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黄老道家政治哲学

从先秦到魏晋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有一种强势思潮或者说时代话语极为流行,影响甚大。在秦汉之际,它甚至一度成为统治者公开宣扬的政治意识形态。魏晋以后,它即便不再是主要思潮、主流话语,但仍然没有完全退出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常常在背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是黄老道家的思想,一种以道家为主导的政治哲学。这种思想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性;既强调无名无形的“道”的形上境界,又重视有名有形的“物”的形下世界;既强调“帝王之道”的养成,又重视有序社会的塑造和管理。甚至可以说,它较之“道之体”,更重“道之用”;较之个体的心灵自由,更重整体的社会秩序。作为一种试图打通天地人三界、超越时空局限的政治设计,它希望简明有效地解决这样一些政治问题: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国君地位的神圣性、绝对性,法律的公共空间及其正义性,行政的效率及其可操作性,思想的包容性,还有人性的基础、民众的幸福等等。老庄道家虽具高深哲理,但缺乏落实到现实世界的方案;而黄老之学既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家之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不否定固有的文化传统,着眼于建构现实的价值和秩序,成为一种极具操作性的政治思想。它使“道家由反权威主义向新权威主义转变,从而实现了由在野的学术向在朝的学术转变”[1]。作为战国秦汉政治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对黄老道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对于这样一种庞杂的政治理论,本章主要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道与名、法的关系,人性与法律的关系,黄帝与老子的关系,道论与政论的关系等几个问题出发,描摹和概括黄老道家的政治哲学。


注释

[1]刘蔚华:《黄老所完成的历史性过渡》,见丁原明:《黄老学论纲》,3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