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工程: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 (美)拉里·布鲁克斯
- 6562字
- 2020-08-29 23:17:56
6.立意的标准
立意的首要标准,是确保自己不会把立意与一个简单的想法混为一谈,想法可能会从任何一个核心技能衍生而来;也不要混淆立意与故事的主题。写故事只有想法还远远不够,主题根本就不是立意。如果这样说还不准确,那么就温习一下前一章,抓紧了解一下立意与想法、预设、主题的不同之处,这对你掌握立意这个概念很有必要。
唯有如此,你才能明确地掌握简单有效的立意标准。
立意是否新颖而独特?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你不会想要发表一部立意为讲述有人发现了梵高油画中隐藏的信息的小说吧,你也不想讲一个把卢西塔尼亚号从海底捞上来的故事吧。
但是,关于体裁呢?在写一个谋杀疑案时,如何做到使立意新颖呢?在写浪漫故事时,如何加入新的立意呢?你可能深入挖掘了立意范畴,为这个还没有展开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戏剧舞台。虽然你已经定位了体裁,但故事写起来还是变幻莫测。
克莱夫·卡斯勒有一个写深海探险故事的想法,但仅仅限于想法。他只有对把泰坦尼克号捞出海底的这个想法进行深加工,才能将想法打造成符合所有标准的立意。这是一本探险类惊悚小说,而且是读者们从未读过的那种类型。
宣布自己要写某类故事,只是一个想法。以一个谋杀疑案为例,即便你添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受害者是个律师,证据指向他的妻子,这仍然只是一个想法,不能承诺更多。
让我们用推理的方法来深入挖掘一下。我们让一个侦探发现新的证据,从而接手了这个案子。如果说这个疑案仍然只是一个想法,那就是还不够深入。但如果说一个20 年来悬而未决的案子终于真相大白,并且发现是洛杉矶的警察隐藏了证据陷害他人,以掩盖之前罗德尼·金遭遇种族歧视和暴力的案件……这就是个不错的立意。迈克尔·康奈利的小说《罪案终结》就采用了这个想法,并且成为一本畅销书。
一些基本的想法,只要再深入探讨一下,就能变得既引人入胜又富于变化。
在引用这个例子时,知道康奈利的立意如此有力的原因也是必要的,因为它包括了一个让读者敏感且容易理解的主题,甚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罗德尼·金遭警察暴打,该过程被录了像)。在处理主角卷入的犯罪案件时,读者得以参与并感受此案件中主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牵连,而不是仅仅根据所见所闻推测出真相。这就是为什么康奈利一直高居推理小说作家榜首的原因;他的故事不仅立意非常丰富,而且还能从立意中衍生出主题。
尼尔森·德米勒在写《夜幕降临》时也是如此。他的立意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1996 年环球航空800 号航班的灾难性事件,并且根据阴谋论,创造了一个推测出的故事,主角依然选择了他在前一部小说中已经创造的那个人物。
你的立意越具体,故事就越引人入胜,戏剧效果就越丰富,没有必要另起炉灶。以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为例,该故事的立意是关于一位参加美国内战的士兵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千方百计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并不像《可爱的骨头》那么新颖,但却是畅销书之最,这是因为故事的人物刻画很生动,主题非常丰满,而且语言风格一流。很简单,这就成功了。
一个立意,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发挥作用,即它要从一个单纯的想法中超脱出来。立意越引人入胜,越新颖,效果越好。但立意只是六大核心技能之一,需要与其他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冷山》以及其他很多畅销书的立意并不是那么大胆而新颖,所以说,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立意就是最好的立意。
如果立意不是特别新颖,那么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机会,
为一个熟悉的主题或预设锦上添花
你能将故事挖多深,这的确是个问题。明智的作家知道,如果一个立意不是特别前卫,不是特别新颖,那么就需要为立意添枝加叶,让其看起来引人注目、惊奇新鲜、不可捉摸,以此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最好的小说就是如此,总是能让读者欲罢不能。
以电视连续剧《她书写谋杀》为例。立意看似不那么引人入胜,描写的是一位善良的老夫人能破解那些让他人一筹莫展的谋杀案。想法很好,听起来不错。这个立意的新鲜之处在于老人本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但她却承担了本应由一个有着阴郁经历且愤世嫉俗的中年侦探承担的工作。
笔锋轻轻一转,就把一个原本平庸的立意切换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而且离读者的真实生活并不遥远。因此,作者从编辑和读者那里获得了加分,受到格外的青睐。
你的立意引人入胜吗?
