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播州杨氏对家族史的制作
播州,古夜郎且兰地,汉属牂牁,唐贞观中置播州,是为播州得名之始。唐末,南诏陷播州。杨端应募复之,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守其地。宋大观二年(1108),即播酋所献地分建为播州、遵义军。元设播州宣抚司。明置播州宣慰司。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叛。事平,分其地为遵义府(隶四川)和平越府(隶贵州)。播州杨氏,自始祖杨端传至杨应龙,历二十九世,统治播州七百余年,缔造了一个雄踞西南的土司政权。“西南夷族之大,盖自汉之夜郎、唐宋之南诏、大理而外,无出其右者。”
关于播州杨氏家族,较早的完整记载见于明初宋濂(1310—1381)所撰《杨氏家传》。在这篇长文中,宋濂主要追述播州杨氏家族的来历和世系,其中有一段话颇堪注意:
贵迁,太原人,与端为同族。其父充广,乃宋赠太师中书令业之曾孙,莫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延朗之子。尝持节广西,与昭通谱。昭无子,充广辍贵迁为之后。自是守播者,皆业之子孙也。
《杨氏家传》必定是宋濂根据播州杨氏家谱而写,而所谓“通谱”,也必定是杨氏家谱已有的说法。换句话说,至迟在元末明初,播州杨氏开始对外声称自己是杨家将后裔。王世贞相信这个通谱的说法,认为“充广”即《宋史》所记载的“文广”,“家传不言文广而云延(引按当为‘充’之误)广,盖以第三世复有文广,故讳之耳”。但据谭其骧考证,这是播州杨氏汉化后的依附虚构之辞,不足征信,《杨氏家传》中“其先太原人”的说法,是宋末明初之间编造出来的,亦不足信。我赞同谭氏之言。
杨业后裔之说是播州杨氏攀附名门、自抬身价的宣传策略,是播州杨氏对家族史的精心制作。这种祖源制作背后的意图可能有二:一是对内塑造汉族征服者形象,巩固本家族对播州这片蛮夷居住之地的统治权威。唐时入播者以及元明时期的播州土官,大都称其始祖为外地汉族,意图不外乎此。二是对外塑造忠义者形象,保证本家族统治权威不受中央政权的猜忌。洪武五年(1372),当时主政播州的杨铿打消观望心态,向明朝进贡方物,以示臣服之意。联系这一背景考虑,播州杨氏刻意通过名儒宋濂来传播自己乃杨家将后裔的信息,可谓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