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何谓社会工作

R任务描述

本项任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参与体验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界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有何意义?

D导入案例

贫困学生4年只修完1门课 资助人欲起诉索善款

2003年8月10日,万州《三峡都市报》以《考上北大研究生 为挣学费当“扁担”》(记者注:“扁担”即扛扁担在街头下力挣钱)为题,报道了万州区太龙镇原岭坪村学生段某的故事。报道称,段某家庭贫困,2003年从河北秦皇岛的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入学费用4.96万元。为了赚够学费,他只得冒着酷暑,和父亲一道走上万州街头,当起了“扁担”。

在万州经营小生意的开县人李富华看到了这篇报道,主动联系段某并资助了他学费。经《三峡都市报》报道,先后有数百人参与了资助行动。段某曾表示:“自己完成学业后,一定要用真才实学回报社会,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们!”

但李富华慢慢发现这名受资助的学子缺少感恩之心:在走进北大校园后,他除了要钱,从不给自己打电话。2003年2月,由于很久没有得到段某的消息,李富华主动打电话给段某,谁知电话已经停机。后来他辗转找到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得知段某早已不在校读书,且与学校已失去联系。4年时间,段的研究生课程共12门,他却只修完了其中1门,5年学时,最后一年已不可能学完剩下的11门课程。

李富华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段某退学后,自己创业,并已经在万州购置了一套住房。深感自己的善良被欺骗的李富华一怒之下将段某告上法庭,要求索回自己4年中资助段某上学的钱。

(资料来源:http://news.sohu.com/20070730/n251309922.shtml,有改动。)

案例思考

1.为什么李富华要将段某告上法庭?

2.帮助他人需要专门的方法和技巧吗?

3.助人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T体验活动

在教室的地面上画出两条相隔3米的直线代表河流,请一位同学扮演需要过河的盲人,其他同学扮演路人。请路人列出帮助盲人过河的方法,教师根据路人列出的方法帮助盲人过河。

活动结束后:

1.请扮演盲人和路人的同学分别谈谈对于活动的体会。

2.讨论所有的方法中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是不可行的,为什么?

Z知识链接

一、社会工作的界定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的专职性的活动。

社会工作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工作对象(服务对象、案主或当事人)。社会工作的对象包含个人、团体、社区、组织、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社会工作开始将普通人士和强势人士纳入服务范畴并主要针对其弱势领域,但是弱势人士始终是社会工作的最初对象和核心对象。二是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一般而言由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实施,社会工作者是关键力量。三是目标。社会工作旨在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其基础目标是发挥治疗性功能,帮助解决人与环境互动不当引发的问题。其中间目标是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其最终目标是消减不公平,维护社会公正。四是手段。社会工作认为人与环境的失衡源于两者的不当互动,其原因可能在于人,也可能在于环境。因此,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是助人自助而帮助当事人提高能力,可以是推动社会环境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是上述两者的综合运用。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将社会工作理解为一个专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种制度,它是通过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帮助人们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的问题,并帮助人们获得满意的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社区关系。社会工作的焦点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帮助个人、团体、社区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因此,助人是社会工作的本质所在,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有爱心就能够真正地帮助人,盲目的帮助只能使受助人产生依赖心理,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社会工作中的助人是指通过帮助使受助人能够自助的活动或行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表达的正是这个道理。另外,真正了解受助人的困难和所需是助人的前提,如何做到切实了解受助人的情况,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社会工作的类型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有困难的个人或人群。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类,社会工作可以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社会特征,社会工作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此外,还有针对有困难退伍军人的军人社会工作,针对失足青少年的矫治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从事正常生活的服务活动。服务对象的困难是社会工作者面对的直接任务。因此,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更能反映社会工作的范围及其功能。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和,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

(2)就业方面的问题。就业关系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是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依托。就业方面的问题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具体包括失业或待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得到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等。

(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失范不但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而且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因此,改变某些偏差行为也是社会工作的任务。其中包括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3.按工作手法分类

