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师、南大等)
- 圣才电子书
- 5670字
- 2020-11-18 20:13:49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其发展也有连续性与继承性。一方面,教育为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对社会的依存性;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2.教学策略
答: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策略从知识的角度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从教授的角度划分为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策略性知识教学策略;从教学方法角度划分为讲授策略、对话策略、指导策略。教学策略的提出,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此外,还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安排具体途径、选择教学方法等具体工作。
3.东林书院
答:东林书院是由顾宪成兄弟建立的明代名声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书院,形成东林学派,其基本思想是推行程朱理学,反对心学。东林书院的特点是:①将学术与政治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政治,批评政治,评判权贵,以正义的舆论力量给朝廷施加压力;②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制定《东林会约》,定期举行学术会讲,其讲会制度已经形成制度化。东林书院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也是政治活动中心,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4.生活教育
答:陶行知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下,提出生活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行动能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要拓宽课程资源。教育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5.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答:永恒主义教育理论作为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提倡教育上的复古与古典教育,其哲学基础为古典实在论。代表人物有赫钦斯、阿德勒、利文斯通、阿兰等。主要观点包括: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人的本质和人性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最好的途径是阅读经典著作;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强调教师教学的重要性。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大学和少数上层知识分子,但具有复古性、保守性,与社会脱节。
6.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的要求、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是收集数据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特点是标准化、匿名性、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
优点:方便实用,省时省钱;匿名与客观性强;范围广,适合大样本;标准化程度高,容易量化,便于整理归类以及统计处理。
缺点:缺乏调查者的主动性;调查不深入,无法观察被试在回答问题时的反应;不作答的问题会影响试卷的效度;调查结果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灵活性差,无法随时调整题目。
7.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
答: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教育实验结果的概括性、代表性和可推广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测验的交互作用、取样偏差无代表性、实验安排的负效应、多重实验处理干扰。
8.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教学时应考虑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借助成人帮助可达到的更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一方面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若在教学中不仅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而且根据最近发展区对儿童提出更高要求,更有利于儿童发展。
二、简答
1.简述哲学取向的教学论有哪些。
答:哲学取向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苏格拉底、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等。该理论认为知识即道德,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人的道德;强调只是授受的教学过程;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强调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主张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关于教学内容主张科目本位,即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以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以学科逻辑组织教材,以教科书为课程范本。
评价:知识的系统性强,传授的是步骤化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但是属于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容易走向极端。
2.试用社会学理论对学生失范行为进行解释
答:失范行为是指个体选择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同或相反的言行,形成与社会规范遵从相反的态度。学生失范行为类型包括行动失范、习惯失范、人格失范、文化失范。
社会学对失范行为的解释主要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及失范行为本身的发展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原因包括:①社会方面:社会转型,规范失控和文化冲突。②学校方面:重智轻德,教育方式不当,不良群体影响。③家庭方面:家庭文化氛围、单亲家庭、贫困家庭。④学生自身方面:个性及年龄特点。
3.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主义主张。
答: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和家庭能够进行教育,裴斯泰洛奇摸索出了简单易行而颇具特色的要素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儿童掌握了基本的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因此,他详细的论述了智育、德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的要素问题。
(1)智育: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培养该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和语文,以此来发展计算、测量和表达能力,最终开发智慧。
(2)体育:关节活动是体育的最基本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能发展儿童体力,并且这些训练应该同感觉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3)德育: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爱,儿童最初的爱表现在对母亲的爱,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
4.请举例说明观察法的运用程序。
答: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主要程序包括: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例子:班级中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计数能力等。
三、论述题
1.请论述近十多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突破有哪些。
答:(1)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改变了过去轻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现象。
(2)课程结构。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和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同时,设置选修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3)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各门课程的阐释。强调每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4)课程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创造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教材的开发与管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教学;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6)课程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7)课程管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8)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与新课改同步推进。
(9)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遵循先实验后推广的理念,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10)新课改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
2.试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容。
答: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采取实用主义,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等方面,《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教育与生活联系,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联合。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①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做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做准备,为国家和世界增进生产力做准备。②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③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职业教育的方针:①社会化:职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需要;②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包括物质方面和认识方面,均需要遵循科学原则。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3.案例分析
(1)试用教育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来分析这些学生的不同反应。
答:小明:①小明在没有做题之前就认为题目对自己来说太难了,显然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该表现符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便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如下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②小明在老师指导下正确解答题目后,认为自己是随便猜的,该表现符合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小明将自己获得正确答案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属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
小英:①小英曾经因为一次问题全答对了而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之后就认真完成作业,小英的行为可以用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来解释。该理论指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②但是小英并不尝试过难过复杂的题目,该表现又符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趋向成就的动机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值三者决定,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小英的行为属于避免失败者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弱,内在动也机弱。
大华:大华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不及格,只惦记下课,其表现符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趋向成就的动机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决定,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大华的行为属于低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弱。
大安:大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感兴趣,并且不关心学习成绩,其表现可以用自我价值理论解释。该理论立足于学生的自尊,从实际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动机问题,认为人天生就有维护自己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时,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以保持自我的价值感。大安属于自我价值理论中的低驱低避型,他不奢望成功,对失败也没有羞耻和恐惧,属于接受失败者。
(2)请就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一些建议。
答:小明:小明是自我效能感低,老师应该从四个方面提升小明的自我效能感。让小明亲身经验成功的感觉;帮助小明通过观察他人的成败间接提升自我效能感;用言语说服的方法提升;情绪和生理状态也能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小英:小英由于受到表扬而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这说明教师的鼓励对小英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小英的学习动机,老师可以采用正负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内部外部强化的方法提升其学习动机。还可以通过分析小英的动机需要、期望与诱因,想办法增加其成功的动机、成功的可能性及成功的诱因。
大华:对于大华这种成就动机非常低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情感激发模式,来刺激大华,激发其潜能。
大安:对于大安这种甘于失败的类型,教师可以把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视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合理运用奖励,确保学生获奖的机会相等;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控制;鼓励设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理由;培养能力的增长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能力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