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复习笔记

一、发现的背景

(一)心理研究过程的两个范畴

1.发现:形成想法。

2.验证:检验已经形成的想法。

(二)发现的背景

发现的背景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法。

1.发现背景的来源

(1)实践活动中的观察;

(2)早期的未解决的问题。

2.理论与假设

(1)理论

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以决定论的假设为其理论核心,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假设,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或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

(2)假设

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假设以理论为依据,又验证理论。

3.研究者在研究中应持的态度

(1)开放性

使真理保持一种暂时性特点,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数据的修正;

使研究者愿意去评估一些重要现象的陈述,而这些现象是他们个人所不能相信和接受的。

(2)批评和怀疑

科学实践的基础是尊重那些通过控制的观察和仔细的测量而获得的事实。所测得的数据应该接受审查、批评、重复或驳斥。

在科学的领域内,当好的数据和专家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数据将赢得胜利。

保密在研究程序中是被禁止的,因为所有的数据和方法必须最终公布出来以得到公众的验证,也就是说,其他的研究者应该有机会来审查、批评、重复或是驳斥这些数据和方法。

二、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的背景: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心理学被认为是一门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科学方法所建立规则的科学。

(一)观察者偏见和操作定义

1.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2.补救措施——消除观察者偏见

(1)标准化

标准化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测验或实验条件的所有特征应该充分标准化以便所有研究的参与者经历完全一样的实验情境。标准化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来提出问题,以事先建立的规则来量化反应,将结果打印或记录下来以确保在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被试间和研究者间的可比性。观察本身也必须标准化。

(2)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以测量心理现象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一个实验中的所有变量必须给予操作性定义。

变量:在量或质上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方法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称为自变量。在非实验方法中为预测变量。

因变量:在实验方法中,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因变量依赖于刺激条件的变化。在非实验方法中为被预测的变量。

(二)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1.定义

实验法: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

2.种类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自然真实。

缺点:不易控制。

(2)实验室实验法: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可得精确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发现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可反复验证。

缺点: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可能干扰实验结果。

3.客观性挑战——混淆变量

(1)挑战来源——混淆变量:当一些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混乱的时候,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在实验中,主试(实验者)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带来一些混淆变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实验者效应:是指在实验中主试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的现象。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现象、皮格马里翁效应)是典型的实验者效应,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就产生了。

要求特征:是指被试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的现象。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该概念来源于医学,指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增强的现象。在心理学的研究情境中,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2)补救措施

控制程序:在研究设计中,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保持恒定的方法。

a.双盲控制: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双盲)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消除期望效应。

b.安慰剂控制:实验条件,被试相信他们接受了一种有效的治疗,但实际上他们接受的是被证明无效的治疗。控制条件下,被试确实接受了有效的治疗。研究者可以分析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被试的信念(安慰剂)和多大程度上来自治疗。

实验设计,是另一种确保无关变量最小化的方法。

a.被试间设计是指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接受一个或多个实验处理)和控制条件(不接受实验处理)下,来接受不同的程序的设计方法。随机的安排是研究者力图消除潜在被试中和个体差异有关的混淆变量的主要步骤之一。

随机:每名被试都有同样的可能性被分配在实验情境或控制情境中,随机的安排可以使每一组中都混有不同种类的人,如果在结果中发现不同情境下存在差异,我们能够更加确信这些差异是由加入的处理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原先就有的差异引起的。

实验设计目的:由样本推论总体

代表性样本:在总体中随机选择的一个样本,所有特征都和总体很匹配,就称该样本为代表性样本。

b.被试内设计: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的设计。

如A-B-A设计,每一个被试经历三次测查,两个A的对比,就是被试内设计的对比。

4.对实验法的批评

(1)实验情境与现实情境不同,实验室环境可能会歪曲行为,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具有推广性;

(2)被试的反应可能因为在实验环境下,而与实际情境下表现不同。出现要求特征混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有一些重要的研究问题受到伦理的约束而不可能实施。

(三)相关法

1.定义

相关法是研究两个变量、特质或属性的相关程度如何的方法。

2.相关系数

(1)范围:[-1,1]

