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统鉴定方法

中药误用导致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药品质检测系统的缺失。而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主要依靠外观性状特征,形态鉴定主要是形、色、气、味、质地等性状检测,该方法简便、直接,缺点是主观性强,其准确性完全取决于检测者的经验判断。近现代则从生物分类学(基原鉴定)、组织学(显微鉴定)、化学(理化鉴定)角度建立了比较客观的中药鉴定标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学(染色体分析)、酶学(同工酶分析)、生物化学(蛋白质分析及效价评价)、血清学(免疫测定)、药理学(活性测定)等生物检测技术亦逐渐应用到中药鉴定中。

一、组织学方法

显微鉴定常用于检测中药及其制成品的细胞或组织特征。由于组织特征的相似性问题,解剖学分析不能圆满提供解决相近种药材鉴定的手段,同时组织结构易受地理环境、生长期、储存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二、化学方法

中药的化学成分常常可以用来作为很好的鉴定指标,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技术已经成为中药鉴定的常规方法。毛细管电泳技术(CE)被开发用于中药材基原鉴定和品质评价。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性,许多仪器分析技术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分析和它们的联用手段如FD-MS、Q-TOF/MS、LC-MS等也被用于中药鉴定。

不管情况如何,化学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受到其生理条件、采收时间、储藏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对化学成分相似的近缘种,光凭成分的有无或含量高低亦难以区分。

三、生物化学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谱带数目、宽窄、位置、以及染色程度分析,可获得很多信息,从而达到中药鉴别的目的。但是蛋白质电泳图谱类型主要是依靠肉眼直观比较,人为区分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同工酶的变异非常丰富,结构的差异直接来源于基因的差异,并能够稳定于种内遗传。因此,用它可以鉴定许多从外部形态上难以鉴别的遗传变异。其次,由于同工酶分析系采用酶活性染色和电泳检测,非酶类成分不被显示,电泳图谱往往比蛋白质电泳图谱简洁、清晰。20世纪60年代开始,同工酶分析常被用于农作物和动物的居群遗传变异、地理变异类型、物理遗传连锁作图和基因分型鉴别等。由于DNA链上平均只有30%碱基变异可以改变氨基酸电荷结构而产生差异,进而影响酶的电泳迁移率,这意味着同工酶多态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为什么有些在形态上变异大的品种,其同工酶是单态性的。此外,其还有一个缺点,即为防止酶失活,条件比蛋白质分析要求高。取样与染色体分析一样,必须是新陈代谢活跃的部位,这也限制了同工酶分析在干燥药材鉴别上的应用。

中药有许多具有抗原决定簇结构的大分子如蛋白质等,用它们制成特异性抗体(抗血清)进行中药定性定量分析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使得血清学特征在中药复方制剂(成药)中特定的药材(如动物药)鉴定上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一个氨基酸链上的单个变异可以改变与野生型抗体的亲和力,所以抗体还可以用来鉴别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和多态性蛋白质以及同工酶等。其缺点是免疫测定实验周期长,所需动物量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