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行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由于减排责任分担影响到各国的未来发展空间,国际社会对于后京都时期的减排责任分担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联系和全球产业分工日趋强化,高耗能产品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隐含碳排放的国际转移,使得部分国家的排放责任被转嫁到其他国家。在减排责任的国际谈判中,碳排放国际转移带来的排放责任转嫁成为一个新的因素。[3]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减排目标,需要将减排责任分解和落实到各个地区。由于区际经济联系比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区域之间商品流动所隐含的碳排放空间转移比国际碳排放转移范围更广、规模更大。中国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也面临着如何评价排放责任和碳排放空间转移的问题。

碳排放空间转移问题的背后是环境责任究竟是归咎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也需要承担环境责任的认识差异。如果考虑消费者的环境责任,那么在分析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碳排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生产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所隐含的间接碳排放。碳足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生产和服务的碳排放水平,除了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隐含碳排放。本文拟在系统梳理碳足迹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应用各省份投入产出模型和省份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中国各省份的碳足迹和省份之间的碳排放转移,以期为客观认识各地区的排放责任、合理分解减排责任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