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

脾胃居于中州,以灌四旁,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记述:“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因此,脾胃功能关乎五脏六腑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研究脾胃运化升降出入的理论,不但对诊治脾胃疾病有指导意义,而且对诊治其他脏腑疾病也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学对脾胃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名医辈出。近几十年来,西医学的消化病学在诊疗技术及药物应用上都取得长足进步,有学者担忧中医脾胃病学的优势将受到严峻挑战。事实表明,中医脾胃病学非但没有被削弱,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扬。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胃溃疡、炎性肠病及消化道肿瘤都取得确切疗效;在中医脾胃学术指导下,对重症肌无力、老年骨质疏松症、抑郁症及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等疑难病的治疗取得进展。现代腔镜检查及微创手术丰富了中医临床实践,借现代技术方法为我所用,融其他学科知识助己发展,中医脾胃病学呈现出学术繁荣发展的态势。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80余名全国脾胃病专家历时3年编写的《中华脾胃病学》,从脾胃病基础理论至脾胃病论治,再至脾胃病文献研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脾胃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在脾胃病的诊治上强调辨治思路,并附有临证参考及医案选录,突出诊治要点及古今名医名案;在脾胃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治中,指出辨证要点,点出临证要诀,列出中西医的诊治流程;在脾胃病文献研究上,系统总结了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20余位现代脾胃病著名专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还对常见的脾胃疾病中药及方剂的应用与研究做了总结和梳理。
《中华脾胃病学》总结的内容纵贯上下两千年,横跨古今数百家,内容丰富,章列清晰,紧紧围绕脾胃病临床治疗的实践,学术上体现承前启后,内容上富有发扬创新,让人深刻认识到脾胃学说虽然古老,但其理论却历久弥新,对现代复杂性疾病、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更给人以启迪和智慧。这本专著的出版,将大大推动中医脾胃病学术进步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对中医专业学术传承创新的整理方法也值得其他学科借鉴推广。
专著即将付梓,乐见其成,记述感受,谨以为序。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长
天津中医药大学 校长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甲午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