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564字
- 2020-12-01 13:55:16
1.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唐朝进奏院状的基本情况。
答:唐朝进奏院状的基本情况如下:
(1)进奏院
进奏院初现于唐代,是藩镇驻京机构,也被唐人称为“邸”。
(2)进奏院状
唐代进奏院状是进奏院向藩镇首领通报消息的文书,又称“邸报”。进奏院状侧重报告新近消息,不似官文书般严肃刻板,而是准确生动,仿佛新闻特写。进奏院状似乎不定期发送,行文以时间为序。开头结尾虽有官文书信格式,提供的信息却早于官文书发布。因此,进奏院状内容近乎内参,形式近乎西方16世纪出现的新闻信,可算是古代报纸的雏形。
(3)敦煌进奏院状
唐代仅存的两份进奏院状,20世纪初现于敦煌莫高窟,后被劫走,分别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和伦敦大英图书馆。两份进奏院状内容都是归义军进奏院向归义军节度留后张淮深汇报进京特使情况。文字均为右起竖排,以毛笔书于横条纸卷。
2简述宋朝的邸报发布制度。
答:宋朝的邸报发布制度具体如下:
(1)宋代邸报发行,由中央统一管理。朝廷活动、诏书章奏、官员任免等信息一律由中书省公布,通过进奏院传到全国各地。宋人沿袭唐人习惯,称进奏院为“邸”,称进奏院传发的信息为“邸报”。
(2)宋代邸报的发布按照定本制度实行:中书门下省始设检正官。进奏院每五天派一名进奏官到阁门抄录邸报,经中书检正和枢密检详共同审批后,才可传发全国各地。
(3)宋代邸报发行制度的特点
①邸报没有统一格式,很可能一事一页、一事数页;
②内容多是报告皇家活动的起居、诏令法条、赏功罚罪、朝臣迁黜等消息;
③有雕版印刷也有手抄;
④邸报读者仅限于各级官员。尽管如此,宋代公私文献经常提到邸报,可见其传播很广;
⑤邸报很可能每日发行;
⑥宋代邸报已是古代官方报纸。邸报内容仍以官文书为主,但其目的并非下达政令,而是通报消息,具有明显的新闻属性。
3明朝有哪些著名的邸报抄件?
答:明朝的著名邸报抄件有:
(1)万历邸钞
它抄录了万历年间的邸报内容。按万历朝邸报原件顺序摘录,但时有间断和缺损,抄录者也有意选择、增减、综合。《万历邸钞》内容广泛。包括臣僚的章奏与参劾,皇帝的诏谕和赏赐,官员违法乱纪的行为,指责皇帝或权臣言行的章疏。皇帝的公开活动、重病与死亡,有关国家前途的皇室动态如立储封后、婚丧嫁娶,以及重要官员的擢黜和亡故等,也被邸报报道。科举消息以“鼎甲单”形式发布。外交活动也是必报内容。
(2)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报道了明熹宗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内城西南角的特大灾异事件,即王恭厂大爆炸。“天变”之说始见于熹宗针对此事发布的“上谕”,后被广泛沿用。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因此被称为《天变邸钞》。邸报原件现已无存,现在能看到的是民间报房印刷的复制品。全文约两千余字,记下了爆炸过程,近似现代报纸的报道风格。
(3)天启邸抄
现存明代民间报房印刷的邸报残页。这份邸报出版于熹宗天启年间,仅存单页,纸张质量较差。页面顶端自右向左横写“邸报”二字,但没有注明出版的报房堂名和地点。正文为雕版印刷,字体竖排,近似仿宋。刊登内容是朝廷当日颁发的三条上谕。“天启邸报”说明,明代民间报房印刷发布的官方消息已经以“邸报”为正式报头,也因此常与官方邸报混淆。
4简述清朝京报的产生、发展和性质。
答:(1)清朝京报的产生
清代民间报房至少有一部分是从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清初已有人利用与内府关系而获得谕旨章奏,抄写、印刷后在京城发售。
(2)清朝京报的发展
到乾隆中期,民间报房兴盛起来,有据可考的第一个京报房是公慎堂,它是乾嘉时期最有影响的报房。各时期报房数量时有消长,多时有五六家,少时仅两三家。各报房还组成行业组织以协调同业竞争、维护共同利益。京报在清代经历了白本报和黄皮京报两个发展阶段。
(3)清朝京报的性质
①清代报房邸报取得了半官方性质。
②清政府虽然禁止驻京提塘向小报房购买邸报,但似乎并未禁止民间报房存在。
③京报公开发行,其影响超过官方邸报和非法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