你可能认为,让立意引人入胜,就是让立意既新奇又属于原创,但是引人入胜不仅限于此二者。只有人物和主题引人入胜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为主角设置一个产生动机的情境,一个能够激起兴趣的目标或需要战胜的难题。
写一个关于自己的祖母在爱荷华州某个农场成长的故事挺不错。再将这个想法具体化一些(也只能这样做),就能够上升到立意的范畴,但是,这个立意从商业角度来看毫无吸引人之处。你可能想在故事展开过程中用一点策略,让它变得引人入胜,比如设置一个男性角色,与她从小青梅竹马,让他和你的祖母相爱,支持她,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表达策略再次成为最好的平衡器。
提议不错,但……如果在立意时没有预先想到这一点,作者也很难在字里行间做到引人入胜。那么草稿就变成了一段“寻找”让立意引人入胜的旅程。但如果作者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要讲什么,把立意与其他元素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让立意变得引人入胜。你应当单独立意,深入挖掘,让立意变得生动有力。
立意为一个正在展开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搭好了舞台吗?
一个贴切的立意标准是如何不断升华、分解甚至下降(此处的下降经过深思熟虑且有意为之),以达到一种更生动、更引人入胜的效果的呢?注意到这种变化十分有趣。我们写故事,通常始于一个还不是立意的想法。我们不断地修改,为它注入一定的新鲜元素,然后再给它加入引人入胜的能量,此时相比过于简单的最初想法,这个想法一下子变得更有层次感和说服力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以说明初期的立意可以进行有方向性的加工润色,向上、向下均可。还是来说说克莱夫·卡斯勒,他的故事始于一个立意,讲的是把一艘失踪很久的船从海底捞上来。这就是他最初的预设,但他还没有想好应该用哪一艘船。然后,某一天深夜,他突然坐起来,想到了泰坦尼克号,发现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这就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立意,或者是提高了立意的附加值。随后,假设他又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有人想永远尘封泰坦尼克号失踪的秘密。有一股敌对势力会反对他,这其实是为立意增加了一个横向或者说向下的附加值,可以深入进去,以此探索真正的故事线索。
你的最初立意一般源于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它可能还不是最高级的立意。如果你觉得这个立意比较合适,可以以此为起点,继续向上或向下挖掘。实际上,你绝对应该这么做。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立意升华到戏剧舞台的大背景中,你将在此展开故事。就在故事发展过程的这个节点上,立意变得至关重要,它让作者得以理解故事最基本的主旨。将克莱夫故事中的立意升华,就变成了:悬念和布局设置好之后,主角开始搜寻,以满足某种需要或找出解决办法,从此他有了一个特定的目标(生存、复仇、幸福、健康、和平、财富、公平等),而后必须要做好准备,最终克服(或者是没能克服)各种阻碍,也就是故事创作的最关键元素——冲突。然后再加入内心的挣扎以及外部敌对势力的干预,让主角表现得机智勇敢,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
好的立意让一切变得简单易行。
让我们再回到祖母在爱荷华的童年故事。如果立意仅仅如此,那么我们还缺少深入的探求和目标,而且还没有涉及冲突,所以也就不具备真正引人入胜、充满活力的特征。
但是你可以冒冒险,深入探索一下,让这个平凡的立意变得不同凡响。如果你做不到,就请六大核心技能来帮忙,它们可以为你节省出一整年的时间。而你原来只能把这一年浪费在注定失败的作品上。原因在于,即使你的立意不那么高明,其他要素也可以予以弥补。
如果故事的主角,即你的祖母,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会怎样呢?在她生活的中世纪时代,年轻女性有这样的理想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如果她身无分文、一筹莫展,会怎样呢?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她屡受挫折,但她自学成才,实现了医学上的突破,并用这个突破拯救了自己的家人。如果这个突破虽然引起了医学权威们的关注,但他们却为她获得奖学金进入正规医学院校进修一事争执不下,将会怎样呢?如果有一些天生厌恶女性的顽固势力以及一些善妒的对手竭力阻挠,想窃取她的发现,甚至伤害她,会怎样呢?如果为了梦想,她必须在家庭和自己的未婚夫(次要情节)之间选择其一,又会怎样呢?
