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一、作者生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政治思想家,出生于意大利罗卡西城一个充满宗教气氛的贵族家庭,父亲是西西里王国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的姻亲,自他降临到这个世界,就过着丰裕的物质生活。5岁时,阿奎那被送进蒙特·卡西诺隐修院,那是一座建于公元529年,在西欧负有盛名的修道院,在那里他接受了近10年的教育。1239年,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度过了6年生涯,并加入了多米尼克派,成为修道士。1245年,阿奎那赴巴黎大学拜神学家、哲学家大阿尔贝特(Albertus Magnus,约1206—1280)为师,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重视的关键一步。大阿尔贝特是当时哲学家中倡导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代表。他知识渊博,精通希腊和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在治学上,他重视实验,用理性解释自然现象并试图以之划分神学与哲学。这与教会历来推崇信仰至上的传统思想显然是有所不同的,这些无疑对阿奎那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托马斯的成就是由他老师启发而产生的,是后者思想的继续和完善,在这段时间里,阿奎那跟随大阿尔贝特注释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汇编百科全书,编写大学教材,为以后用亚里士多德主义解释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1252年,大阿尔贝特向巴黎大学推荐阿奎那为助教,从此阿奎那正式开始了他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生涯。

阿奎那的整个生活是与理论著作和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个虔诚的潜心服侍上帝的冥思者。在巴黎大学授课时,他继承老师大阿尔贝特的治学方向,抛弃过去沿用的柏拉图哲学的先验论的理论,承认感性经验,肯定理性认识,借助客观世界,运用后天证明给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作“新”的解释和“新”的论证。这种标新立异在当时对于传统的基督教观念无疑是一种反动。一方面,这种标新立异迎合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西欧的复兴,受到了许多学生和学者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教会内部坚持奥古斯丁主义派别的反对,为此,他曾一度不得不暂时离开巴黎大学。1252年,重返巴黎大学后,他与反对派弗朗西斯修会派进行了大辩论,试图说服教会同意他用亚里士多德主义对传统的基督教哲学进行改革。这使教皇当局从阿奎那那里看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院哲学的新需要,意识到托马斯·阿奎那代表着基督教的发展方向。对此,罗马当局极为赞赏,于1259年召他回意大利任罗马教廷神学顾问,即最高的学术和理论权威,直至1268年。在这期间,一方面,在他精通希腊文的朋友曼培克·威廉的帮助下,阿奎那仔细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原著;另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与反对派以及阿威罗伊学派辩论。1272年,阿奎那受命去那不勒斯建立大修道院。1274年,为了解决教会内部的派系纷争,他又被派往法国里昂出席宗教会议,不料病于途中,于3月7日病逝于福桑诺瓦的西斯特尔森修道院,结束了其作为思想家、理论家努力服务于宗教事业的一生,终年49岁。

阿奎那一生著述甚多,除了校订大量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外,还写作了《反异教大全》四卷本、《神学大全》(未完成)、《论君主政治》(未完成)等。《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是由唐特雷佛编辑的。它反映了托马斯·阿奎那在国家、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