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
- 方振邦 罗海元
- 1475字
- 2020-08-29 21:18:10
三、干部考核内容与历史任务紧密结合
各个历史时期干部考核体系有所不同,但都是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为实现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也都体现了各自时代的价值追求。
(一)逐步由注重“品德”走向注重“实绩”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人事政策。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干部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干部审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和清除奸细分子和变质蜕化分子。政治品德显得尤其重要,而政治品德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及其献身精神。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由于政权的不稳定和政治形势的复杂,也特别强调对“政治品德”的考核,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岗敬业以及干部的立场、观点、作风、掌握政策、遵守纪律、联系群众、学习态度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工作实绩也得到了重视,主要体现为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后来随着政治气候的不断变化,干部考核制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干部考核中加强了对工作实绩的重视。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对干部工作实绩的理解开始走向科学、全面,干部考核指标也得以改进和发展。
(二)干部考核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各个历史时期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虽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在一点上却始终未曾改变——考核评价始终坚持群众导向。从建党初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督促到新中国成立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一系列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后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从“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群众公认”的原则到民意测验等程序,都体现出对人民意愿的尊重。
中央强调扩大考核民主和增加透明度,就是要通过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倒逼”干部抓大事、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近些年,部分官员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搞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时有发生等。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官员在施政和决策时,缺乏群众监督,而最能切身体会各地政绩的群众往往没有发言权。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六个环节。根据中央要求,对干部的考核过程将更强调民主。扩大考核民主,在多个环节都强调体现民意,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把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群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况与成效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三)干部考核与干部监督逐步结合
考核不仅是干部选任的基础,也是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可以对其能力、作风、思想、生活态度、廉洁程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治腐决心和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强,干部考核中监督的因素也逐步增多,例如,任期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廉政鉴定制度,考察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推荐责任制度,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选人用人举报制度,都反映出将干部考核与干部监督等环节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发展的趋向。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干部考核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是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为实现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而服务的,也都体现了各自时代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