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习目标
掌握 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栓子运行途径;梗死的形态特点。
熟悉 血栓、栓子和出血的概念;血栓对机体的影响,血栓的结局;栓塞的类型;梗死的类型,梗死的原因及条件。
了解 淤血的原因和后果;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机体所有细胞和组织的功能活动和新陈代谢均依赖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不断地向组织和器官输送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运走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产物,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及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证。一旦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导致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代谢异常和形态结构改变,并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血液循环障碍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可引起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常见于心力衰竭、休克等情况;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则发生于个别器官和组织,主要表现有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疾病的重要基本病理改变,常出现在许多疾病过程中。
本章主要阐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①局部组织血液含量的异常(充血、淤血);②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栓形成、栓塞以及由此引起的梗死);③血管壁完整性的改变(出血)(图2-1)。在临床上,血液循环障碍是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心脏病患者多因肺水肿死亡。各种损伤、感染或血管病变常导致出血。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出血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图2-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