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谓词的句法

首先需要说明从句法的角度看,什么是谓词?根据句子图式1,最简单的句子是由一个名字与一个谓词构成的。由于我们已经从句法的角度说明了什么是专名,因而可以借助专名来说明谓词。谓词是一个句子中消去专名所剩下的部分。比如“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这个句子中的专名是“亚里士多德”,去掉“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剩下的部分则是

“……是哲学家”,

这就是这个句子的谓词。在这个句子中,“是哲学家”乃是一个谓词,它是对句子中“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的表述和说明。

从以上关于谓词的说明——一个句子中消去专名所剩下的部分——可以看出,它不区分系词“是”和“哲学家”,而是把它们看作一体。前面说过,主系表是一类句式,系词“是”与表语构成对主语的表述和说明。由此也可以说明,这类句式中的系词与表语,一般来说,都可以看作谓词。表语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表达事物类的名词,比如“哲学家”,也可以是形容词,比如“聪明的”,还可以是其他一些方式,但是我们不作区别,都把它们看作谓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一般来说”。这是因为,既然主系表的结构是比较主要的一类语法结构,它涵盖的情况就不会是这样简单,而是非常复杂的。这里我们可以列出两种比较主要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表语中含有一个名字,比如“亚里士多德是《工具论》的作者”。这里的“《工具论》的作者”是一个摹状词。无论是不是把它看作一个专名,它显然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表达事物的类。另一种情况是:表语是“的”字结构,比如“亚里士多德是人人尊重的”。这里,“人人尊重的”乃是“的”字结构,显然不是形容词,也不是摹状词或名字。

从以上关于谓词的说明还可以看出,它不区别句子的主系表结构和主动宾结构。因为“消去专名”说得非常明确,它只是说去掉专名,丝毫不涉及究竟是主系表结构的专名,还是主动宾结构的专名。以上我们说了,主系表结构的句子可以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上,主动宾结构的句子同样可以是非常复杂的。非常简单地说,它至少同样可以含有专名、类名、形容词或“的”字结构,比如“鲁迅爱许广平”,“鲁迅喜欢抽烟”,或者“鲁迅生活简朴”,“鲁迅说别人所不敢说的”,等等。

由此可见,谓词是一种句法说明,或者说,它是我们从句法出发关于句子一部分结构的看法。关于谓词的看法与关于专名的看法一起构成了我们关于最简单的句子结构的看法,并且形成了我们进一步看待更为复杂的句子结构的基础。这种看法有一种优越性,这就是它不区别句子的主系表和主动宾形式,不区别具体的主系表或主动宾形式中具体而复杂的情况,而是以谓词的方式给出了一种基本的句式,从而在这种基础上可以对句子的结构一步步做出深入的分析和说明。当然,人们同样可以问:它能不能提供这样的说明?这样的说明是不是有效?特别是,这样的说明对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帮助?有什么样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个句子消去名字剩下的部分就是谓词,这一点是明确的,由此可以得到句子的谓词。这一点无疑适合于简单的句子,即一个名字和一个谓词所组成的句子,比如“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现在还要指出一点:一个句子消去名字剩下的部分就是谓词,这种说法不是特别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句子消去名字的一次或多次出现剩下的部分就是谓词。这一点即使字面上也是不难理解的。“鲁迅生活简朴”含一个名字,“鲁迅爱许广平”含两个名字,“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则含三个名字。句子所含名字数量不同,谓词也会不同,直观上看,消去名字后所含空位数目也不同。一般来说,含一个空位的谓词被称为一元谓词,其所表达的东西被称为性质,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空位的谓词被称为二元谓词或多元谓词,所表达的东西被称为关系。本章只限于一元谓词的讨论,第五章将讨论二元谓词及其相关问题。

以上我们获得了谓词的句法,由此可以认识句子中什么是谓词。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其实可以看出,关于谓词的说明依赖于关于名字的说明,因为谓词是消去名字的一次或多次出现而剩下的东西。根据这样的说明,谓词的主要特征有两个,其一它不是名字,其二它带有空位。空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若是再详细一些说,则谓词是句子的一部分,它必须与名字结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