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篇

经方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提到经方家与医经家,经方之名由此而生。但当时的“经方”并非经典之方,乃是经验之方。从时间上讲,提出经方(经论方)是在宋代以后,因为注解、研究《伤寒论》是从宋代开始的,成无己是第一人。所以说,在宋代以后,“经方”这个名称就成为张仲景方剂的专有名词了,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概念。有的人认为,经方是两千年前的药方,放在现代使用,是否合适?这种认识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发挥着光和热,有许多灿烂的篇章至今亦是不可超越的,例如唐诗、宋词、晋书法,以及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等。经方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经方的否定就是对中医学的否定。治疗效果是硬道理,清代经方大家陈修园曾说道:“儒家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不在理论上领悟经方,不在实践中使用经方,就不可能搞清楚辨证论治,这是已被历代医家无数次的经验与教训所证明了的真理。
怎样应用经方?这是个旧题新作,历代医家都在探讨。余比较喜欢经方,谈到有什么经验,倒没有很成熟的东西。大半生都想把经方学好用好,特别是到了老年,更感到对经方还需要更多地学习与运用。但时光不等人,这几年有多位年轻人跟余侍诊学习,“老师对经方是怎样学习与运用的?”这个话题常常萦绕于心。为了不使他们走更多的弯路,更快地掌握住经方的“秘密”,余就抽空给他们讲解自己学习、运用经方的体会与教训。现在看来这个讲解不但对年轻人需要,对于自己也是很好的总结与提高。
经方具有立意明确、结构严谨;用药精炼、配伍合理;方证对应、简明可信;灵活变化,守而不泥等特点,被历代医家视为方剂之鼻祖。任何人,若欲有成绩者,离开经方是绝对不可能的。章太炎先生说:“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论》为独甚。”而《伤寒论》的精髓,乃是方证学。只有将方证学学到手,才能真正理解经方、用好经方。本书所选用的经方,是余经常用到并有所体会的。而未选用的经方,一是用的较少,还谈不到“经验”与“体会”;二是还未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再提高。为了认知经方的原貌,有利于读者理解和应用,本书在撰写时,引用了《伤寒论》原文与名家“医论”,并对方药加以解读,是否得当,有望指正。
本篇所列诸方,《伤寒论》方在前,以明代赵开美校刻宋本《伤寒论》条文次序为依据进行排序;《金匮要略》方在后,以明代赵开美校刻宋本《金匮要略方论》篇目次序为依据进行排序。凡《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同时出现的方剂,按《伤寒论》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