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考失利
就这样,寄希望于逃避高考的两条出路全部行不通,现实再一次把我拉回学习“数理化”的苦恼中来。三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决定命运的高考终于降临了。
首先是填报志愿。起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学习理工类的专业,将来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可考虑到我三年来在数学、物理课上的表现,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他的儿子真学不了理工科。于是,家里比较统一的意见就是,让我考医科,走母亲的那条路。
对于这个建议,我个人也是比较赞同的。母亲在单位中人缘好、影响力也不小,她的同事们都爱来我家玩儿,其中有不少都是母亲所在医院各处室的医生,甚至是院领导。和他们处得久了,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也就比较全面、深刻,感觉做医生各方面的好处还是非常多的。
其次,家里有一个医生,全家的身体健康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科学的处置。我父亲的身体一直都比较弱,祖父也上了年纪,作为护士的母亲在照顾家人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让我体会到了医护工作者对家庭的重要。毕竟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生老病死、寻医问药都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如果我未来的职业能给家庭谋得些许福利,那显然是我十分愿意的。
此外,母亲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她通过工作关系结识的。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像杜家姐妹那样,为我们全家提供了很多便利。这又让我感到,医护工作是一个可以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交朋友,扩展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好职业。特别对于我这种喜欢并且擅长和他人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也的确是极具吸引力的。
于是,我鼓起勇气,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填在了第一志愿。
备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在全国医科大学中排名前列。其前身是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这三所学校的医学院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入选“211工程”项目;2005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下属有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等7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市儿童医院、市胸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12所附属医院中有11所是三级甲等医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与当时的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齐名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当时选择二医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附属的瑞金医院就在我家边上,也是我母亲非常熟悉的医院,里面很多医生都是母亲的好朋友,这些医生又同样是二医大的老师,我要能进二医大,各方面都能有个照应。而且颇有渊源的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又与父亲当年就读的圣约翰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父亲对这个学校也非常有感情。
既然目标明确,接下来就得靠分数说话了。毕竟二医大的分数线着实不低,以当时我的理科水平来看,考上的希望虽不至于用渺茫来形容,但也确实没有太多把握。
考试的时候,感觉发挥还算正常。分数出来一看:410分出头,距离二医大的最低分数线就差那么几分,名落孙山。
但还好,很快我就被通知,虽然第一志愿没录取,但还不至于没有书念,第二志愿或者专科志愿还是可以进的。当时我的第二志愿填报的是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纺织也算是我们家族的老本行吧,还是比较亲切的;专科志愿则是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的立信会计学院)。
聊胜于无,就算进不了自己最想进的学校,只要有书读总归是件好事。于是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心想着就去华纺或者立信读书吧。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华东纺织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眼看着我快要实现大学梦了,命运却再一次和我开起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