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9242字
- 2021-06-04 18:09:37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下列事件对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
(1)x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生产x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答:(1)生产厂商投入资金做广告宣传,会传递更多该商品的有关信息给消费者,从而导致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生产x商品的工人工资增加,会导致x商品的供给下降,但不会影响需求。
(3)由于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交叉价格弹性为正,所以当y商品价格下降时,对y商品的需求将增多,从而对x商品的需求将减少。
(4)消费者收入增加,如果x商品是正常品,则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将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如果x商品是劣等品,则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将下降。
2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将使得棉花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2)化肥可以视为种植棉花投入的原材料,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且商品价格不变时,棉花商品的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3)政府对棉花种植农户的优惠政策相当于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棉花的供给将上升,供给曲线右移。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它在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因此,棉花价格上升,将导致厂商对棉花的供给量上升,但是只是在原有供给曲线上变动,而供给曲线并没有发生移动。
3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
解得:Pe=6。
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解得均衡数量: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几何图形如图2-10所示。
图2-10 供求均衡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解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需求函数Qd=60-5P,解得均衡数量: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几何图形如图2-11所示。
图2-11 需求变化
(3)据题意可知新的供给函数为:Qs=-5+5P,将其与原需求函数Qd=5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可得:50-5P=-5+5P。
解得:均衡价格Pe=5.5,均衡数量Qe=22.5,几何图形如图2-12所示。
图2-12 供给变化
(4)①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0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为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和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2-11和(3)及其图2-12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i=1,2)都得到了体现。
②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11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和E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2-12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4假定某社区的音乐会门票价格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其需求与供给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需求与供给表
(1)画出相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你发现供给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音乐会门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各是多少?
(3)该社区明年将增加一批新居民,这批新居民对社区音乐会门票的需求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新增居民的需求表
绘制将新老居民合在一起计算出的社区音乐会门票需求表。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各是多少?
(4)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老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社区决定扩建音乐厅,由此将音乐会门票的供给增加到1280张。届时,音乐会门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将各是多少?
答:(1)需求曲线表达式:Qd=-15P+1700,供给曲线表达式:Qs=800。显然,若把音乐会门票视为商品,则在以价格为纵轴,以供给量为横轴的坐标系中,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这是由于受到场地等因素制约,短期内音乐厅无法扩建从而增加门票供给量。
(2)均衡时有Qd=Qs,故令-15P+1700=800,解得Pe=60,Qe=800,即均衡价格为60元,均衡数量为800张。
(3)将新、老居民的需求进行水平加总,可得新老居民合计的需求表如表2-4所示。由该表可得新的需求曲线表达式:Qd=-24P+2720,令-24P+2720=800,解得Pe=80,Qe=800,即均衡价格为80元,均衡数量为800张。
表2-4 新老居民合计的需求表
(4)由题意得,扩建后均衡时有-24P+2720=1280,即Pe=60,Qe=1280,即均衡价格为60元,均衡数量为1280张。
5每逢春节来临,一些新鲜蔬菜的价格就会有所上升,譬如蒜苗、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试利用供求曲线图说明其原因。
答:春节来临,一些新鲜蔬菜的价格会有所上升,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春节作为一个消费旺季,消费者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会增加,即需求曲线右移;第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是影响商家定价高低的重要因素,而新鲜蔬菜作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因此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如图2-13所示,需求曲线由D1向右移至D2,供给曲线由S1向左移至S2,均衡价格将由P1提高至P2,但需注意,均衡数量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图2-13中均衡数量增加,但如果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幅度足够大,均衡数量可能不变甚至减少。
图2-13 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动
6图2-14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AC和AD。
(1)比较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2)比较a、f、e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图2-14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解:(1)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易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原因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ed=FO/AF。
(2)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f、e三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da<edf<ede。其理由在于:
在a点有:eda=GB/OG。
在f点有:edf=GC/OG。
在e点有:ede=GD/OG。
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GC<GD,所以eda<edf<ede。
7利用图2-15比较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图2-15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1)在图2-15(a)中,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和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直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
(2)在图2-15(b)中,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D1和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曲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
解:(1)这两条线性需求曲线在交点a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不相等,斜率绝对值较小即较为平缓的线性需求曲线D1在交点a处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一些。分析如下:
将图2-15(a)的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和D2分别向横轴和纵轴延伸,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如图2-16所示。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推知:在交点a处,线性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ed1=EB/EO,线性需求曲线D2的需求价格点弹性ed2=ED/EO,显然EB/EO>ED/EO,因此ed1>ed2,即在交点a处,线性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一些。
图2-16 需求价格点弹性
(2)在交点a处,这两条曲线型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不相等。如图2-15(b)所示,在交点a处,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但由于需求曲线D1的切线AB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D2的切线FG的斜率的绝对值,因此在交点a处,曲线型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于曲线型需求曲线D2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二、计算题
1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5 某商品的需求表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做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根据中点公式:
有:
即价格2元和价格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为ed=1.5。
(2)当P=2时,Qd=500-100×2=300,所以,有:ed=-(dQ/dP)×(P/Q)=100×2/300=2/3。
(3)根据该需求函数可得线性需求曲线如图2-17所示。由图2-17,P=2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
ed=CB/AC=GB/OG=(500-300)/300=2/3
显然,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的弹性值与(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
图2-17 商品的需求曲线
