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穷的魅力 清华学子感悟《从一到无穷大 》
- 过勇
- 1585字
- 2021-03-26 04:32:29
我们需要科学,更需要科普——《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机械、航空与动力类
杨沛然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被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狄德罗
本书作者伽莫夫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多所名校任教。他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更为不易的是,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一些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拓扑学、多维世界,在伽莫夫眼中不过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再加以适当的类比和引导,就能让读者很好地理解东西。
既然《从一到无穷大》属于科普类,那么什么是科普呢?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为什么我们需要科普?因为即使是在科普盛行的今天,世界范围内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认为“科学太遥远了,科学难以接近”。36%的人觉得“只有天才才能从事科学事业”,在中国有49%的人持相同观点。这就不难发现我们科普的难点:搞科学的就是搞科学的,搞传播的就是搞传播的,很少有人同时涉及这两个方面。其后果也十分明显:科普书普遍面向儿童,内容大多不够深入,停留在普及科学常识的层面。市面上很少见到如《从一到无穷大》这样面向具有一定科学基础的学生而能够令人深入思考的书。这就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上到一些管理研究和实验的领导听不懂科研工作者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管和帮他们宣传,下到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些钻研学术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一旦科学与广大民众脱节,更为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近年来盛传的谣言,皆是利用普通民众不了解情况进行操作。对未知事物的害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人之常情。心理学上的逆火效应是说,“当一个错误信息被指出更正,如果更正的信息和人原本的看法相悖,这种更正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相信程度。”这在一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网络时代,信息通畅程度这么发达,许多事实只需要动手去查一下就能知道真相,却仍旧很难说服一个坚信着错误观点的人。“愚昧是暴利的来源,科普则会挤干油水。”传授科学知识,这是科普的第一个层次。
我们说科教兴国,一方面,需要各领域高精尖人才做出突破,让中国在技术方面领先世界;另一方面,也是更应该关注的一方面,是让整个社会重视科学,让民众拥有科学探究的精神、相信科学。NASA研究的领域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弄懂的,但在NASA官网导引栏有四个链接:For Public,For Educators,For Students,For Media。态度十分明确:NASA想向大众推销自己,它有着强烈的要让民众走近它的愿望。科普所做的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内行,而是尽可能让每个外行人都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外行。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主要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让不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也对科学抱有一份尊重,让全社会接受纯粹、不添加杂质的科学。这便是科普的第二个层次。
《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道”视为宇宙未有之先,产生了新的物质,一步步从简单到复杂,最后生发出万事万物。从一到无穷大的意思与之类似,具备了基本探究的观念,万物则尽收眼底。
作者简介
杨沛然,女,共青团员,来自北京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大类学习。2016—201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三好学生,2018年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寄语母校
想对仍在高中的学弟学妹们说,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命运并不是早已注定,而是掌握在你们手中,所有的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愿圆梦6月、回首这段岁月时,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出:“其实生活,也没有那么累。”
也愿母校在下一个甲子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