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的西南气息和地理错位
若从故事发生的地域考虑,杨家将祖孙三代主要活动在西北、华北地区(杨文广在广南西路不过七八年的时间),但杨家将小说的西南气息并不比西北气息淡薄多少。《杨家府演义》所述杨宗保征侬智高故事自不待说,其他故事不经意间也会漏出一股西南地区的气味。譬如《杨家府演义》“十二寡妇征西”明明是写西征,却莫名其妙插入一首诗:
威镇边关独擅名,激扬荆楚鬼神惊。
遥思白璧还朝重,谁为黄金博带横。
月照罗浮炎瘴灭,风行海岛蜃烟清。
家山咫尺人千里,翘翘依依望岭云。(55/728-729)
诗中“激扬荆楚”“罗浮炎瘴”和“海岛蜃烟”等词句,可证杨文广征讨李王故事不完全是征西,而杂糅了某个征南故事的因素。
与此呼应,《北宋志传》叙杨宗保征讨西夏,几番交锋后,西夏李穆王关心的是:“近日西南兵势若何?”(47/887)刘青向宋真宗奏称战况,第一句话是“往日西南交兵,互有胜负”(48/896)。两个“西南”,又可证这个发生在西北的争战故事,可能原本属于西南地区。
还有一个类似例子。《北宋志传》讲述杨六郎魏府铜台救驾后,功授三关都巡节度使,乃与岳胜、孟良等军马望三关进发。小说此处有诗赞道:
大将南征得胜回,旌旗云拥后军催。
须知此去存威锐,竟使皇家诏旨来。(31/763)
据郑骞考证,“魏府”即今河北大名,“铜台”应为“铜雀台”之讹,在今河南临漳县,离大名很近。所以,杨六郎召集三关旧部前往魏府铜台救驾,应该称为“征北”(按《礼节传簿》载《六郎搬兵征北》剧目,或即指此事而言)。“大将南征得胜回”云云,纯属“南辕北辙”!很可能,这首诗是从一个征南故事里抄来的。
饶有趣味的是,杨家将小说多处地理错位,往往伴随着西南地名的突兀出现。
例一,《北宋志传》叙杨六郎决定私离三关,他吩咐岳胜谨守边境,又说:“待焦赞问我所在,只说往眉山打猎未回,不可漏此风与知。”(27/723, 《杨家府演义》仅言“打猎去了”。)按眉山,眉州属县之一,宋代属成都府路。三关与眉山,一个属河北路,一个在成都府路,杨六郎怎么可能会用这样不着边际的借口来搪塞焦赞呢?
例二,《北宋志传》写杨六郎要召集旧部兴兵救驾,“先往邓州界访问焦赞消息,并无下落。行到锦江口,见一伙僧家,卿卿哝哝而过”(30/746,又见《杨家府演义》21/295)。按锦江,岷江分支之一,也在成都境内。又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图29-30),北宋时期夔州路的田氏境内有锦江(南宋、元时属思州,明时改为铜仁大江,属铜仁府),流经江口、铜仁。不管所指何处,六郎从汝州到邓州,都不可能经过锦江口。
例三,《杨家府演义》叙杨六郎三关宴诸将,有句云:“忽近臣奏曰:‘西洋国进贡大宋一匹骕骦良骥,路经幽州,被守关军人夺来。'”(14/189)按周致中《异域志》卷之上有“西洋国”条,陆峻岭注曰:“明代称印度洋为西洋,此西洋国即今印度西海岸之科泽科德(Calicut)。”这个西洋国向大宋进贡骕骦良骥,是不必绕道幽州的。
这种种地理错位和小说的西南气息,让我们有理由初步推测,杨家将故事可能在西南地区发生一些大的变化,两部小说掺杂了性质迥异的属于西南地区的杨家将故事。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存在,为这个推测提供了向前推进一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