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直 纹 面
我们看到,柱面和锥面都是由直线组成的.这样的曲面称为直纹面.确切地说:
定义4.1 一曲面S称为直纹面,如果存在一族直线,使得这一族中的每一条直线全在S上,并且S上的每个点都在这一族的某一条直线上.这样一族直线称为S的一族直母线.
二次曲面中哪些是直纹面?二次柱面(9种)和二次锥面(1种)都是直纹面.椭球面(3种)不是直纹面,因为它有界.双叶双曲面不是直纹面,因为当它由方程(3.4)给出时,平行于Oxy平面的直线不可能全在S上,与Oxy平面相交的直线也不会全在S上.类似地可知,椭圆抛物面不是直纹面.剩下2种二次曲面:单叶双曲面和双曲抛物面,我们现在来说明它们都是直纹面.
定理4.1 单叶双曲面和双曲抛物面都是直纹面.
证明 设单叶双曲面S的方程是
点M0(x0,y0,z0)T在单叶双曲面S上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移项并且分解因式,得
即
或
因为不全为零,所以方程组
是X,Y的一次齐次方程组.由(4.3)式知,方程组(4.5)有非零解,即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μ0,ν0,使得
这表明点M0在直线
上.现在考虑一族直线:
其中μ,ν取所有不全为零的实数.若(μ1,ν1)与(μ2,ν2)成比例,则它们确定直线族(4.7)中的同一条直线;若它们不成比例,则它们确定不同的直线.所以直线族(4.7)实际上只依赖于一个参数:μ与ν的比值.上面证明了:单叶双曲面S上的任一点M0在直线族(4.7)的某一条直线(4.6)上.现在从直线族(4.7)中任取一条直线l1,它对应于(μ1,ν1),且在l1上任取一点M1(x1,y1,z1)T,则有
因为μ1,ν1不全为零,所以(4.8)式说明二元一次齐次方程组
有非零解,从而方程组(4.9)的系数行列式等于零.于是,由本证明的开始部分知,M1(x1,y1,z1)T在单叶双曲面S上.所以,S是直纹面,且直线族(4.7)是它的一族直母线.
类似地,用(4.4)式可得S的另一族直母线:
其中μ,ν取所有不全为零的实数(如图3.20).
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双曲抛物面也是直纹面.若它的方程是
则它有两族直母线:
和
其中λ取所有实数(如图3.21).
图3.20
图3.21
习题 3.4
1.求单叶双曲面的经过点(2,3,-4)T的直母线.
2.求直线族
所形成的曲面.
3.求与下列三条直线同时共面的直线所构成的曲面:
4.求所有与直线
都共面,且与平面
π:2x+3y-5=0
平行的直线所构成的曲面的方程.
5.设有直线l1和l2,它们的方程分别是
求所有由l1,l2上有相同参数值t的点的连线所构成的曲面的方程.
6.证明:马鞍面同族的所有直母线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并且同族的任意两条直母线异面.
7.证明:马鞍面异族的任意两条直母线必相交.
*8.证明:单叶双曲面同族中的任意三条直母线都不平行于同一个平面.
*9.证明:单叶双曲面同族的两条直母线异面.
*10.证明:单叶双曲面异族的两条直母线共面.
11.求马鞍面的正交直母线的交点轨迹.
*12.给定单叶双曲面
求经过S上一点M0(x0,y0,z0)T,沿方向(X,Y,Z)T的直线是S的直母线的条件.由此证明:经过S上每一点恰有两条直母线.
*13.证明:单叶双曲面的每条直母线都与腰椭圆相交.
*14.设l1,l2是异面直线,它们都与Oxy平面相交,证明:与
l1,l2都共面,并且与Oxy平面平行的直线所构成的曲面是马鞍面.
*15.设三条直线l1,l2,l3两两异面,并且平行于同一平面,证明:与l1,l2,l3都相交的直线所构成的曲面是马鞍面.
§5 曲面的交线,曲面所围成的区域
5.1 画空间图形常用的三种方法
在纸上画空间图形时,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斜二测法(即斜二等轴测投影法).让z轴垂直向上,y轴水平向右,x轴与y轴,z轴分别成135°角.规定y轴与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而x轴的单位长度为y轴的单位长度的一半(如图3.22).
(2)正等测法(即正等轴测投影法).让z轴垂直向上,x轴,y轴,z轴两两成120°角.规定三根轴的单位长度相等(如图3.23).
图3.22
图3.23
(3)正二测法(即正二等轴测投影法).让z轴垂直向上,x轴与z轴的夹角为90°+α,其中α是锐角,且tanα≈7/8;y轴与z轴的夹角为90°+β,其中β是锐角,且tanβ≈1/8.规定z轴和y轴的单位长度相等,而x轴的单位长度为y轴的单位长度的一半(如图3.24).有时也让x轴与z轴夹角为90°+β,其中tanβ≈1/8;y轴的负向与z轴的夹角为90°+α,其中tanα≈7/8.此时x轴与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y轴的单位长度为z轴的单位长度的一半(如图3.25).
