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332字
- 2020-11-19 01:29:19
第二章 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
1思考比较文学的“比较”这个词语在东西方语境下容易使初涉比较文学者产生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
答: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祥地,我国学者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的翻译与接受除了法语外,也是从英语那里译介过来的。比较文学的“比较”这个词语在东西方语境下容易使初涉比较文学者产生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主要有:
(1)对比较文学的英语概念——“comparative literature”做一次语言分析,不难见出,把“comparative literature”翻译为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是准确的,因为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也是一个偏正词组。“literature”是一个名词,“comparative”是一个形容词以用来修饰“literature”这个中心词的。在字面上,从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这个概念上所提取的意义也是“比较的文学”。
(2)在比较文学的英语概念那里也存在着容易使人望文生义的困惑。不同的是,在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这个概念的字面上,其误读的可能性比汉语比较文学少一个层面,人们无法像汉语比较文学这一概念那样,把“比较”误读为动词,从而把比较文学误读为一个动宾词组,直接提取“对文学进行比较”的歧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comparative literature”还被误读成了“文学比较”。
(3)从布吕奈尔对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及荷兰语关于比较文学表述的集释可以见出,在印欧语系那里,比较文学也是一个有缺陷且含混的概念术语。
(4)比较文学是东方中国学人从西方拿来的一门学科,并使其逐渐应顺中国汉语学界文化背景而得以发展。我们把汉语比较文学这一概念在字面上提取意义的困惑还原给西方,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比较文学从字面上可能提取意义的误读与困惑,也是这个概念在印欧语系下的本然所属,这一现象并不完全是东方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本身的错误。
2思考比较文学的“文学”这个概念在东西方语境下容易被初涉比较文学者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
答:对于最初接触或学习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人来说,为什么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会产生误读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明确地把“文学”或“literature”这两个词语在本学科特定的语境下所含有的意义传达出来。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两个相关的层面上成立自身的学理意义的
即文学研究层面、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交叉层面:
①初入门者往往停留在日常用语或学术界对文学的一般理解上,所以从比较文学的“文学”这一概念中提取意义时,往往不是很准确。
②在日常用语或学术界对“文学”这个词语的一般理解层面上,无论是汉语“文学”还是英语“literature”,这两个词语的产生最初都有着比较宽泛的涵盖面。而人们在对一个词语的阅读与理解时,往往是无法割断产生与使用这个词语的历时性文化传统和共时性文化语境的。
(2)比较文学的“文学”不是宽泛的“大文学”,也不是“纯文学”,而是文学研究
①比较文学在学科概念上把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排除在外,只是纯粹的文学研究;这种文学研究不同于民族文学研究或国别文学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与跨学科的意义上完成的。
②从目前国际与国内比较文学研究正在发展的主流态势来看
比较文学正在从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领域扩展,因为随着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倾向及后工业文明高科技电子传媒对整个地球村的覆盖,东西方文化对话与交流的频度愈发的加快,所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透过审美的文学形式,分析、讨论东西方文学背后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已成为重要而有效的研究走向。
并且对文学现象的读解与剖析也要求研究主体深入到产生文学现象的文化大背景中,去挖掘更为深刻的材料价值内涵、美学价值内涵与阐释价值内涵。因此在比较文学领域中,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有着相当密切的交叉性。
因此,比较文学的文学研究是不同于民族文学研究或国别文学研究的,其他文学研究方向对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特定的研究视域,并有着自身的研究范围,倘若用其他文学研究方向的研究视域来理解或要求比较文学,这样必然因对“文学”这一概念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定义,而引起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方向的不同误解与争议。
3请对“比较”和“文学”这两个概念进行语法修辞上的分析,指出把“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原因。
答:(1)对“比较”和“文学”这两个概念进行语法修辞上的分析
按照汉语比较文学从印欧语系所翻译过来的意义上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组合的概念,是一个偏正词组;从词性上来分析,“文学”是名词,而“比较”则是一个形容词;从语法修辞上来分析,“文学”作为名词是一个被形容词“比较”所修饰的中心词。在这样一种分析的层面上,如果仅从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语法修辞上再做一般常人理解的细读,比较文学在字面上的意义往往被释义为“比较的文学”。当然,这种理解在误读的意义上已经偏离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规范的本体论意义。
(2)在中国汉语学术界把“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原因
①在我们看来,汉语“比较的文学”在表明学科的意义上也是一个“有缺陷的词”,这个词语在学科意义的传达上很含混,因为作为一种学科概念的内涵,“比较的文学”的确让人很费解,很容易引起人们在日常用语上望文生义的误读。
②在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字面上还存在着一种误读的可能性,即“比较”往往被释义为动词作为谓语,“文学”被释义为名词作为宾语,这样把比较文学释义为一个动宾词组;然后,再度遵循汉语的语用习惯,用一个介词“对”把宾语“文学”前置,于是把比较文学误读为“对文学比较”。
所以正确地理解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字面意义及其本体论内涵,对于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原理和规范的学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在学术界内部于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的误读,那么在学术界外部这种误读现象的存在就更为普泛了;这也是比较文学较之于在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视野下成立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因此更容易遭受误解而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为什么正确地理解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字面意义,对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原理和规范的学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答:之所以说正确地理解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字面意义,对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原理和规范的学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
(1)无论是在学术界内部还是学术界外部,的确存在着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概念望文生义的理解,并且这种理解作为一种误读及在误读之下产生的文学比较,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规范性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2)从三个层面对比较文学这一术语作出的时段及内涵上的划分,对我们把握这一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在日常用语上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在学科概念上对比较文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差异性。
(3)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以及这一学科在自身内部理论体系中的调整与规范,各国学者不断地以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推动着这一学科在性质的定义上走向相对的成熟化与规范化。
5为什么说汉语“比较文学”从字面上提取意义的误读与困惑,也是这个概念在印欧语系下的本然所属,其并不完全是东方汉语比较文学界本身的错误?
答:之所以说汉语“比较文学”从字面上提取意义的误读与困惑,也是这个概念在印欧语系下的本然所属,其并不完全是东方汉语比较文学界本身的错误,原因在于:
(1)对比较文学的英语概念
“comparative literature”做一次语言分析,可以见出,把“comparative literature”翻译为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是准确的,因为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也是一个偏正词组。“literature”是一个名词,“comparative”是一个形容词以用来修饰“literature”这个中心词的。在字面上,从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这个概念上所提取的意义也是“比较的文学”。
(2)在比较文学的英语概念那里也存在着容易使人望文生义的困惑
不同的是,在英语“comparative literature”这个概念的字面上,其误读的可能性比汉语比较文学少一个层面,人们无法像汉语比较文学这一概念那样,把“比较”误读为动词,从而把比较文学误读为一个动宾词组,直接提取“对文学进行比较”的歧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comparative literature”还被误读成了“文学比较”。
(3)从布吕奈尔对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及荷兰语关于比较文学表述的集释可以见出,在印欧语系那里,比较文学也是一个有缺陷且含混的概念术语。比较文学是东方中国学人从西方拿来的一门学科,并使其逐渐应顺中国汉语学界文化背景而得以发展。因此汉语比较文学从字面上可能提取意义的误读与困惑,也是这个概念在印欧语系下的本然所属,这一现象并不完全是东方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本身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