突然,伴随着这些加入到你最初想法中的向上或向下的枝节,平凡的立意泛起了微小的涟漪。这仍然是你的祖母在爱荷华的成长故事。如果你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你的挑战就在于找出该故事中让你觉得引人入胜之处,然后将其升华到让素未谋面的读者也感兴趣的程度。而现在,正因为我们进行了深入发掘,这个立意的层次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更丰富了,这个立意确实能起到作用。
故事创作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叙事目标,这是赋予故事本身和你的创作最生动有力的礼物。你的立意清晰而引人入胜,是你了解并达成叙事目标的第一步。
立意会把自己借给其他三个要素吗?
大学期间,我曾在创意写作课上写了一篇文章。我的立意非常独特:有个家伙知道自己的老婆出轨,准备到他们幽会的旅馆去捉奸。他从厨房门偷偷溜进去,根据自己从电话(或者邮件、短信)窃听到的信息,爬到了奸夫淫妇所在的楼层,猛地撞开门,还没等这对如胶似漆的野鸳鸯反应过来,就开枪打死了他们。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不巧的是,旅馆当天进行了重新粉刷,楼层号码被底漆遮盖了。
另外,我故事中的主角也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常识,一般旅馆都不设13层。他本想到1501 室,却摸进了1601 房间。他找错了房间,杀错了人。他错杀的那对夫妇其实是来度蜜月的。
呃,这完全是M·奈特·沙亚马兰式的讽刺恐怖故事。
之后,我的导师在课堂上宣布,有一篇故事他想大声读出来。我知道那肯定是我的,因为我的立意太妙了,于是我骄傲地站起身来,读出了我那整整七页纸的鸿篇巨制。读完之后,我的脸上洋溢着作家般的自豪。
随后,教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不过,无论我的自我感觉多么良好,我的故事只是一个小悬念,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极其荒谬、言过其实、糟糕透顶。
所以小悬念并不算立意。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导师的赞誉让我终生难忘。不过故事不能只是自娱自乐,也不是只有立意就行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真空当中的。在故事的陈述过程中,如果立意没有与主要的人物和主题有机地结合,让读者产生共鸣,那就不算是一个好的立意。
这就是立意的标准。你不仅要耍点小聪明,不仅要有好的想法,还要为后面更宏大的场面和更引人入胜的故事埋下伏笔。
几年前,我参加了罗伯特·麦基闻名遐迩的工作坊。其中有一次,他引用了M·奈特·沙亚马兰的《灵异第六感》作为例子,来说明什么是陈词滥调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赢得了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但名不副实。这个故事立意既没有和人物衔接,也没有与主题衔接。其立意是:如果一个死去的人不知道自己死了,我们从这个人的视角看极乐世界会怎样呢?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事情的原因,这其中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我们确实对他都不怎么感冒,因为直到故事的最后我们也不知所云,到处都像是变戏法一样。这简直就是文学上的垃圾食品。沙亚马兰走下坡路的文学生涯证明这种写作方式是多么短命,凡是这种靠悬念立意制作的电影,票房价值只会越来越低。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立意与人物和主题没有衔接好。
立意是否可以精简为“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准,原因有二。
其一,如果立意不管怎样都很丰满并且引人入胜,把立意精简为一个“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还非常清晰有力。因为一个好问题往往需要答案,而这个答案就是你自己的故事。
其二,当你问“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你会立即被引入另一个问题,接着又是另外一个,层层递进。最终会形成一长串的“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延伸了故事的内涵。对于作家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故事创作工具,你可以以此来探索在故事连贯的结构中设置哪些重要事件,并将其应用在你想继续发展的每一个场景中。
