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
- 王建国
- 3231字
- 2020-06-25 07:19:06
第二节 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在内的5个经济特区,开发和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是,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领头羊”和受益者,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2/3的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尤其是对河南这样一个“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内陆省份来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将会推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给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商都、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其次,“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我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现在,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是,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主流。“一带一路”倡议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将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我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将为河南进一步拓展优势产业境外发展空间提供可能,并为郑州与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整合提供机遇,从而加快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二、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制定实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经过10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在继承原有定位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首先给郑州带来的重大机遇就是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在具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郑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成连通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实现与周边城市群的高效衔接和互动发展,在整个中部地区,与武汉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制定实施,将推动郑州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强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支持郑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等。这有利于郑州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实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的“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目标,打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城市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推进我国“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发展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从五个方面对河南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具体化、清晰化。在城市发展观念上,强调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求发展必须兼顾融合经济、产业、空间、社会等多个领域;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强调更加尊重人本和自然,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都要更加人性化;强调城市发展的再生态化过程,让城市发展更自然、更生态;在城市发展蓝图上,强调要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守护城市记忆,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以系统思维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预防与杜绝“千城一面”的现象;在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上,强调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努力依托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改变过去依靠单一点状城市的发展模式,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上,强调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提高城市土地、水、生态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着力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更多地将资源向改善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方面倾斜,从而增强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中央的指导使郑州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指明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方向和重点,有利于郑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最关注、发展中最迫切的领域做起,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四、国家战略规划平台叠加
自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以来,到2017年初,郑州面临着诸多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对于郑州来讲,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赋予郑州一个新的国家战略,也是诸多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融合叠加的必然结果,是郑州在全国区域格局功能与作用的集中体现。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将给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新的综合性红利:一是改革红利,利用国家战略所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克难攻坚,形成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新优势;二是创新红利,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协同创新、模式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体系构建;三是开放红利,以河南自贸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的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四是载体红利,即有利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集聚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
表3-2 郑州在十大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续表
续表
五、郑州自身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自身也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一是发展腹地广阔。郑州的发展腹地,可以依次扩展为河南全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中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延伸到的国内外区域。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以郑州为核心、以相邻的新乡、焦作、开封、许昌等城市构成的郑州都市区,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我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三是综合交通发达。郑州是国内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枢纽,郑州机场可以实现与国内外主要枢纽机场的快速联通,“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加快发展,郑欧班列无论是向周边区域输送欧洲产品,还是作为欧洲输入货物的分拨地,其核心价值都无可替代。同时,空中丝绸之路初具规模,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的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形成。四是人口红利持续。近年来,人口红利拐点理论开始影响我国生产力布局,但是作为1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郑州,从2011—2015年,人口净流入量达到185万人,仅比深圳少1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7位;郑州人口密度达到1285.1人/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3位,仅次于广州、长春。因此,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有充足的人口数量红利,而且随着高端人才的集聚,也拥有丰富的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红利。五是政策资源丰富。从2011年至今,郑州先后多次在国务院及中央各部委重要文件中出现,2016年呈密集的汇聚之势,10余项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叠加,政策红利效应凸显,“马太效应”不断显现,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