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性篇章:篇章语用学视角的研究
- 来炯
- 3512字
- 2024-11-02 21:41:40
3.2 评论、社论和短评的篇章分析模式
3.2.1 篇章意图
在交际—语用转向出现之后产生的篇章语言学理论模式中,篇章的意图性(Intentionalität)被看作是篇章本身的基本特征之一。持认知语言学篇章观的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将意图性纳入篇章性的七个标准之一,认为意图性这一特征说明了篇章生产者的主观态度,即为传递知识或是实现某一目标而创造一个篇章。这一特征从狭义上讲,是指篇章生产者意欲生产出形式上衔接和内容上连贯的篇章;从广义上来说,意图性是指篇章生产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而使用的所有手段。[1]
在篇章语言学领域谈及篇章意图,不能不提的语言学家还有Brinker。他沿用GroBe(1976)提出的“篇章功能”(Textfunktion)这一概念,来描述篇章在交际过程中所获得的意义和在交际情景中的目的和意图。Brinker的篇章功能研究主要建立在Austin、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和Motsch、Viehweger和Rosengren等人的施为性行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2]按照施为性行为结构分析的理论模式,篇章可被看作是顺次排列的、有一定结构的单个语言行为(即施为性行为)的序列,施为性行为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篇章中的各个施为性行为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一般来说,有一个施为性行为是控制性的、占主导地位的,这就是篇章整体上的意图。其他次一级的施为性行为的目的在于支持这一主导性行为。对篇章中施为性行为的结构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对篇章中的各个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和排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获得整个篇章的行为结构。[3]在这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Brinker于1985年提出了篇章功能模式,并指出:
“篇章功能是篇章中以交际集体规约性确定的手段所表达的篇章生产者的交际意图(Kommunikationsabsicht)。它是篇章生产者认为篇章接受者应辨认出来的意图,即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篇章生产者对于篇章接受者的指令(指示),例如可把篇章当作是信息性的或是呼吁性的篇章。”[4]
因此,从交际—功能的视角出发,日常生活中的篇章具有不同的基本功能,可被划分为下列五个种类:[5]
1)信息类篇章:如简讯、报道、应用类书籍和书评等;
2)呼吁类篇章:如广告、评论、法律文本和提案等;
3)指令类篇章:如合同、保证书和承诺书等;
4)联络类篇章:如感谢信、吊唁信和明信片等;
5)声明类篇章:如遗嘱和任命书等。
对同属于一类的篇章,还可以根据篇章情景、结构、特别是主题方面的区分标准再细分为不同的篇章类别,这些标准依次为篇章的交际形式、行为范畴、篇章主题和主题推进的形式。[6]而上述对篇章进行区分的这些范畴和标准也就构成了对篇章进行分析的不同范畴和标准。
Brinker的这一篇章功能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对后来的篇章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有不少篇章语言学研究者进一步提出将篇章的交际意图(Kommunikuationsintention)作为定义和区分篇章的标准之一,如Heinemann/Viehweger(1991)从行为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篇章生产自始至终是一个有目的行为,也是一个互动的、合作的、以交际伙伴为导向的行为。[7]篇章生产者在生产篇章的过程中始终遵从某一种社会目的,如利用篇章传递信息、学习知识、发出行为指示、创造文学的美或是进行说服,也试图通过语言表述意欲实现这一社会目的,并且让篇章接受者理解和识别这一目的。按照上述五种不同的社会目的,日常生活中的篇章可以被相应的区分为五大类。意图性、互动性和社会目的性也就构成篇章生产的三个显著特征。[8]
研究媒体语言的语言学家Lüger(1995)对于篇章交际意图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论述,提出将篇章意图(Textintention)作为区分不同报刊篇章的标准。Lüger的意图模式也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其篇章观和Brinker如出一辙,认为篇章存在于一定的交际情景中,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的手段,即“篇章从整体上来说是有一个核心信息的一个交际行为”[9]。不管篇章是由一个行为序列组成,还是由多个行为序列构成,至少会有一个行为是主导性质的、概括性的行为,称为核心的篇章行为、篇章施为性行为(Textillokution)或篇章功能。对于篇章的理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辨认出这一核心的信息。除了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之外,篇章中还有次一级的、按一定的等次顺序排列在一起的行为。次一级的行为从属于主导性行为,对它起支持的作用。[10]
