可增产15%~20%。在这种牛奶里面IGF-1的含量也随之增高(可能不是同比率增长,但确实增长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9_112_242_183_319_25760.jpg?sign=1734422708-5I7QevWveFvACwEJYs7kav2npLXNsBSB-0-6a11eacfe3a9be87fdf336632f14950d)
牛奶里面的IGF-1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9_201_383_277_448_25761.jpg?sign=1734422708-hpdpbDUGZTXXgdnnt7ciKIII33xECEcm-0-8d67be62a827f467a629fabd94a04400)
IGF-1在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已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因此,牛奶中的IGF-1对于人体不构成健康威胁。此外,美国FDA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都一致认为:“并无证据说明IGF-1致癌”。
安全提示
牛奶中的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并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其会致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49_112_729_182_807_25762.jpg?sign=1734422708-R18I6Iu7PQFMJNVT10c8FRqP9WhDg97q-0-b0108716265a1336bf6504571e8be1e6)
这下我们大家可以暂时放心了。我们说关于牛奶致癌传播比较广泛的有两种“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激素致癌您已经跟大家分析清楚了,而“酪蛋白致癌”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那这酪蛋白到底是什么(图6-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6-2_27199.jpg?sign=1734422708-SMouV2CbjJ5MqqHYYRWOu39z4AtiMatM-0-748f8c0cec8497fd89ccbdc66181f0a2)
图6-2 酪蛋白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0_249_131_327_194_25764.jpg?sign=1734422708-xwsqdqd5KWya7MDMD8NhF0mLZLyzYgsY-0-8d8fe1c16893abd658e08a774a3f0c77)
“酪蛋白致癌”的说法是来自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我们简称KK教授吧,他有一项很有名的“大鼠实验”。
KK教授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其中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图6-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6-3_17952.jpg?sign=1734422708-FWdmZ7doyIgIv3fWQGwGjquWVRSapuE6-0-287130a0070b648b68a945bea452b57b)
图6-3 喂养植物蛋白和酪蛋白的小鼠实验对比图
因此,就有了后来“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导致癌症,加速癌细胞扩散”的说法。
做过科学研究的人肯定知道,此实验结论并不科学。
首先,KK教授选用的是用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一种强致癌物)诱导出的患癌大鼠,而黄曲霉毒素本身就是剧毒的致癌物,由此得出来的结果,或者说有限结论还有待商榷。其次,科学结论光靠大量的动物实验而缺少人体临床实验数据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安全提示
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加速癌细胞扩散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另外KK教授的实验中,大鼠喂食的是大剂量的100%的酪蛋白,而我们平时喝的牛奶中,每100ml酪蛋白含量不到3%,远远达不到实验中的剂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1_114_296_183_374_25766.jpg?sign=1734422708-YBQEnc5BymFFBr2vDKXUjZUdNlA8ooiX-0-747587909a61d8769cb90775b61f1444)
牛奶致癌并不是言之凿凿,以上两种致癌学说的实验结果并不被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所接受,因此是不可信的。其实喝牛奶有很多好处的。牛奶可以补钙,有大量研究证实,牛奶是补钙的有效手段,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有帮助,还可以美容养颜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1_199_544_279_612_25767.jpg?sign=1734422708-DcxTipq4RCdj52q613UXI7t53SQBhw5u-0-d4fb9ba3b8e0a704dd667db0de7a30a1)
对,营养学界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800mg。一般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大约只有300~400mg左右,而喝牛奶能保证获得更多的钙。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1_114_674_182_752_25768.jpg?sign=1734422708-OaOeLZC1mSN8yZaHwD9K5PS57JoMBv2N-0-f8706139e65e6d38822a52a047eac9b2)
那关于喝牛奶,程老师有没有什么特别要跟大家说的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1_199_818_279_882_25769.jpg?sign=1734422708-Ns9rWoAjvYhOKdHQkiDCU5eWq1mbtbL2-0-943b6a66def68b08bc24645a6af13ddb)
第一,至少目前地球上的奶牛产的奶和目前科技的研究水平能够充分说明,喝牛奶是不会致癌的。第二,牛奶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饮奶300g,有条件的可喝到500g;你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建议少喝纯牛奶,可以用酸奶、奶酪等乳制品。
安全提示
喝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每日必需的钙。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2_159_134_229_210_25771.jpg?sign=1734422708-scPsoAxZxLSplHrG1fYxM6yLRcODqcLy-0-062618550194de638557a2e023488921)
好的,非常感谢程老师,程老师的建议大家记住了吗?喝牛奶是不会致癌的,但牛奶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健康,还是得由自己的体质而定。
安全提示
牛奶虽有益,但也要依据个人体质而定。切不可忽略个人体质特征而过量摄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34BA0/15859872604944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52_718_884_890_1203_18067.jpg?sign=1734422708-bL3mU5miNq0dLxNmk7dDKSwVSDRYrxsG-0-e05c5c06518b87a0e2a9b98efb0ca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