2假定表2-6是供给函数Qs=-2+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6 某商品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根据供给价格弧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有:
即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弧弹性为4/3。
(2)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es=(dQ/dP)×(P/Q)=2×3/4=1.5。
(3)根据图2-18,在C点即P=3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为:es=AB/OB=6/4=1.5。
图2-18 商品的供给曲线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
3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与收入M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
求:当收入M=64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已知条件M=100Q2,可得:
于是有:
进一步,可得: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发现,当收入函数M=aQ2(其中a>0且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收入点弹性恒等于0.5。
4假定需求函数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已知条件Q=MP-N可得:
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MP-N而言,其需求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N而言,其需求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
5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
求: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
解:个人需求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为: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可视为消费者在市场需求量的份额乘其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数学证明如下(假设有两个消费者):Q=qAd+qBd。
本题中,可将这100个消费者分为两类,其中60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3,所占市场需求份额为1/3;其中40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6,所占市场需求份额为2/3。因此,这100个消费者合起来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3×(1/3)+6×(2/3)=5。
6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求: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1)由于ed=-(∆Q/Q)/(∆P/P),将ed=1.3和∆P/P=-2%代入,有:
1.3=-(∆Q/Q)/(-0.02)
得:∆Qd/Qd=0.026。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使需求增加2.6%。
(2)由于eM=(∆Q/Q)/(∆M/M),于是有:
∆Q/Q=eM(∆M/M)=2.2×5%=11%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5%时,需求数量增加11%。
7假定在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
(1)目前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A和edB各是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B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行为选择吗?
解:(1)关于A厂商:
由于PA=200-QA=200-50=150,且A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QA=200-PA。
于是,A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关于B厂商:
由于PB=300-0.5,QB=300-0.5×100=250,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QB=600-2PB。
于是,B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2)令B厂商降价前后的价格分别为PB和PB′,且A厂商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A和QA′,根据题意有:
PB=300-0.5QB=300-0.5×100=250
PB′=300-0.5QB′=300-0.5×160=220
QA=50
QA′=40
因此,A厂商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3)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B厂商产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PB′=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具体地有:
降价前,当PB=250且QB=10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50×100=25000
降价后,当PB′=220且QB′=16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20×160=35200
显然,TRB<TRB′,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它的销售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它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
8假定某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6,现售价格为P=4。
求: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多少,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
解:设该商品价格下降∆P时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由需求价格点弹性计算公式有:
得:∆P=-10%×4÷1.6=-0.25。
即该商品价格下降0.25时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此时商品价格为3.75。
9假定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如下:
(1)当话剧门票价格为120元时,小李打算买两张话剧门票。但事实上话剧门票价格上涨为180元,于是小李决定放弃看话剧。求小李关于话剧门票需求的价格弹性。
(2)小李在某公司上班,公司附近只有一家可供用餐的快餐店。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为8元时,小李每天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上涨为12元时,他仍然每天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求小李关于快餐需求的价格弹性。
(3)对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而言,为什么(1)和(2)结果相差甚远?
答:(1)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定义eQ,P=-(ΔQ/ΔP)×(P/Q),故对于小李而言,话剧门票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1=-(-2/60)×(120/2)=2。
(2)同理,假设小李每天中午用餐量几乎没有变化,则小李关于快餐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3)e1=2,e2=0,可知小李对话剧门票的需求富有弹性,而对快餐的需求完全无弹性,因此小李对话剧门票的价格变化非常敏感,而对快餐的价格变化不敏感。这主要是由于话剧门票具有较多的替代品,而快餐本身是生活必需品,弹性低,而公司附近唯一的快餐店又由于地理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垄断,更加难以替代。
三、论述题
1利用图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归纳如下:
(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这种情况可用图2-19(a)予以描述。
图2-19(a)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是富有弹性的,两点之间的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大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具体地看,当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时,销售收入PQ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当价格为P2,需求量为Q2时,销售收入PQ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显然,前者面积小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若厂商从a点运动到b点,则降价的结果会使销售收入增加;若厂商从b点运动到a点,则提价的结果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可以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假设某商品的ed=2。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需求是100,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0=1000(元)。当商品的价格上升1%,即价格为10.10元时,由于ed=2,所以,相应的需求量的下降率为2%,即需求量下降为98,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98=989.8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的销售收入反而减少了。
图2-19(a) 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销售收入
(2)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PQ值减少。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用图2-19(b)说明这种情况。图2-19(b)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两点之间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分别为P1和P2时,销售收入分别为矩形OP1aQ1的面积和矩形OP2bQ2的面积,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当厂商降价,即由a点运动到b点时,销售收入是减少的;相反,当厂商提价,即由b点运动到a点时,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图2-19(b)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减少销售收入
(3)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PQ值是固定不变的。如图2-19(c)所示。图2-19(c)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为单位弹性。价格为P1时的销售收入即矩形OP1aQ1的面积等于价格为P2时的销售收入即矩形OP2bQ2的面积。显然,不管厂商是因降价由a点运动到b点,还是因提价由b点运动到a点,其销售收入量是不变的。
图2-19(c) 单位弹性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受价格影响
2利用(教材中)图2-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答: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完全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完全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教材中图2-1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教材中图2-1中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