从这一篇章观出发,Lüger认为篇章生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有意图的行为,说话人试图通过语言表述能使篇章接受者理解这一意图。意图性是一个广泛的、关键的影响因素,和交际情景等篇章外部因素一起影响篇章的构成。这一影响发生在篇章的不同层面上,也就是说意图性决定了篇章的内容、谋篇的方式和语言手段的选择等因素。但同时,不是说篇章的外部因素单方向地决定了篇章的语言风格,而是说篇章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篇章的语言风格虽然是由交际意图决定的,如要符合读者的期待,符合某一社会群体的语言偏好。但是反之,篇章信息传递的语言方式也会影响情景因素层面,如语言的表达会在短期内或是长期地影响读者的接受习惯,或是影响一个语言群体的概念系统。[11]同时,Lüger也认为篇章的交际意图不等于个人的意图,篇章意图是由人类社会历史性地形成的社会规约所决定的,对于意图的考察重在考察行为的“目的指向性或是目的性”。[12]这一认为篇章意图是受社会规约决定的观点和Brinker的篇章功能模式不谋而合,Brinker同样也认为篇章中隐蔽的意图是无足轻重的,篇章意图归根结底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因此,Lüger认为,关于篇章意图的确定,可以提出的针对性问题是:在一个特殊的交际情景中,篇章生产者生产一个篇章,对篇章接受者来说是要做什么?对于整个问题的回答(如果人们只集中在行为的意图一面),就是篇章整体上的意图,也就是篇章意图。[13]这一概念说明,一个篇章在既定的情景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现实中扮演怎样的交际角色,有哪些行为模式,行为目标是什么。行为模式(Handlungsmuster)是指篇章由哪些语言行为组成,这些行为是按照什么样的等次排列在一起的,核心的篇章行为和从属性的、次一级的行为是什么。[14]行为目标(Handlungsziel)是指篇章中的语言行为要实现的行为目标,也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等次的交际目标,如读者先要理解篇章,才能接受篇章,最后才能做出作者所期待的反应。结合篇章不同等次的行为目标,次一级篇章行为的功能才能更好地被描述。[15]按照报刊篇章所要实现的不同交际意图,可以将它们分为下列五个篇章类型:[16]
1)强调信息类篇章:这类篇章是对事件、行为、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客观的描述,篇章意图为“传递信息和知识”,包括简讯、消息、报道、报告等新闻报道性篇章;
2)强调观点类篇章:这类篇章以表达思想观点、阐述道理为主,篇章意图为“对事物进行评价”,包括评论、短评、批评、强调观点的访谈等;
3)请求类篇章:这类篇章直接要求或呼吁读者进行某一行为、持某一观点或做出某一反应。报刊不是请求类篇章的典型媒介物,只有一部分呼吁性的评论、读者来信和访谈可归入这类篇章;
4)联系导向类篇章:这类篇章的基本意图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如报纸头版(主要指报纸名称、办报宗旨和重头文章的标题等图文信息)、篇章的标题、副标题及导语等篇章因素,它们会综合运用内容、语言和视觉上的不同手段吸引读者;
5)指示—指令类篇章:这类篇章的基本意图在于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南,如使用、加工及安装方面的行为指南、建议等。
Lüger提出这一分类模式的目的在于对占报刊主体地位的两大类篇章、即强调信息类和强调观点类的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对其他篇章种类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一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报刊篇章,缩小了涵盖的范围,从而也增强了一定的解释力和合理性。这一理论模式也是本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之一。
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出发观点是:篇章本身不拥有意义和功能,它的意义和功能都是相对于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进行交际活动的人而言。实现篇章的意义和功能必须通过篇章生产者和篇章接受者的相互作用,而最终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篇章接受者在理解过程中的再构建。[17]这一源自Heinemann/Viehweger的观点也与Brinker和Lüger关于篇章意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也正因为如此,在篇章生产和理解的交际互动中,篇章的意图只有在遵从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被他人理解和接受,交际也才会成功。这也就是说篇章的意图具有社会规约性质,它与篇章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篇章的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反过来说,规约性的篇章意图对于整体的篇章构成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篇章外部的情景手段和篇章内部的表达手段,可以识别不同的篇章意图,从而辨别不同的篇章类型。因此,从实证性研究中升华和归纳出来的评论性篇章的描写、分析模式可以用来指导阅读理解和教学的实践。这也是本书研究的核心思想。
注释
[1]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118-122。
[2]Brinker1985/2001,86-92。
[3]同上,92-93。
[4]同上,95。
[5]同上,136-137。
[6]同上,136-143。
[7]Heinemann/Viehweger1991,89-90。
[8]同上,89。
[9]Lüger所用的这一定义出自Rossipal(1979)和Rosengren(1980),参见Lüger1995,62。
[10]Lüger1995,62。
[11]同上。
[12]Lüger1995,55。
[13]同上。
[14]同上,57。
[15]同上。
[16]同上,66-76。
[17]Heinemann/Viehweger199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