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技术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理念

一、教学优势
高级模拟系统在急救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在于:
1. 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模拟急诊医师务必熟练掌握的突发疾病、急危重症,亟需急救监护的临床病例,帮助急诊医师训练有关急救技能,不用等到病人来了才能进行训练,灵活性强。
2. 有针对性地引领急诊医师利用模拟系统进行相关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技能要领,提高熟练程度,为有效缩短执业适应期奠定基础,如心肺复苏技术。使用模拟系统时,对病人无任何风险,学生可以出错,对真实病人无害。
3. 训练过程可记录和回放,包括摄像或者系统自带装置,训练完成后,学生和老师可以一起观看记录,进行讨论和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可重复性好,学生可以在模拟系统上反复练习,直到准确应用,规范操作,娴熟敏捷,掌握为止。
4. 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依据急诊医师应认知的有关疾病进行相应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临床理性思维和快速正确诊治能力,对于不常见或罕见病例,利用模拟系统可以使低年资医师早期接触这些临床罕见但又非常凶险的疾病。
5.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有创技术(如血管介入手术、内镜技术、胸腹腔及心包穿刺技术等)专项技能培训(图1-17),尽可能避免高风险手术临床实践中错误操作给病人造成严重并发症。同时,可调节性强,各种难度和阶段的训练均可以在模拟系统上完成。过程可控,模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停止,减缓或重新操作。
图1-17 有创技术专项技能培训
a. 内镜下紧急止血术;b.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 乙状结肠镜手术;d. 血管介入手术
6. 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对一个急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需要心肺复苏患者,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急诊医师可以在高级模拟系统上进行团队协作训练,探索团队协作方法,发挥团队优势,共同抢救病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7. 成本低耗,相对真实医疗过失所带来的沉痛代价和标准化病人昂贵的教学成本,高仿真虚拟训练设备,依靠其先进的电子成像以及触觉感知技术,可以高质量满足无数次的无创和有创性训练而无损耗,可谓成本低耗。
二、急救医学高级模拟培训的教学理念
1.情景模拟教学理念
即根据学习者可能担任的角色,将学习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针对一个特定的临床实例,要求学习者处理患者存在的各种急症。
2.症状导向式教学理念
急救就医患者,多以主观症状就医,通过简单而重要的症状,进行快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能够实现快速判断、快速救治。
3.OMI教学理念
对所有急危重症患者,自就诊之始,即刻给予氧疗(oxygen)、监测(monitor)、建立静脉通路(infusion)等措施,为快速、准确、持续、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快速救治提供重要临床保障。
4.生命体征核心观教学理念
在各种急救过程中,始终贯彻稳定生命体征第一的理念,围绕生命体征采取快速对症,或是对因治疗。
5.最佳选择教学理念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治疗方案,必须选择最新诊疗指南中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法,争取一步到位,避免选择中错失抢救时机。
6.团队第一教学理念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需要复苏的患者,团队配合尤其重要,团队配合的质量能够决定复苏的成败。
三、急救医学高级模拟训练流程
1. 首先进行训练前闭卷测试,了解学员基础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讲解高级模拟培训的现实意义和培训方法,以及实战训练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
3. 分组进行短时间单项急救技能训练,主要针对CPR技术,包括徒手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交换角色、电除颤、电复律、气管插管,以及角色分工、站位、团队配合等(图1-18)。以期规范动作、熟悉流程,为高级模拟奠定必备基础。
4. 介绍高级模拟仿真人及模拟抢救室环境、设备,告知训练的真实程度,所谓“模拟”,是相对“真实”而言的,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形象概念(图1-19、图1-20)。告知学员:在高级模拟训练中,高级模拟仿真人可以模拟出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的不同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血压计、除颤器等医用设备可直接连接在模拟人身上,并可显示出测量数据。模拟抢救室器物与真实临床一致,并具备一切与疾病相关的治疗药物和抢救用品,根据病情需要可以使用任何抢救设备和药物,仿真人能够表现出治疗后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变化,学员可以完全将自己视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师,而面对的是一位真实的患者。
5. 组建抢救小组,实战前组建抢救小组,并进行角色分工,目的是实战中患者出现不同疾病状态后有条不紊,既能分工明确,又能密切配合,凸显团队优势。小组成员包括:一名住院医师负责接诊、问病查体,必要情况下的胸外心脏按压;另一名住院医师管理气道;一名护士负责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及给药;一名主治医师,通观全局、决定团队间分工合作、判断病情、听取下级医师病情汇报、下达抢救指令、联系专科会诊、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解释和抢救进程沟通、决定抢救开始及结束时机。
图1-18 CPR单项技术
a. 胸外心脏按压;b. 电除颤;c. 球囊面罩3C法通气;d. 气管插管
图1-19 高级模拟仿真人及模拟环境介绍
图1-20 高级模拟人后台监控系统
