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药分子鉴定概况

第一节 引言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作用的多靶点特征,中医药被认为特别适宜治疗慢性病等现代疾病,从中药里开发的各种保健食品正是顺应了人类“回归自然”的历史潮流。经数千年来的尝试及实践,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和矿物已超过10 000种;2015年版《中国药典》就收载了约700个药用的动植物品种。正因为所采用的药材繁多,常有中药的偶然混淆使用或故意掺伪、制伪,以致常常干扰中医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危及性命的中药中毒事故。1991年,比利时出现因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被误用作汉防己Stephania tetradra,而导致80多宗肾脏中毒事故;在国际社会掀起巨大风波的“中药马兜铃酸事件”,并出现了“中草药肾脏病变(Chinese Herb Nephropathy)”这个医学名词;2004年,香港发生混淆白英Solanum lyratum和含马兜铃酸药材寻骨风Aristolochia mollissima,导致一名港人患上肾纤维病变(Lo等,2005);还有误将桃儿七(在香港称为鬼臼)当作龙胆草配售,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发香港政府成立中医药工作小组,最终立法管制中医药(Ng等,1991)。凡此种种,均使人们对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品质控制起了戒心,阻碍其现代化的进程。由此说明可靠的药材基原,无可置疑是发展中医药的最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