按照工作手法分类,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以符号互动论为基础,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单对单互动。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依靠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去协助失调者,改善其环境,增进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平衡。例如,针对缺乏求职技巧者可以采用行为修正方法,针对求职的错误想法可以采用认识治疗法,针对情感问题可采用情感治疗法等。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以群体动力论等理论为基础,凭借小组工作者的协助和引导,小组成员在各种社区机构的小组中发生互动,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最终达成个人、小组、社区的发展目标。例如,专项学习训练可以采用发展型小组方法,糖尿病人的知识训练可以采用教育型小组等。

(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以社会发展、社会计划等理论为基础,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建立社区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最终实现更公平、民主及和谐的社会。例如,灾后重建可以采用地区发展模式,帮助失业者就业可采用社会规划模式等。

(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连续的、动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通过该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例如,最低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就是以社会工作行政为基础的。

(5)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通过项目改变政策,通过社会行动改变环境,目标是防止和解决机构、社区及社会的问题,改善社区资源和社会服务。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出台的社会政策。

(6)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与社会工作有关是其根本特征。例如,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结果评估等就要采用社会工作研究。

4.按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们从事正常生活的活动,它以社会弱势人士为主要对象。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以致包括社会大众遇到的所有问题。从工作内容的特点这一角度着眼,社会工作可以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如贫困、吸毒等;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如就业);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增长知识、增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

当然,每种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一名失业者同时可以是生活贫困者也可以是一名失范青年,所以,每种类型的社会工作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工作类型。

(三)社会工作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工作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行动。因此,社会工作与众多社会科学学科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学科包括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

1.社会工作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可以解释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人生目标提供指导,对个人、他人和社会规划提供准则,因而可以为社会工作提供理念和观察认识世界的工具。社会工作也受哲学的影响,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等关于人类本质、个人行为、家庭、社会系统、政府和经济系统的不同观点对社会工作有重要影响。伦理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社会工作发展史表明,人道主义、宗教伦理、民主公平理念、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工作由慈善到制度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和社会的偏好、对社会工作工具价值的认识,使得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学科和专业。在社会工作实务面临困境时,哲学和价值论也是指导解决困境的重要指南。

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有着十分特殊的关系。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问题,即人们怎样组成社会,社会又如何运行以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并由于两者之间的张力而导致社会变迁。在许多国家,社会工作最初都是蕴涵在社会学之中,这一现象至今仍非常普遍。在我国的学科建设中,社会工作就是作为应用社会学而得到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大量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工作产生的时候,也是社会学的繁盛时期。当时西方主要的社会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工作者采取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社会学的许多经典理论和实证方法便成了社会工作者最牢靠的知识背景。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等都是宏观社会工作的基础。社会工作虽然处处离不开社会学的痕迹,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学重在探讨原因,研究的是人们怎样、何时、为什么在一定的情境下作出行动,旨在发现社会问题,研究人们的行为,尽全力了解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社会工作则在把握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在了解人们行为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如何帮助人们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

3.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自产生以来有两种取向:一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人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二是以社会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从社会现象出发,研究它对人们的心理乃至行为的影响)。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下,其行为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研究环境如何改变或影响人的行为观念,对于更好地帮助他人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社会工作受到社会心理学的重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弗洛伊德关于人的行为受其早期生活经验影响等思想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影响很大。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紧张和压力,心理自闭等心理疾病的突出使得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更为重要。心理学是微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们都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与个人或群体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等。两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更注重从当事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出发来分析问题,也更趋向于利用社会资源,如经济资源、物质资源等来帮助当事人脱离困境;而心理学则更多的是注重对病人潜意识和心理内部因素的分析,更多的是使用药品,采取住院治疗等手段来达到帮助病人的目的。