图3.24
图3.25
一般来说,采用正二测法画出的图形较逼真.我们现在用正二测法画空间中的一个圆,它的方程是
先过点M(0,2,0)T分别作z轴和x轴的平行线,并截取ME=ME′=1(z轴的单位长度),截取MF=MF′=1(x轴的单位长度).过E,E′,F,F′分别作x轴和z轴的平行线,相交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再作它的内切椭圆,使切点为E,E′,F,F′,则所画的这个内切椭圆就是我们所要画的空间中的圆,如图3.26所示(注:在画出直线EE′,FF′后,也可用描点法画出我们所要画的圆).
图3.26
画空间中的椭圆的方法与上述类似.画空间中的双曲线或抛物线时,先画出它们所在的平面(若它平行于坐标面,则类似于上述画直线EE′和FF′),然后在这个平面内用描点法画出双曲线或抛物线.我们已经会画空间中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从而也就容易画出§3中用标准方程给出的二次曲面了.例如,画单叶双曲面
只要先画出用z=±c截曲面所得的截口椭圆以及腰椭圆,再画出曲面与Ozx平面和Oyz平面相交所得的双曲线,最后画出必要的轮廓线就可以了(如图3.16).
5.2 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曲面的交线的画法
空间中任一点M以及它在三个坐标平面上的投影点M1,M2,M3这四个点中,只要知道了其中两个点,就可以画出另外两个点.譬如,若知道了M2,M3两个点,则只要分别过M2,M3画出投影线(平行于相应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就是点M,再过M画投影线(平行于z轴),它与Oxy平面的交点就是点M1(如图3.27).
图3.27
根据上述道理,为了画出两个曲面的交线Γ,就只要先画出Γ上每个点在某两个坐标面上的投影.
曲线Γ上的所有点在Oxy平面上的投影组成的曲线称为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显然,曲线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就是以Γ为准线、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与Oxy平面的交线.这个柱面称为Γ沿z轴的投影柱面.类似地,可考虑Γ在Ozx平面和Oyz平面上的投影.
例5.1 求曲线
在各坐标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并且画出曲线Γ及其在各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Γ称为维维安尼曲线).
解 Γ沿z轴的投影柱面的方程应当不含z,且Γ上的点应适合这个方程,显然方程(5.2)就符合要求.但是要注意,一般说来,投影柱面可能只是柱面(5.2)的一部分,这要根据曲线Γ上的点的坐标有哪些限制来决定.对于本题来说,由方程(5.1)知,Γ上的点应满足
显然满足方程(5.2)的点均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整个柱面(5.2)都是Γ沿z轴的投影柱面,从而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是
为了求Γ沿y轴的投影柱面,应当从Γ的方程中设法得到一个不含y的方程.用方程(5.1)减去方程(5.2)即得
z2+2x=4.(5.4)
由于Γ上的点应满足|z|≤2,所以Γ沿y轴的投影柱面只是柱面(5.4)中满足|z|≤2的那一部分.于是,Γ在Ozx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是
其中|z|≤2.
类似地,可求得Γ在Oyz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为
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是一个圆,在Ozx平面上的投影是抛物线的一段,这两个投影比较好画,因此先画出Γ的这两个投影,然后就可画出曲线Γ以及它在Oyz平面上的投影.由于曲线Γ关于Oxy平面对称,所以我们只画出Oxy平面上方的那一部分,如图3.28所示.
图3.28
例5.2 求曲线
在Oxy平面和Ozx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并且画出这两个投影和曲线Γ(在Oxy平面上方的部分).
解 先看Γ上的点的坐标有哪些限制.从方程(5.7)得
再代入方程(5.8)中得
于是得
-1≤x≤3.
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为
在Ozx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为
其中-1≤x≤3.画出的图形如图3.29所示.
图3.29
5.3 曲面所围成的区域的画法
几个曲面或平面所围成的空间的区域可用几个不等式联立起来表示.如何画出这个区域呢?关键是要画出相应曲面的交线,随之,所求区域就表示出来了.
例5.3 用不等式组表示出下列曲面或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并画图:
解 x2+y2=2z是椭圆抛物面,x2+y2=4x是圆柱面,z=0是Oxy平面,因此它们所围成的区域应当在Oxy平面上及其上方,在椭圆抛物面上及其外部,在圆柱面上及其内部.于是这个区域可表示成
为了画出这个区域,关键是要画出椭圆抛物面与圆柱面的交线
Γ在Oxy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为
在Ozx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为
由Γ的两个投影可画出Γ,再画出圆柱面和椭圆抛物面,则所求的区域就画出来了(如图3.30).
图3.30
习题 3.5
1.画出下列曲面:
(1)x2-y=0;
(2)4x2+4y2-z2=0;
2.求下列曲线在Oxy平面和Oyz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并且画出这两个投影和曲线本身:
3.求下列曲线在Oxy平面和Ozx平面上的投影的方程,并且画出这两个投影和曲线本身:
4.用不等式组表达下列曲面或平面所围成的空间区域,并且画图:
(1)x2+y2=16,z=x+4,z=0;
(2)x2+y2=4,y2+z2=1;
(3)x2+y2+z2=5,x2+y2=4z.
5.画出下列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
(1)x2+y2≤1,y2+z2≤1,x≥0,y≥0,z≥0;
(2)x2+y2≥4z,x+y≤1,x≥0,y≥0,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