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联想到底有哪些“神通”?

也许有人会质疑:联想还能有什么“神通”?实话告诉你吧,联想可以说是“神通广大”。有了联想,你可以到埃及的金字塔旁栽一棵“世纪纪念树”;有了联想,你可以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尖上系上一条象征友好的红飘带;有了联想,你可以到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前扯起“自由博爱”的大幅标语……

《文心雕龙·神思》是这样描述联想的: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巻舒风云之色”。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联想不受时空的制约,可以想到千年以上,万里之外;可以想到各种美妙的境界,像珠圆玉润的声音;可以想到壮丽的景象,像云卷云舒。刘勰的这番经典之论,不正好道出了联想的“神通广大”吗?前面说过,联想可从眼前所见所闻的此事此物想到不在眼前的彼事彼物,或从自然景象想到社会生活,或从日常可见的事物想到深刻的道理,或从历史的回顾想到现实的斗争,或从个人情感的细流想到大时代的洪波等。如果我们能悉心引导学生熟知联想的各种“神通”,指导其在作文训练中灵活运用联想展开的不同方式,就可以让他们拓展思路,丰富内容,开掘思想,更好地表情达意。笔者几经琢磨尝试,发现联想有这样四大“神通”,用来逐一训练学生作文,效果乃喜出望外。

神通之一:辐射式联想。其特点在于思维围绕一个具体的点辐射开去,形成一种辐射状或网络状。换言之,就是把某一个事物作为联想辐射的出发点或网络集结点,从多角度去思考,由一到多,由形到神,由具象到抽象,从而开拓意蕴,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起来。例如:散文《0的断想》这样写道: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0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0是一面敲响的战鼓,叫强者奋勇进取。

作者利用数字符号“0”所具有的特性,由此联想到虚怀若谷者和目空一切者;进而根据它什么都没有,故“负担最轻”,使用率很高,故“任务最重”;最后又扣住其圆的外形,依次联想到“镜子”“救生圈”“敲响的战鼓”等,随着联想的辐射,意象不断丰富,内容逐渐扩展,犹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其实,以0为触发点,多角度、多侧面地辐射开去,还可以联想到更多的事物。比如:音乐家说“0是休止符”;数学家说“0是零、是圆”;诗人说“0是朝阳、满月”;摩登女郎则说“0是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

不难看出,辐射式联想正是以某个事物为触发点,运用发散思维,向四面八方联想开去,如同扇形,又似车之辐条。学生一旦学会了辐射式联想,就能使生动的意象鱼贯而至,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神通之二:联翩式联想。其特点在于思维就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会儿飞到原野上去,在一片菜花上徜徉;一会儿飞到花园里去,见到了鲜艳欲滴的桃花;一会儿又飞到山脚下去了,流连于姹紫嫣红的杜鹃花……这种联想,也是以一个事物作为开头,由此联想到第二个,第三个……但开头的那个事物不是中心,后边联想到的也不是环绕开头的那个事物。作者将联想到的几个相似、相近或相反的材料串联起来,从中引出一个主题或观点。例如《我站在文学的门口》一文: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染成丝丝烟柳,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昂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他们又用自己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作者一会儿联想到三国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曹操,一会儿又联想到南宋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诗性女子李清照,然后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以议论抒情的笔调,揭示了联想内容的深刻含义,抒发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学家的喜爱之情。

神通之三:环链式联想。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着或紧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环链式联想就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为开头,联想到与它紧密关联的第二个事物,又由第二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紧密关联的第三个事物;用一个公式来呈现就是:“A→AB→BC→CD→DE”。如此联想下去,材料之间呈现一种环链交接的形态。这种联想方式,类似于修辞学的顶针。写作时借助于环链式联想,可使思路逐步打开,内容逐渐丰富,抒情逐渐酣畅,主题逐渐深刻。譬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有这样一段: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作者由竹叶联想到竹枝,又由竹枝联想到竹鞭,再由竹鞭联想到竹根,一环套一环,深情讴歌毛竹“野火绕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借此歌颂井冈山人民。

为了加深印象,不妨再举一例。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有一段妙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者由琅琊山带出酿泉,由酿泉带出醉翁亭,由醉翁亭带出建亭人,由建亭人带出命名人,由命名人带出酒,最后由酒带出山水。作者的联想次第展开,像自行车的环链似的,使得笔下的景物愈来愈丰富,而彼此之间又紧密相关。

神通之四:借托式联想。其主要特点是借用一个景或物,来寄寓人情或事理;而这个“景或物”与“人情或事理”之间,在客观上并无必然的联系,是作者通过联想把它们粘连在一起,以此表达一种深刻的观照和感悟。生活中,我们看到棉花,会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会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天雪地中傲岸挺拔的松树,会想起那些战争年代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英雄,因为松树与英雄品质之间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是运用了借托式联想的方法。

借托式联想所取譬的景或物,大多是花鸟虫鱼和日月山川,所寄寓的多是深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作者所体验到的深睿的人生哲理。取譬的景物与情思之间,须有形似和神似之处,作文时通过二者之间的“形似”架起联想的桥梁,然后在“神似”上开掘,立意。例如《礼赞泥土》一文:

它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单调的土黄;它没有美丽的传说,只有永恒的厚重;它没有浪漫的诗意,只有无言的朴实;它没有钻石珍珠的珍贵华丽,没有月亮星星的迷人光辉,甚至于它连名字都很不起眼——泥土。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世上的各种生物都需要它的哺育,它太平凡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但从古至今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称赞过它?

这里,作者先运用比照的手法,突出泥土的“厚重”“朴实”“不起眼”,接着写它的“太平凡”、被人“忽视”、“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又没有多少人“称赞”,实际上是作者借托于“泥土”,通过尽情抒写泥土的特点和精神,来歌颂具有泥土一样的特点和精神的劳动人民。

由上述不难看出,联想的确是神通广大。试想,执教者若谙熟于此并用它来指导学生练写作文,还愁自己的学生笔下不能出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