(2)意义

数字的绝对值越大相关越强,0表示无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

正的相关系数意味着当一列分数增加时,第二列分数也增加;

负相关意味着第二列分数和第一列分数朝相反的方向变化;

一个非常接近于零的相关意味着两个测量分数之间不存在联系。

3.相关关系的几点说明

(1)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改变一个变量不能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2)假相关:由第三个变量引起的两个变量的相关。

(四)阈下的影响

阈下的自助磁带所起的作用不比安慰剂效应更多。

三、心理测量

(一)获得信度和效度

1.信度,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程度。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一种可信的测量手段在重复使用时(所测量的内容不变)将产生可比较的分数。

2.效度,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二)自我报告法

1.定义:自我报告法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的一种方法。研究者设计可信的方法量化这些自我报告,这使他们能对不同个体的反应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2.种类

自我报告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1)问卷法:包括一系列问题,由被试回答。

开放式问题,指能自由组织言语回答的问题。

封闭性问题:问题有固定的备选答案。

(2)访谈法:指研究者为了获得详细信息和个体进行对话的方法。

访谈法是互动式的,对访谈者有较高的要求。

3.自我报告法的局限性

(1)不适用于前语言期儿童、文盲的成人、其他语言使用者、心理紊乱的个体以及非人类动物;

(2)主观性较强,被试可能会回避社会赞许性强的问题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说谎。

(三)行为测量和观察

1.行为测量: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2.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

(1)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地进行观察。

(2)观察或者集中在行为的过程或者集中在行为的结果。

(3)直接的观察,研究的行为是清晰可见的、外显的、可记录的。

(4)自然观察,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的初期,自然观察是特别有用的。它有助于研究者发现某一现象的范围,或者发现一些重要的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是什么。自然观察得到的数据为研究者提供线索,这有助于明确表达假设或研究计划。

(四)个案研究(个案法)

对特殊个体进行各种测量,可以进行透彻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性。

四、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一)获得赞同(又译为知情同意)

1.对于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室研究,一般在实验开始时都对被试解释实验程序、可能的风险以及他们将体验的益处。

2.确保被试的隐私受到保护。

3.要求被试表明他们已经被告知这些事宜,并同意继续实验;

4.提前告诉被试他们可在任何时间停止实验,没有处罚,并且留给他们正式的名字和电话,如果他们有任何抱怨可随时联系。

(二)冒险/收获评估

把风险减低到最小程度,必须把这些风险告知被试,并且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来纠正错误的反应。

(三)故意欺骗

对某些类型的研究来说,事先告诉被试实验怎么进行会影响实验结果。美国心理学会(1992)关于研究中欺骗的指导方针清楚地指出:

1.要使研究中的欺骗获得批准,研究必须具有充分科学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

2.研究者必须证明除了欺骗没有任何同等有效的程序;

3.实验中影响被试参与自愿性方面的问题不欺骗被试;

4.根据研究结论必须对被试解释实验中的欺骗。

(四)事后解说

1.在实验结束后,会给被试一份详细的事后解说,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这个研究的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没有心烦、没有尴尬;

2.如果在实验中的某一阶段必须误导被试,实验者要认真对被试解释欺骗的理由;

3.如果被试觉得他们的数据被误用或他们的权利被滥用,他们有权收回数据。

(五)动物研究中的问题:科学,道德规范,政治

存在两个对立的观点:

1.一类研究者指出在一些科学领域,可以使用动物进行非常重要的突破性的研究。动物研究有助于得到除了包括药物成瘾的重要知识,还包括治疗焦虑和精神疾病的一些发现和药物测试(Miller,1985)。动物研究也有利于动物自己。

2.对于动物权利的维护者来说,从其他生物中分离出现代人类在道德上存在分歧。为了纠正这种错误,伦理学家赞成“从基于实验室的入侵性的研究向自然和半自然情景下最小程度的控制性研究过渡”。每名动物研究者都必须依据详细审查来评估自身工作。

