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腹痛

1.肝胃郁热证

田某,男,48岁。1965年9月8日初诊。主诉右下腹及绕脐疼痛已一年多时间,随时口干、便燥。脉象沉数有力,舌干少津无苔。此肝胃郁热。治当行气涤热,大黄牡丹皮汤加味。

金铃炭9g 木香6g 枳实9g 丹皮9g 雅黄连4.5g 冬瓜仁15g 薏苡仁12g 生大黄(后下)6g 甘草3g 5剂

9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曾见腹泻,自觉腹痛减轻,情况较好,舌上津液渐复,脉仍沉数,舌有微黄苔。再本前法。

金铃炭9g 白芍15g 郁金9g 刺蒺藜12g 青皮6g 冬瓜仁18g 木香6g 枳实9g 雅黄连4.5g 薏苡仁15g 甘草3g

服上方7剂后,病即痊愈。

按:本例右下腹疼痛是肝气郁结,以足厥阴肝经循少腹两侧之故。口干,便燥,脉沉数有力,舌干少津无苔,绕脐疼痛,是胃中积热,热甚伤津所致。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说:“热郁于内则腹满坚实而痛,不可例言为寒也。”故用金铃炭、刺蒺藜、丹皮、郁金、青皮、白芍疏理肝气,以杜其郁热;用冬瓜仁、薏苡仁甘淡渗利,引热从小便出;用木香、雅黄连、枳实、大黄行气涤热,使热从大便出。故初诊后即热退津回,再诊后即痊愈。

2.脾虚肝郁气滞证

岳某,男,44岁。1961年12月18日初诊。左腹股沟经常作痛;似有硬感,重压更觉疼痛,饮食难消,大便溏薄,身体消瘦,脉象微弱无力,舌本中有黄苔,病达3年之久。此为脾虚肝郁气滞作痛。先予疏肝运脾之法。

生白术9g 白芍9g 公丁香4.5g 厚朴9g 木香4.5g 霜苍术9g 吴茱萸6g 炒柴胡6g 广陈皮6g 桃仁3g 炒枳实9g 炙甘草3g 2剂

12月23日二诊:服用上方后,肝气渐舒,自觉腹部症状减轻,饮食、二便俱正常,再本前法,加入补脾之品以巩固之。

党参9g 木香6g 公丁香4.5g 炒柴胡6g 厚朴9g 苍术9g 吴茱萸6g 茯苓9g 白蔻仁6g 炒枳实9g 桃仁4.5g 白芍9g 甘草3g 4剂

按:本例病程长达3年,脉象缓弱无力,身体消瘦,其为脾虚可知;左腹股沟为足厥阴肝经所过部位,肝气郁滞则该部产生痛感;气郁过久,则血亦瘀阻,故有发硬及重压愈痛感觉;肝郁则克脾,今脾本虚,复加克贼,则饮食难消化,大便溏薄;食停中脘,则舌上出现黄苔。故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以补脾,用柴胡、吴茱萸、白芍以疏肝,用厚朴、丁香、木香、苍术、陈皮、枳实、白蔻以运脾,加桃仁以逐瘀阻。初诊时,因肝郁脾滞太甚,党参虽能补脾,但有壅气之弊,故未使用。二诊时,因肝脾之气渐舒,方加入党参,以扶正气。

3.湿热壅遏,气滞血阻证(慢性肠炎)

常某,1970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小腹疼痛,大便脓血,一日数次,肛门有刺痛感,胃疼腹响;头部沉重,口干不欲饮。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诊得舌淡苔黄,脉微浮数。此为湿热壅遏,气滞血阻之候。治宜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用白头翁汤及芍药汤加减。

