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浙江导游服务能力
- 圣才电子书
- 6208字
- 2021-06-24 17:48:24
【要点详解】
一、杭州西湖讲解要点
1杭州概况
(1)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杭州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
(2)交通条件
①公路
截至2018年底,全年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52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32千米。主要车站有: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杭州汽车西站、杭州汽车北站、杭州汽车南站、杭州临平(长途)汽车北站、萧山长途汽车总站。
②铁路
截至2016年底,杭州铁路包括沪昆线(浙赣段、沪杭段)、萧甬线、宣杭线。高速铁路现有沪杭客运专线、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2014年12月10日,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正式开通运营,而南昌至长沙段已开通运营,至此,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全线通车运营。杭州成为中国首座高铁十字架城市。
主要车站有:杭州东站、杭州站、余杭站、杭州南站等。
③航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位于杭州市东部,萧山区靖江街道,距市中心约30千米,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中国第四大航空口岸(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中国十大国际机场之一、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是浙江省第一空中门户。
④水运
杭州的水路交通,主要是京杭大运河上从苏州至杭州的游船,一般是夜行,暮发朝至,到达地为苏州和无锡两地。另有一条为钱塘江的航线。这两条线一般都是在夏季或旅游旺季才开通,现已停运。
杭州水上巴士是杭州市内的水上公交系统,按站(码头)停靠,用于缓解陆上交通压力和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有三条公交线路连接大运河、西溪、钱塘江等水系。
(3)历史沿革
①史前时期
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②前秦时期
a.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b.春秋时,吴囯、越囯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囯,后属吴囯,越灭吴后,复属越。
c.战国时,楚囯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
③秦汉时期
a.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b.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④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
⑤隋唐时期
a.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千米,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杭州一跃而“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确立起了其在整个钱塘江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b.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讳国号,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到了唐代后期,杭州已是一副“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每年朝廷从杭州所收商税高达50万缗,几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在元和八年(812年)中央政府任命卢元辅为杭州刺史的制文中已经出现了“江南列郡,余杭为大”的赞誉。
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于杭州。当时的杭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⑦宋元时期
a.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淳化五年(994年),改军号为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b.南宋时,杭州进入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在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分为内城和外城。
c.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两浙大都督府,又改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为江浙行省省会。
⑧明清时期
a.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b.清世祖顺治2年(1645年),置浙江巡抚,驻杭州,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杭州为省会。
⑨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郊区仍为杭县,旧属诸县直属于省。从此,杭州的建制确立为市,市区分为八个区。
⑩新中国时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江干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
1994年,杭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设立滨江区。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调整后的杭州新市区由原来的6个区增加到8个区。
2014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成为杭州市第九个市辖区。
2017年8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
2019年4月2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截至目前,杭州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
(4)气候特点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5)风物特产
杭州丝绸、西湖龙井、西湖藕粉、径山茶、西湖绸伞、雪水云绿茶、萧山萝卜干、临安山核桃、定胜糕、龙井虾仁等。
(6)旅游资源
①5A级景区
浙江省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国家级湿地)、杭州市千岛湖风景名胜区。
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③国家森林公园
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
④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岳飞墓、飞来峰造像、胡庆余堂、闸口白塔、良渚遗址、临安城遗址、吴越国王陵、凤凰寺、文澜阁、功臣寺遗址、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梵天寺经幢、西泠印社、跨湖桥遗址、茅湾里窑址、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于谦墓、钱塘江大桥、之江大学旧址、笕桥中央航校旧址、章太炎故居、乌龟洞遗址、小古城遗址、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天目窑遗址群、灵隐寺石塔和经幢、保俶塔、普庆寺石塔、西山桥、新叶村乡土建筑、龙兴寺经幢、仓前粮仓、南山造像、浙江兴业银行旧址、西湖十景。
(7)市树市花
①市树:香樟;
②市花:桂花。
2西湖概况
(1)形成原因
①潟湖说
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成的一个潟湖。
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就变成了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他还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
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了补充,认为“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②火山爆发说
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③关于西湖形成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们把白玉雕琢成了一颗璀璨的宝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四季常青,百花就盛开不衰。神奇的宝珠引起了王母娘娘的注意,于是便派天兵天将抢走了宝珠。为了要回宝珠,玉龙和金凤找到王母娘娘。在争吵的过程中,王母娘娘的手突然一松,宝珠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鄰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2)面积、深度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3)历代整治
杭州西湖从形成之日起至近代,历史上经历了近23次大规模的保护与治理。
①唐弘仁十三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杭3年,大力整治西湖,建水闸、筑堤塘,成为治理西湖的先驱者,还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美丽景色的诗篇。
②五代吴越国大规模整治西湖,设置日常浚湖的“撩湖兵”,疏通涌金池,将西湖水引入城中。
③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动员20万人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在湖中堆成长堤——苏堤,将西湖的泱泱绿水分成了东西2个部分,并写下大量赞美西湖风景的诗篇,使西湖名声日盛。
④明代弘治16年(1503年),杨孟瑛任杭州知州时,对西湖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淤工程,拆毁田荡近3500亩,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湖面,并用挖出的淤泥堆起了一条新堤,后人称杨公堤。弘治以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筑起了湖中的湖心亭、三潭印月两个岛屿。
⑤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km2,当时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基本恢复了西湖旧观。清嘉庆五年(1800年),阮元为浙江巡抚时,又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在湖中堆起了第三岛——阮公墩。现代西湖轮廓至此基本形成。
⑥近代,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西湖又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整治疏浚,湖水深度从0.55m加深到1.50m左右。1986年引水工程竣工,引钱塘江水入西湖使西湖水源不足的困境得到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2000年政府投入巨资对西湖进行机械化清淤,西湖水质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
(4)西湖申遗
①西湖申遗工作于1999年启动,2001年以西湖申遗为主要任务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动工。
②2006年,西湖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8月,西湖作为正式申报项目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核准,并于2009年2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递交西湖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2010年2月西湖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通过初审。
③2010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对杭州西湖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评估考察,2011年5月世界遗产中心公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西湖申报项目的评估意见。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成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主要景区景点介绍
(1)苏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全长约2.8公里,北起北山路栖霞岭下,南邻南屏山北麓。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2)白堤
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在唐时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风采独特。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指的就是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称为白堤。主要景点有:西泠印社、断桥残雪、苏小小墓、孤山等。
(3)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时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今桥为1941年重建的,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关于其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有桥与堤断裂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就发生于此。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4)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