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量
每周五晚上,是橙子例行放松的时间,他会看会儿动画片。
上周五晚上,快十点了,橙子还在看。橙子爸爸关上卧室的门,悄悄对我说:“咱们别去提醒他,看他什么时候自己关掉电脑去睡觉。”我说好。过了一会儿,就听见橙子关掉电脑,进屋去睡觉了。一看表,十点多点——嗯,还不错,还算自觉。
这是一件特别小的事,但我却越琢磨越觉得不太对。第二天一早,我就和橙子爸爸聊起这件事:咱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想考验一下橙子,看他到底能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我们内心里是不太相信橙子的。考验,说明我们内心的不相信、不确定。
而考验的结果,无非两种。
一种情况是,橙子经受住了考验。那么,我们就认为他是好的,有自控力吗?不一定。因为我们内心始终有个不确定,所以即使这次结果令我们满意,我们还是会忍不住进行下一次考验。
另一种情况是,橙子没有经受住考验,看动画片看到很晚。我们难道就由此认定他缺少自控力吗?也不一定。只能说明,孩子在这一次、这件事上,没有控制住自己。我们不能由此就给他扣上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大帽子。
所以,无论结果怎样,考验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说明我们内心对孩子不信任。我给橙子爸爸举例子。比如说,我有好几次刷抖音刷到深夜一两点,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没有自控力的人。我很容易就可以举出相反的例证——我能坚持两年写公众号文章,没有自控力的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你也是啊。你这几天有空就刷抖音,我能由此下结论说你没有自控力吗?显然你也不服气。我们对自己是这样宽容与客观,为什么要轻易给孩子扣帽子贴标签呢?”
橙子爸爸点点头,表示同意。
“那应该怎样想呢?”他问。
“平常心。橙子能主动关掉电脑去睡觉,这很好。如果不能,也只能说明他昨晚很想看动画片,睡得晚了些。就事论事,仅此而已。”
总想着不动声色地考验孩子,冷眼旁观地暗中评判,归根到底,是我们内心不信任孩子,甚至不自觉地以恶意揣度孩子。我们不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所谓“好”,就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向上向好的心,内心蕴藏着好的品格的种子。
如果不相信,我们会怎样做呢?
◇ 我们会各种有意无意地考验。孩子经受了考验,我们心里会踏实一会儿。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升起不确定,又想通过考验来证明什么。
◇ 各种控制,各种管。因为内心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们压根儿就认为,孩子是不值得信任的,一有机会就堕落、就失控。所以,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管孩子,让孩子严丝合缝地行走在我们设定的轨道上。然而,这个世界的规律之一就是:过多的控制一定会导致失控。
◇ 表面开明,学习各种技巧方法来对付孩子。然而,内心不改变,只生搬硬套各种办法,往往没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然后你就会想:你看,我按书上说的方法去做了,结果都没用,我家这孩子,没法跟别人家孩子比,就是不学好!更加坚定了你的不相信。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律: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前段时间坐高铁,后座一位女士用手机的外放听歌,声音很大。周围的人对此都默不作声。我本打算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想到她一直在不停地切歌听歌,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想了想,转过身对她说:“麻烦把声音调小一些好吗?谢谢。”
她看了看我,随即把声音关掉了。
这件事,让我有微微的感慨。同样一件事,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我会想:这人真不自觉,在公共场合这么大声地放音乐,太没公德了。当我内心把她认定为一个不自觉、没公德的人时,可能说出口的话就不自觉地带了指责的语气:你能把声音调小一点吗?对方感受到攻击,自然会反击,很可能会发展成一场争执。
第二种,我也可以想:她就是和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她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打扰了别人,需要别人提醒一下。这么一想,语气措辞就平和很多。而结果也是如此,她意识到了,很快关掉了声音。
这两种不同的应对,根源就在于我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位女士的,我是否相信她是“好”的,是否用恶意揣测她。我们以为是对方的“好”与“不好”决定了结果,却没有看到自己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相信,结果往往会验证我的相信——人心都是向善向好的。
如果我不信,结果也会验证我的质疑——这人果然没公德、素质低。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涉及我要讲的第三个秘密:系统的思维模式。
这个世界是由大大小小无数个系统组成的。当我和你有所互动,我们彼此就构成了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因子都会对这个系统产生影响——包括你,包括我。我们不妨学会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事情。
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系统论也同样适用。我的读者群里有位妈妈说:我家孩子不管不行啊,你不管他,他根本就不去主动学习。在她的眼中,是孩子的“不好”导致了她必须去管。
但有没有可能,是父母的不信任、错误的应对方式导致了孩子的问题?父母的严加管教,又加重了孩子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问这位妈妈:先不说孩子的问题,请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想管到什么时候?你能管到什么时候?
因为我看到了太多案例,小学时,父母尚且能管住孩子,到了初中,根本管不了了。孩子不去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天整天地不出门,不和父母交流。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干着急束手无策,和孩子说句话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措辞不当激惹了孩子,连简单的沟通都没有了。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意料之中,这位妈妈又问:不管他,我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位妈妈还是在向外求,想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是,如果她不相信孩子是好的,是可以自我管理的,即使学习了再多方法,都没有用。最终,她还是会认为:这个孩子必须得管,不管不行。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位妈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当你不信任孩子,甚至用恶意去揣度他时,你以为你掩藏得很好?你的一言一行、你的眼神语气态度早就泄露了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孩子感受到你的防范、你的不信任,他更容易做出让你不信任的事情来。
觉得难以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你喜欢领导认可你、信任你,还是对你严加防范、动辄批评?你在哪种情况下更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感受到对方的不信任,甚至恶意揣度,我们更容易做出自暴自弃的举动——反正在你眼里我就这样了,爱咋地咋地!我们用自毁来表达内心的受伤。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不是孩子值不值得我的信任,而是我有没有能力去信任我的孩子。相信,是一种能力。它不需要对方来证明,不需要你的考验,而就是发自内心地相信。
相信,也是一种能量。它会传递给对方,验证你所相信的事情。
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是一种智慧。
所以,不妨问问自己,你真的相信你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