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消化性溃疡

一、疾病简介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二、常见病因

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三、常见症状

1.疼痛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易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早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少,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是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度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的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2.其他症状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胃灼热、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寝。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瘢痕期并不困难,而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溃疡反复发作危害更大。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及某些药物的刺激,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2.治疗

(1)遵医嘱使用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等的药物。

(2)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应劝阻患者停用诱发或引起溃疡病加重或并发出血的有关药物,包括:①水杨酸盐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利血平等。如果因风湿病或类风湿病必须用上述药物,应当尽量采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

五、护理小贴士

1.生活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应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饮食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持下列观点:①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作用;②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③在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但症状得到控制后,应鼓励较快恢复为平时的一天3餐;④饮食宜注意营养,但不必规定特殊食谱;⑤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⑥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⑦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