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一、配套考研真题

1.剩余性福利与制度性福利[名词解释,中山大学2015、2014年研;武汉科大2014年研;浙江师大2013年研]

2.社会福利制度[青岛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1年研]

3.社会福利[名词解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4.社会工作价值[名词解释,华中农大2012年研]

5.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简答题,人大2016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举例说明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简答题,山东大学2015年研]

(2)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简答题,首都经贸2015年研]

6.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包括哪些层面?[简答题,河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简答题,华南理工2015年研]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功能。[简答题,华中农大2015年研]

7.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有哪些?[简答题,河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解决原则。[简答题,复旦大学2016年研]

8.试述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论述题,华中农大2012年研]

二、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1.剩余性福利与制度性福利[名词解释,中山大学2015、2014年研;武汉科大2014年研;浙江师大2013年研]

答:(1)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统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

(2)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上述社会福利的两种分类法不仅表明社会福利的结构,也体现出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与干预范围的大小。就剩余性社会福利而言,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但就制度性社会福利来说,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2.社会福利制度[青岛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1年研]

答: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一套与人类需要和福祉相关的理念、资源、机构和专业人员等制度设置,它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起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可以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可以从狭义地角度去分析。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含人类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设置。而狭义地社会福利制度只是将直接同社会服务和福利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设置包括在内。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和功能在不同的社会里是不同的,但它受到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最为深远。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一是需要物质基础,再就是依赖于决定制度安排的政治条件。所以,对社会福利制度而言,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形态与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前者决定福利资源的筹措,后者则决定福利资源和服务的分配与推行。

社会福利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制度建构,因此不应该将其同其他的社会系统分离开来,而应放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去解释。

3.社会福利[名词解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即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4.社会工作价值[名词解释,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及操作守则四个方面。社会价值方面,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等内容;专业伦理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和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同事、雇主和雇佣组织、对社会工作专业以及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操作守则更多地体现为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

5.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简答题,人大2016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举例说明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简答题,山东大学2015年研]

(2)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简答题,首都经贸2015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普惠主义的福利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一是保证社会公平;二是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6.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包括哪些层面?[简答题,河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简答题,华南理工2015年研]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功能。[简答题,华中农大2015年研]

答: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具体的专业伦理法典,中国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

(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适当性。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学问和研究。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

秘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信息和秘密。

费用。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是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的和相称的。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尊重、公平和礼貌。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

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对雇用组织的承诺。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维持专业正直。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和推进这个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这个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可行。

发展知识。社会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的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7.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有哪些?[简答题,河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解决原则。[简答题,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专业伦理一般又称为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或准则。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实践活动的指引。由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存在着不明确或无法明确之处,以及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并存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通常会遭遇到伦理困境。

(1)这种伦理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

目标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目标在于协助有需要者,并对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及采取行动。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同时将关注个人福利和社会问题作为目标。由此可能造成的伦理困境是:当弱势群体福利与健康人群福利发生冲突、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发生冲突、个案工作与社会运动发生冲突时,当做出何种抉择。

忠诚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要同时忠诚于案主、雇主、社会机构、职业及社会整体,这些忠诚有时相互冲突。如,案主往往相对软弱,依赖社会工作者争取利益;社会工作者相对于机构来说也是软弱的,机构掌握着工作者的工作机会。当案主和机构的利益与要求发生矛盾时,社会工作者应当首先忠诚于案主还是机构。

责任冲突导致的困境

洛温伯格和多尔戈夫指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于社会工作者已接受的两个矛盾职责:一是当案主提出确保或增进个人福利的要求时,社会工作者有提供专业帮助的职责;二是不干涉案主自由的职责。既要求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又要求充分尊重案主自决权。当案主自由选择从专业角度来看不利于案主时,或者为了案主福利而须牺牲其自由时,社会工作者是否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去干预案主的自我决定。

角色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角色冲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承担多种角色,而每种角色有不同义务。同一社会工作者的时间精力有限,究竟先履行哪项义务呢;另一方面,同一社会工作者处于不同角色时,会遇到来自各方的期待。当这些期待难以两全时,他们就处于困境中。

利益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往往影响到不同人和群体的利益,这些利益都是社会工作者须考虑和顾及的,但又往往不能两全。为了保护案主,工作者可能牺牲自己利益;为了保护这个案主,可能牺牲其他案主利益;为了增加案主福利,可能要呼吁社会制度的迁就;为了保持职业的纯洁,工作者可能告发同事的不道德行为。如此的复杂情况需要社会工作者裁决,应当优先考虑谁的利益。

(2)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也可归为“决策困境”和“结构困境”两种。

决策困境。决策困境表现在四个方面:

a.保密的程度与情况。如,案主告诉工作者“他决定伤害某人以发泄心中愤恨”,工作者就可能陷于“保密”则伤及某人安全、“泄密”则伤及案主信赖的两难。

b.自决的权利与尊重。案主自决涉及“尊重个人”,即视“自决”为案主个人之权利;同时涉及“发展个人”,即视自决为案主有权选择的过程,而形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争论。如果坚持案主自由不容干涉,工作者应持“不判断”的态度;如果坚持案主有待协助,工作者应可为案主提供有利之目标。

c.自由意志与环境。个人行为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或出于环境影响,是哲学上讨论伦理价值中分辨善恶与争论人性的焦点。这常对于工作者协助案主的处理方式造成不同判断,因而就有了治疗派与改革派的不同理论与利用。当工作者在衡量案主的问题由来时,需要细心地加以判断。主张理性主义者与研究行为主义者又背道而驰。

d.协助的方式与选择。重视过程者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不惜多用资源与时间,但求能发展案主的自助自决能力。重视结果者,以“事”的解决为目标,考虑节约使用资源和时间,但求当前问题的解决。

结构困境。结构困境体现在四个方面:

a.弱势个人与强势社会的冲突。社会工作者经常代表弱势个人与强势团体进行谈判,由于工作者既要维护个人利益,又要维护社会正义,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工作者即陷于两难之境。

b.案主需求与科层制的矛盾。社会工作者多受雇于福利机构,为组织力量所控制,其工作目标常取决于机构的政策而非案主的需求。在科层体制中,“一切制度化”与“决策层级化”的压力下,工作者常会发现他自己对案主不是“照顾”而是“控制”;不是“增权”而是“安抚”,他似乎只能考虑行政效率,而无法谈到道德责任。

c.专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分际。

d.西方经验与本土文化的差异。

8.试述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论述题,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1)社会福利模式基本决定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水平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来看,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与地区,其社会福利制度也就越发达,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也越高。社会福利理念、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2)从社会福利的三种基本模式分析其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在国家收入再分配水平、福利津贴种类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准和内容等方面,以上三种模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其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等相对应的特点。

普惠主义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长期以来,普惠主义的福利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高税收和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也为其福利开支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针对福利改革的声音日益强烈。尤其是全球化与区域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少北欧福利国家都开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与社会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平稳发展与进步。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实行了比较低的所得税政策,鼓励公民积极就业,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比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a.保证社会公平;b.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