丹·布朗是否从《达·芬奇密码》故事的开头就试图挑战基督教的真实性呢?或许没有吧,他没有回我的电话,所以我也不能确定。我们可以把他的故事作为一个有力的例子,来证明“如果……将会怎样?”问题应用在故事创作中的力量。让我们打个比方,比如布朗一开始写故事时,先问了如下有关立意的问题:如果莱昂纳多·达·芬奇在他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中留下了一些线索,表明他自己对基督教和《圣经》真实性的看法,会怎样?仅这一点就符合所有的立意标准,新颖独特、引人入胜,设置了一个特大号的戏剧舞台,打开了一个“如果……将会怎样?”问题的罐子,使得该问题得以继续向前延伸。
如果这真的就是故事的起点,不是假定的,那么这就是“如果……将会怎样”模式的引人注目之处,因为在你完成之后,经过深入挖掘,整个故事就会变得丰满而连贯,这个时候你可能已很难讲清楚起点在哪儿。因为从起点开始,立意就向各个方向发散辐射,上升到更高的立意层面……向前延伸到故事的各个细节里面……并且深入到由此产生的人物和主题之间的细微差别之中。
我们可以从《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找出很多“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起初的那几个部分是怎样从高的立意层面降到低的层面,由此开始阐述故事自身结构中每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的。
●如果基督最终没有死在十字架上,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基督教是个阴谋,而且是一个由不为人知的秘密引起的阴谋,将会怎样?
●如果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团体,他们承担了保护这个秘密的终极使命,将会怎样?如果他们不惜杀戮以保守秘密呢?
●如果还有其他的秘密呢?如果那个虚构的圣杯实际上是抹大拉的玛利亚养育耶稣的子宫呢?如果那个孩子存活了下来,并且其血统一直延续至今,也即基督先祖们一直活在我们身边,会怎样呢?
●如果莱昂纳多·达·芬奇是另一个了解真相的秘密团体中的一员,会怎样呢?如果达·芬奇在他的那些油画,特别是在《最后的晚餐》中留下了线索,又会怎样呢?
●如果卢浮宫的博物馆馆长因为了解真相而招致杀身之祸呢?如果馆长以血书留下了那些关于隐秘信息的线索,还留下了关于自己被杀真相的线索呢?
●如果由神职人员组成的秘密团体中,有人想把这隐藏了两千年的欺诈公之于众,而招致杀身之祸呢?
●如果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召来破解馆长留下的神秘信息,而被当成谋杀的嫌疑人了呢?
●如果帮助主人公的女子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呢?如果她的身世也和被隐藏的真相有关,而且比其他任何人知道的都重要呢?
●如果主人公认识的某个人看似在帮助主人公,实则是利用主人公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呢?并且他还在证实了隐藏的真相后试图杀死主人公呢?
这些“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到了一定程度,你几乎就可以写出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写出故事的每一个节点了。
将标准运用到故事中
理解了这种内在的“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能够让故事的发展系统而富有层次,而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埋头好好研究一下故事的发展顺序,看看它会将你引向哪个方向。
“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会将故事引向更高的立意层面吗?其他要素还能再深入挖掘吗?
这是所有故事创作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方法。但是好东西往往会被滥用,“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也可能自相矛盾,从而在故事创作之路上设下障碍。往往第一眼看到就想选择的选项最是夺人眼球,它迫使你做出决定,马上采用,从而放弃了其他选择。
而通常也正是那些充满了灵感、充满了创意、充满了智慧的匆忙决定,会成为决定故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在通往成功创作的道路上,除了自己的直觉和学识之外,就看你对六大核心技能的运用程度了。
记住,某种程度上,在一定的发展过程中,你必须首先为故事创作提供一个立意。故事一开始,你最初的那点星星之火的想法,可能会让你确定人物,或者确立主题,甚至确定一系列事件。不要就此罢手,也不要即刻伏案动笔,否则你将铸成大错。花点时间,想办法让你的立意变得引人入胜,运用“如果……将会怎样?”问题模式来探索并丰富你的立意。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初始想法比自己最初的预期要好。
或者,如果在你撞得头破血流之后还是不能让立意起作用,你可能会意识到这样的立意根本不能形成故事。
无论什么情况,在你完成草稿之前,最好还是先研究一下立意。