6. 教师组分工,一名教师后台操控,两名教师模拟现场督导。首先由一名教师介绍模拟环境、模拟患者简要症状或体征及模拟抢救设备,并下达模拟开始及结束指令。后台操控教师及两名场地教师模拟期间负责跟踪监视学生抢救程序、抢救时机掌握,以及抢救中动作的熟练和规范程度,并记录(图1-21、图1-22)。
图1-21 演练时后台控制
图1-22 演练时场地督导
7. 模拟训练开始,开始后主治医师占据有利位置,通观全局,指挥住院医师问病查体,指挥护士监测吸氧并开放静脉通道;如果患者为猝死患者或治疗中生命体征缺失,即刻指挥一名住院医师胸外心脏按压,另一名住院医师管理气道,护士监测吸氧、开放静脉,并准备电除颤设备,必要时即刻除颤。同时,主治医师兼顾定时交换复苏角色、生命体征判断、下达复苏指令、呼叫专科、家属谈话等;未参加演练同学,场外观摩(图1-23~图1-26)。
图1-23 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图1-24 抢救小组分工合作
图1-25 抢救期间交流沟通
图1-26 学员观看实时操作画面
8. 事后解说,教师下达模拟结束指令后,所有成员返回观摩室。教师与学员相向而坐,由场地指令教师主持解说进程(图1-27),首先概括评价本次模拟,并对学员模拟期间的积极投入给予肯定和鼓励。之后提议每一位学员发言,由领队开始,每人约占用2分钟的时间,讲述模拟感想和体会,本次模拟最大收获及不足,梳理抢救思路。模拟学员陈述完毕,由观摩学员开始评价实战模拟期间存在问题,并阐述个人观点。全部学员发言完毕,由三位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依次点评模拟实战中所见所闻,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本次模拟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结合临床实例,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员思考,并与学员互动。
图1-27 事后解说
9. 回放录像 计算机具备记录和回放功能,学员的实战训练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全部记录下来,事后解说完成后学员和老师一起观看录像,实时进行讨论和评价,发现优点和失误,进一步强化技术要点(图1-28)。
图1-28 录像回放
10. 全部模拟训练完成后,教师点评模拟训练目标,总结知识点,并指明今后模拟训练方向。学员完成训练后闭卷测试及评价模拟训练效果,闭卷测试结果与训练前对比。
四、急救医学高级模拟训练的注意事项
1.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训练。不同阶段的医学生,他们接受到的医学知识深度和广度会有所不同,对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亦会不尽相同,因此,应借助医学模拟系统进行不同难度和阶段的训练,如基本技能、简单急救技能,以至急救综合技能等,以适合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学习要求。
2. 训练过程可控,在单项模拟训练中,对于某种疾病的病理表现、现场诊断、紧急治疗这一过程,可以根据需要减缓模拟系统、停止或重新操作。医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某一现象提出疑问由老师解答,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操作来进行指导和纠正。急救综合模拟训练除外,需全部过程结束后,再进行事后解说。单项模拟训练一般作为高级综合模拟训练前的必备铺垫。
3. 高级模拟从根本上再现医疗“经历”,让学习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练习一系列急救技术,并从他们自己的表现中得到反思。训练中,应该允许学习者在模拟案例中“表演出”临床的错误行为,表演结束后去体验错误相关的结果,并从错误中学习。虽然这个临床过程是模拟的,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使学习者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会使学生们去反复思考“假如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将会如何?”等相关问题。
4. 无论模拟致力于常见的或罕见的临床事件,“事后解说”环节是必须的。相对于正式的、说教式的学习,学习者们更乐于经验性学习和“事后解说”。“事后解说”使学习者们有机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他们自己的表现,逐步解析自己经历过的临床案例以及情境中的错误,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将会改进随后的临床实践。多数教育者均倾向于模拟情节结束后完成一个正式的“事后解说”环节。在急救医学高级模拟“事后解说”时,更多的应该关注危机处理的行为规则。
5. 模拟训练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可能发生的“负面学习”,即在一个有缺陷的模拟中学生错误地学习了一些东西。技术上的,如人体模型在体格检查上的局限性;或者环境上的,如伪造的时间或任务的“加速性”等。这些都可能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的临床实践印记。教师在模拟训练和“事后解说”中应该积极参与,并适时介入,引导学习者去关注实战中的危机干预规则及急救中的思维策略,尽可能转移,或摒弃模拟本身的内在缺陷,以减少可能产生的“负面学习”因素。
6. 团队合作,医疗行为中团队协作的训练应值得特别注意,其他复杂的高风险行业,尤其是航空,已经通过持续不断的团队练习和评价,改进了他们的安全记录。目前大部分医学训练还仍然专注于个人技能和决策决定,虽然某些医生已经是其专业领域中有经验的临床指导者,但众多临床实例让我们认识到团队配合及有效的成员间分工合作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急救团队是最有活力的团队,快速的形成和消失,团队成员常常在危机中变化。急救团队应该在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时间和广泛多样的环境下形成并分别评估。参与者的个人水平、团队水平和制度制定的情况均可能成为增加错误的因素。心肺复苏团队的最佳人数是多少?如何让团队成员快速识别病人情况恶化的典型临界变化?危机中什么样的事件最可能将团队打垮?专科介入时机?什么样的团队能力能够最有效的减少医学错误?这些都是我们在团队训练中应该认真推敲、培训和不断改进的。
7.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应该执行相同问题的程序设计和事后解说,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能掌握同样的内容,以便于评价学习效果。
8. 模拟中心有录像设备,必须回放学习者与模拟病人或同伴互动的过程,使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独立反思,并得到来自同伴、指导教师的反馈,学习者接到这些评估信息后,可以主动形成经验。
9. 全部模拟结束后学员自我评价和教师点评非常重要,可以使学习者认识自身不足,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