五、成为明智的研究用户

一个有判别力的思考者要超越已有的信息,发掘隐藏在信息表面下的真正含义,以理解信息的本质为目标而不被表面的映像和风格所迷惑。

1.避免把相关关系推论为因果关系;

2.确保研究中的关键术语和概念有操作性定义,并对其含义达成一致意见;

3.很容易在寻求辩解时发现确定的证据,但在寻找确定的证据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反驳某一理论、假设或信仰。

4.总是对已提出的明显解释寻求其他的可能解释,特别是哪些有利于提案人的解释。奥克姆(奥肯)的剃须刀原则是值得推崇的原则,即简单地解释复杂的问题。

5.对可能歪曲实验程序和结果的个人偏见保持警惕。

6.怀疑对复杂问题给出的简单答案,怀疑对复杂现象和难题给出的单一理由和对策。

7.面对一些事情是更有效、更好、更优秀的声明时,确保你知道它是在与什么比较。

8.保持思想的开放与健康的怀疑精神。一切的结论都是修改的,并且一些新颖的、奇特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

9.挑战那些不可信的权威,他们更看重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证据,同时又不接受建设性批评。

10.所有这些建议都应该应用到对《心理学与生活》的阅读中。

六、统计附录

(一)分析数据

心理学家依据两类统计方法:

1.描述统计

(1)概念:描述统计是数据的概要描述模式。它使用数学程序以客观的、统一的方式来描述计数数据的不同方面;它用于描述来自于一个实验被试或几组被试的数据;它也能描述变量间的相关。

(2)方法

频次分布:总结每类分数出现的频次;

集中趋势的度量:是指只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分数来作为通过对组被试的测量所获得的多数典型分数的指标。它包括:

a.众数(mode)是一个比其他数出现次数都要多的数值;

b.中数(median)是位于数据分布中间的那个分数。中数将一组数据中高分的一半与低分的另一半区分开来。高出中数分数的数量与低于它分数的数量相等;

c.平均数(mean)是最常用到的描述一组数据的统计量。公式为:M=(∑X)/N

其中,M代表平均数,X是单个的分数,∑(希腊字母sigma)表示把它后面的内容加在一起,N则是所有分数的个数。

离散性度量是指描述围绕在某些集中趋势度量周围的分数分布情况的统计量。包括

a.全距,即频率分布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

b.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它代表着所有分数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值。标准差可以表示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则数据分布越分散。公式为:

其中,SD代表标准差,(X-M)代表“分数减去平均值”,即离均差。

相关

相关系数是解释心理学研究数据的另一个有用的工具,它是关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和性质的一个度量。相关系数可以告诉人们在某种度量上的分数与另一种度量上的分数之间的联系程度。

2.推论统计

推论统计利用概率论做出可靠的推论:什么样的结果可能由随机变异产生。利用概率论来确定一组数据完全由随机变化所得出的可能性。

(1)正态曲线

正态曲线是左右对称的(左半部分是右半部分的一个镜像)曲线,呈钟型,中间高,多数数据处于这一位置,离均值越远,曲线高度越低。这类曲线称之为正态曲线(normal carve),或者称为正态分布。在正态曲线中,中数、众数以及平均数都是同一个数(如图2-1)。

图2-1  正态曲线

(2)推论统计指明了所得到的特定分数样本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存在着真正关联的概率,或者说它们是否只是由随机因素所产生的概率。

(3)统计显著性:统计显著性是为了考察两组有差异的数据的差异是否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根据已经达成的一致认识,当由随机因素导致的概率不足5%(以p<0.05来表示)时,心理学家将接受这个差异为“真”。显著差异是指符合这一标准的差异。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使用更严格的概率标准如p<0.01。

当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差异时,研究者可以对所考察的行为做出一个结论。有很多不同的检验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数据的统计显著性。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将取决于研究设计、数据类型以及样本的大小。

(二)成为明智的统计用户

1.被试样本的选择要谨慎。

2.统计方法的选择,要满足假设的条件。

3.使用大样本,因为大样本比小样本出现误导结果的可能性要小。

4.同时检查中数、众数和平均数,当这三者近似而不是有很大差别时,可以更有把握的对结果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