4.社会工作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主要是研究权力的科学,它不但研究国家政治体制,而且也研究行政和日常生活中的权力动作过程。社会工作与政治学关系密切,社会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受助人(案主)往往是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弱者,他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或失去了相关权利,社会工作者就是要为这些弱势群体争取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公平。另外,社会政策既是国家政治的表现,也是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来表达立国的思想,另一方面,也通过落实这些社会政策赋予社会弱者以权利,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来促进社会弱者的福利,通过向社会权力机构部门和广大社会群体披露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而期望引起他们的关注,进而制定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并在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以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因此,也可以说,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具体的政治活动。

5.社会工作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它通过研究生产、分配、消费过程来揭示经济规律。经济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经济学主张社会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即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好处,并认为这不但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将社会物质更多地用于福利事业是社会财富效用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对社会工作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这正是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会使用到许多经济学知识,如社会救助中的家庭生计调查,社会保险服务中保费的计算等,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算,以及社会服务机构运行中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都与经济学有直接关系。

6.社会工作与伦理学的关系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对错、善恶的科学。从社会工作的起源看,慈善事业是从宗教伦理上发展起来的,而西方社会工作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旗帜,强调博爱、平等,强调对社会弱者的同情,这是伦理思想在社会工作理念层面的反映。另外,社会工作本身也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如果没有基本的伦理操守,没有爱心和同情心,根本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恢复社会功能

恢复社会功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治疗功能和康复功能。治疗是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调的因素,康复是重组和重建互动模式。例如,治疗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会帮助一个丧失部分听力的孩子获得助听器,帮助一个失业者申请社会救助,或者帮助一个孤儿安置到寄养家庭中。而康复功能则可能是帮助获得助听器的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并习惯使用这一器具,帮助失业者在获得救助后提升自信、习得技能,从而真正摆脱困境,以及帮助孤儿适应他的新家。

(二)提供资源

提供资源既包括提供个人资源,又包括提供社会资源,目的是使受助对象获得更佳的社会功能。它可以划分为发展性和教育性两个类型的资源提供方式。发展性方式是使现有的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使用,或是使个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获得更佳的社会互动。家庭服务会提供的某些服务是这一类型工作的例证。例如,社会工作者通过个别会谈和联合会谈帮助一对夫妇更好地互相理解,并敞开心扉进行有意义的沟通。教育性方式是让公众了解为什么需要提供新的社会资源或改变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这样做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又如,社区服务就属于这一类型,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可提供的资源有哪些,以及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这些资源。

(三)预防社会功能失调

预防社会功能失调包括及早发现、控制和消除有可能损害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况。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防个人和群体互动中的问题;另一类是预防社会问题。以婚前辅导为例,它是要防止损害社会能力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这一服务旨在通过辅导让准夫妇预见到婚姻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对婚姻深思熟虑并充分了解,避免因缺乏这方面知识所引发的问题。预防社会问题一般用于社区工作领域。又如,社区社会工作者会调动所有的社区组织和经济资源,以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这些活动包括建立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聘请专业人员来中心工作,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帮助那些处于越轨边缘的青少年。

(四)维护基本权益

要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就必须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社会弱势群体之所以会成为无法自立的人往往是因为被剥夺或失去了相应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过程中,为社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同时就是维护了受助对象的基本权益。

Y阅读案例

妇女刺绣小组工作简报

2010年7月29日,刺绣小组负责人林福美及妇女代表姚良翠同师傅到成都荷花池购买培训所需的各类材料,回来后组织了第一次刺绣小组缝纫技能培训。培训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使用缝纫机,师傅拿出一块布,让妇女们在上面纵横交错地扎。开始妇女们都还积极,但是第二天来到绣坊得知还是培训使用缝纫机时,就觉得没什么兴趣了。活动组织者与师傅商量后,决定培训妇女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物件,以此来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因为做一些小物件,既能练习使用缝纫机,又能练习裁剪,同时比较容易出成果。此后,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果然提高了很多。

(资料来源:《中大社工服务中心&中大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2010年7—8月工作简报》,有改动。)

S思考题

1.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2.我国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