白头翁9g 秦皮9g 黄芩9g 黄连6g 银花炭9g 木香6g 枳实9g 厚朴9g 槟榔9g 当归9g 白芍12g 甘草3g

12月31日二诊:服上方2剂后,疼痛大减,脓血已止,头部已不觉十分沉重,眼微肿,脉微浮,舌上黄苔。再予疏肝燥脾行气,佐以清热。

柴胡6g 白芍12g 金铃炭9g 木香6g 茯苓9g 厚朴9g 枳实9g 黄芩9g 薏苡仁12g 银花炭9g 甘草3g 白术9g

服上方2剂后,诸症尽除,恢复健康。

按:本例苔黄舌干,为内有积热;头部沉重不欲饮,为内有湿邪;舌淡,脉微浮,为湿热之邪阻遏正气;肠胃为湿热壅遏,故产生胃疼、腹痛腹响,大便脓血一日数次,肛门刺痛等症状。故用白头翁、秦皮、黄芩、黄连、银花炭以除湿热,用木香、枳实、厚朴、槟榔以行滞气,加当归、白芍调血以清脓血。二诊时,因湿热之邪大减,故减用苦寒之品,加入柴胡、金铃炭以疏理肝气,意使肝木得疏,脾运得健,则湿热不致壅阻;加白术、茯苓、薏苡仁扶正而兼除湿。

4.脾肺虚寒,水饮内聚证

张某,女,成年。1971年3月7日。主诉腹中疼痛,精神欠佳,痰多。前医以峻补及镇痛之法,未见效果,反而加剧。诊得舌黑而有水滑苔,脉象濡弱。此为脾肺虚寒,水饮内聚。治宜温运脾肺,行水化痰。

桂枝6g 茯苓9g 白术9g 陈皮9g 法半夏9g 生姜2片 泽泻9g 猪苓9g 白芍9g 甘草3g

服上方2剂后,腹痛即止,诸症尽减。续服2剂后,病即痊愈。

按:本例脉象濡弱,精神欠佳,为虚寒症状;阳气不振则水饮难消,故舌黑而有水滑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所,脾肺虚寒则聚水成痰。故本例腹痛断为脾肺虚寒,水饮内聚。用苓桂术甘汤以温运脾肺,加生姜、泽泻、猪苓以行水,用二陈汤以化痰,加白芍以止腹痛。使阳行水化,诸症即解。

5.外感风热,内伤饮食证

马某,男,8岁。突患感冒发烧,复加饮食不慎,以致腹中剧痛,不思饮食。诊得脉浮,舌赤。此风热夹食之候。用祛风清热、消食行气止痛法。

防风9g 荆芥6g 枯黄芩9g 知母9g 焦山楂9g 神曲9g 白芍9g 金铃炭9g 银花炭9g 木香6g 甘草3g

服上方2剂后,病即痊愈。

按:本例发热,脉浮,舌赤,是风热感冒之表证;腹痛不思饮食,并有饮食不慎病史,是内伤饮食之里证。当从表里兼治。故用防风、荆芥以祛风,用枯黄芩、知母、银花炭以清热,用焦山楂、神曲以消食滞,加金铃炭、木香、白芍以行气止痛,是沿用陆九芝《不谢方》中的治法。

6.肝郁气滞血瘀证

陈某,女,成年。1971年4月6日。主诉月经十月未至,近来二月一至,经量较少,经期前和经期中均感腹痛;平时爱忧气易怒,食量较差;脉象缓涩。此为肝郁气滞血瘀之候。治宜疏肝行气活血,佐以扶脾。

柴胡6g 白芍12g 金铃炭9g 延胡索9g 桃仁6g 丹参9g 丹皮9g 当归尾9g 茺蔚子9g 茯苓9g 白术9g 甘草3g

服上方四剂后,月经即应时而至,且无腹痛现象。以后,嘱其在经期前续服2剂,以巩固之。

按:本例平时爱忧气,易怒,为肝郁象征;气郁过久,则血亦瘀阻,故经期长期不至,即至亦经量较少;足厥阴肝经循少腹,肝经气血瘀阻,则经期前和经期中均有腹痛感觉;肝郁则克脾,故食量较差;气血瘀滞不通,脉象亦表现缓涩。故用柴胡、金铃炭以疏肝,用白芍以敛横逆之肝气,用茯苓、白术、甘草以扶脾,用当归尾、桃仁、丹参、丹皮、延胡索、茺蔚子以行血止痛调经。气血通畅,痛经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