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对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
一、对账
(一)对账的概念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一般是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年度)终了时,检查和核对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是否相符,以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一系列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因管理工作不善而带来的财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都可能给账簿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带来影响。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可靠,必须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
(二)对账的内容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就是指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账簿与账簿之间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分类账户之间的核对。一般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进行。检查各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等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之和是否等于贷方余额之和。
(2)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核对。一般是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检查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
(3)总分类账户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之间的核对。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分别与“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相符。
(4)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账簿记录结存数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进行核对。这项工作是通过财产清查来进行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
二、结账
(一)结账的概念
为了总结某一会计期间内账簿上的日常记录,以反映该期间的经营活动情况,必须定期进行结账。结账就将某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转入按规定应转入的账户,或结转下期。结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期末结转有关收入和费用等虚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的利润或者亏损;另一部分是期末结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实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
根据会计分期,结账工作通常分为月结、季结、年结。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实账户可以在会计期末直接结账,而对那些收入、费用等虚账户,因为它们在结账前应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先进行账项调整,所以,应在账项调整之后再结账。另外,企业因撤销、合并而办理账务交接时,也须办理结账手续。
(二)结账步骤
检查结账日以前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是否都已经登记入账。检查账簿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不能漏记、重记每一项经济业务,也不能有错误的记账分录。
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将收入和费用归属于各个相应的会计期间,即进行账项调整。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基础,为了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就必须将有关收入和费用,按照是否应归属于本期的原则,确定预收收入、预付费用、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等。换句话说,在权责发生制下,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既包括本期实际收到和实际付出的收入与费用,也包括上期已经取得和付出的收入和费用,还包括在下期才能收到和支付的收入和费用。因此,为了正确地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使之归属于应该归属的会计期间,以便于更好地确定各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在会计期末结账时,就需要对某些跨期间的账项进行调整,以保证会计记录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能反映最新信息。
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就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称为账项调整。账项调整时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就是调整分录。
1.虚账户的结账
虚账户是指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即列在利润表上的账户。在会计期末,这些账户的余额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便计算本期损益。所以,这两类账户的结账是指将账户结平,使账户的余额为零,从下一期开始计算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上,虚账户的结账需要编制以下三笔会计分录。
(1)将本期所有“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清收入类账户。
借:收入类账户
贷:本年利润
(2)将本期所有“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清费用类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费用类账户
(3)年终,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清“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如年末发生亏损,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实账户的结账
实账户是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即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账户。在会计期末,“结账”只是结出这些账户的期末余额,并将余额转入下期。这是因为在会计期末,这些账户仍然代表着有关会计要素项目的实存数额,需要继续在下一个会计期间予以反映。
根据会计分期,结账工作通常分为月结、季结、年结。月度结账时,应该结出本月借、贷双方的月内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同时,在“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行的上、下端各划一条红线,表示账簿记录已经结束;季度结账应在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结账数字的红线下边一行,把本季度三个月的借、贷双方月结数汇总,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发生额合计及季末余额”,同样在数字下端划一条红线;年度结账时,应将四个季度的借、贷双方季结加以汇总,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并在数字下端划双红线,表示本年度账簿记录已经结束。年度结账后,各账户的年末余额,应直接记入下年度的新账户的余额栏内,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每一会计期间终了时,企业单位均要编制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地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这些书面文件称为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指按照一定的格式,依据账簿中的资料,概括地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文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企业需要编制的主要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基本等式设计。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是资产,右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左、右两方金额相等。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或者发生亏损)的报表,它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设计。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它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来源渠道与支出方式,有助于企业合理调配和使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